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由“汉服热”引申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编辑推荐 【敏思】由“汉服热”引申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作者:湛蓝天空 白丁,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1发表时间:2024-12-25 07:42:53
摘要:近年来出现的“汉服热”现象,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这是一件好事!我从这种现象的背后发现了一些细微的社会问题,并由此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文化自信意识越来越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汉服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就拿我们西安来说:像大雁塔、钟鼓楼、回民街这些热门景点,身着传统汉服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雍容华贵、五彩斑斓的汉服,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都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汉服热”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人们欣赏这些华服的同时,容易忽略掉背后暗藏的社会现象。
   说到衣服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御寒、遮羞、装饰。前两者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但衣服的装饰功能,往往是区分人们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尤为显著。古代人在穿衣方面绝不像现代人这么自由。换句话说:你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能够穿什么样的衣服。皇帝、大臣、贵族、仆人……通过观察服饰,就能将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分得清清楚楚。
   “汉服热”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种片面的认知:古时候的人们平时都能穿着这些材质优良、色彩艳丽的汉服。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在贫富悬殊的封建社会,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或许“粗缯大布”才是日常的标配。而我们在景区见识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汉服,恐怕只有当时的贵族阶层才有权利享受。
   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反映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不少人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上流社会,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意社会上的精英阶层。而那些身处社会基层的普通百姓,往往成了人们有意无意忽略的对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对社会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时,往往就会顾此失彼,甚至因小失大。
   举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青年时代的毛主席不仅热爱读书,而且身心力行,亲自了解了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当同时代的众多知识分子把视野过多地投入到大城市时,毛主席却实地考察了一些偏远的、人迹罕至的村子,并于1925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我想: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关注到了旁人不曾关注或不愿关注的社会各个阶层,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精英的社会地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只占整个社会总量的一小部分。当一个人关注并认识到社会大多数群体的现状时,他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会更加理性、成熟。
   对于日常写作来说,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司马迁写《史记》,一开始只是为了歌颂王道,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心意。但当他经历了重大挫折后,他比一般的史学家更胜一筹——具备了平民视野。刺客、游侠、卜者、商人……这些在统治者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的人物,都被司马迁写进了书中。我想:这恰恰是《史记》比一般史书更具思想深度的重要标志。
   当我们不再将视野局限于社会的某一方面,而是充分关注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时,写作的素材会越来越多,写作的境界往往也会“更上一层楼”。就像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讲的那样: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共 12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当下“汉服热”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认知问题。 “汉服热”兴起,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魅力重现。西安的热门景点,身着汉服的游客如织,五彩斑斓的汉服为古都增添文化气息,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然而,作者提醒我们,在欣赏汉服之美的同时,不应忽略其背后所暗藏的深层社会现象。 衣服,不仅具有御寒、遮羞的基本功能,其装饰作用更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标识。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着装严格受限,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多是“粗缯大布”,景区所见的华美汉服,实则是贵族阶层的特权。这一对比揭示了人们认知的片面性,即在认识社会时,常常将目光聚焦于上流精英阶层,而忽视了基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作者以毛主席和司马迁为例,展现了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性。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深入偏远乡村,了解社会基层方方面面,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全面深刻的思考。司马迁经历挫折后拥有平民视野,将被统治者忽视的人物写进《史记》,成就了其思想深度。 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认识社会,还是日常写作,都不应将视野局限于某一方面。若能充分关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我们的认知会更全面,写作素材会更丰富,写作境界也会不断提升。就如金庸笔下的武学境界,从有剑到无剑,当我们打破局限,方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希望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跟随作者的思考,审视自身对社会的认知,不再一叶障目,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这个复杂多样的世界,并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启发。 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值得我们阅读,倾情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12 12:05:48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湛蓝天空        2025-01-15 14:35:16
  感谢您的肯定和鼓励。会再接再厉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