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韵】宝塔生(散文)
一九六五年秋,我在顺和集读小学五年级。
一天下午,学校教导主任程凌云让我到他办公室去一下。由于是第一次和校领导单独见面,我很紧张,唯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受到责罚,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程主任面前,程主任却非常热情。他微笑着,和颜悦色地问我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家里都有什么人等等。看到程主任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理渐渐得到舒缓,并对他的问话一一作了回答。
少顷,程主任话锋一转,态度依然是那样温和可亲,且又郑重其事地说:“根据你的学习成绩,学校领导研究,定你为学校宝塔生。从明天开始,你除学好五年级的课程外,还要兼学六年级的课程,明年暑假前你跟六年级的学生一起参加初中升学考试。这是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希望你不要辜负领导对你的期望。”停了一下,他又微笑着问我:“怎么样?有决心没有?”
听了程主任的话,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得到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殊荣。想到我的学程整整缩短一年,明年就可参加初中升学考试,心里自然激动万分。紧张的是我能行吗?五年级的课程才刚刚开始,且任务繁重。现在又要攻读六年级全课程,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汗水呀。六年级啊,它对我一切都是陌生的。一旦涉入,六年级的课程如果学不好,五年级的课程也耽误了怎么办?越级升学的念想似乎离我很近却又似乎很远,飘飘渺渺。我眼前仿佛横着一座黑乎乎的山,令我举步维艰。领导就是领导,程主任马上洞悉到我的畏难情绪,轻轻一笑说:“别怕,根据你现在的学习基础和聪明程度,努努力一定能把这一级跳过去的!”我被程主任的话激励得热血沸腾,我说:“真的吗?程主任?”“真的,相信我。”程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那天回去后,想想明年我就是初中生了,就成为大家羡慕的佼佼者了,父亲母亲将怎样夸奖我?老师和同学们将怎样看待我?我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
自此,在程主任的引领下,在各位先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开始了艰难的攻关过程。我白天学习见缝插针,晚上加班加点,昼夜不息。首先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手捧六年级的课本全神贯注,仿佛进入一个陌生的天地。我咬牙背诵一篇篇课文和一个个算术公式……学习如登山,难题一道道扑面而来。我平心静气,根据书中的定义和公式,像攻克碉堡一样一个个把它们攻克下来。遇到疑难的地方,我就留上记号,等到第二天再请教老师。日复一日,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我从不间断。每如此,母亲总是心疼的提醒我,催我休息,要我不要太累。我深知任务艰巨,总是对母亲说:“娘,俺知道,做完这一题就睡。”
为便于学习,那一年寒假,我住进了学校。因为学校五年级不补课,我轻装上阵,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六年级课程的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就问住校老师。那段时间学习虽然很紧张,但也不乏欢乐。当时和我同时住校攻读六年级课程的还有田丰,他长我一岁,也是学校培养的宝塔生。由于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标,我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影不离,晨起不辨衣履。田丰自幼聪慧,文学程度较好,说话风趣幽默,在学习闲暇,他总爱讲个笑话或典故逗我笑。正是由于那段紧张而又和谐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结下终生不解之缘,以致后来我们成为亲密无间雷打不散的兄弟。还有一位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刁建帮的儿子刁书民,他年纪比我们小一点,学习以外的时间我们总聚在一起玩,关系非常融洽。由于他不是本地人,总是操着山东口音,说的话常常逗我们发笑。一次,顺和集东门外放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放映中间,屏幕上出现一个坏人,是一个光头。见状,刁书民立马站起来,手指屏幕叫道:“嘿,秃头瓜得,秃头瓜得!”他的叫喊立即引起周围观众的大笑。从此以后,我们见了他,总是和他开玩笑,友好地重复着他的名言:秃头瓜得,秃头瓜得。他也总是和我们微笑着,应承着。那时我们的学习是紧张的,同时又洋溢着浪漫和欢乐。
那时的生活又是艰苦的。后来听姐姐说,我家西院有一个邻居,在我们学校当老师,名叫赵永顺。有一次他对我父亲说,你孩子在学校学习很好,要好好的培养他。父亲听后,既高兴又显得心情沉重,对赵老师说:“家里穷得这个样子,怎么供得起呀。”赵老师沉思一会说:“好,有机会我找您老二想想办法”。他说的老二即我二叔,当时在洛阳拖拉机厂工作。年迈的父母听了赵永顺老师的话,以为我以后的学习有了保障,就更加鼓励我好好学习。在二老的鼓励下,我学习更加努力,决心给他们缴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九六六年夏天,正当我们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满怀信心地准备投笔参加升学考试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正常的升学秩序打乱了,学习环境破坏了,人们的心灵扭曲了。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字报似雪花铺天盖地,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人人自危,稍有不慎便会招致灭顶之灾。
后来,学校办公室的墙上出现了一张没有属名的大字报,内容直指教导主任程凌云,批判他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走白专道路,培养“小宝塔”。我们也因此破灭了越级升学梦,卷入那场亘古未有的“红色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