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福】红薯那些事儿(散文)

精品 【柳岸·福】红薯那些事儿(散文)


作者:尚文斌 布衣,4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8发表时间:2025-01-01 14:51:13

之所以对红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这还得从小时候说起。那年月,农村的生产体制还处在“大锅饭”时期 ,加之生产条件又非常落后,粮食就格外地紧张。于是,作务简单的红薯便成了家乡人重要的补充口粮了。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红薯,大家往往就把红薯当成了干粮。我家孩子多劳力少,年年属于生产队里的透支户,分得的粮食就愈发少了,往往等不到新粮下来就断粮了。到黑市上买粮食又非常的贵,为了能够续接上新粮,母亲就经常蒸红薯给我们吃,每次蒸馍的时候总是馍少红薯多。记得冬日里早晨去上学,很多时候,我都会取两个冷冰冰的红薯装进书包里以防肚子饿了。然而,口味单一的蒸红薯吃多了不但肚子胀,胃里还会泛酸。母亲就千方百计地变着法儿把红薯做成食物给我们吃。除了蒸着吃、烤着吃,还把它切成小块儿下在稀饭锅里煮着吃;早饭菜少的时候,她又把红薯切成丝儿拌上面粉蒸成红薯疙瘩,调上调料当菜就着吃。如果遇到特殊的节日或者招待客人时,母亲才会用红薯做一道只有我们在村里谁家过事的宴席上才能吃到的美食——糖拌油炸甜红薯。
   每年新红薯下来,母亲都要挑拣出有瑕疵的红薯清洗干净,然后切成片儿晾干以便于存放。晾晒红薯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那会儿正直秋末冬初的时节,气温低,红薯片水分又大,一般晾干它会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每天早上晾出去,晚上又得收回来,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则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可母亲却不厌其烦,总是默默地做着这些活儿。薯片晒干后,母亲就用塑料袋把它装起来,需用的时候,母亲就把红薯干在村子里的石碾子上碾成面儿,用箩箩筛过后掺和些面粉做成窝头吃。尽管口感不是很好,可在青黄不接的那些时月里还是救命的食物。
   一次看到别人家吃红薯凉粉,我就央求母亲给我们做,母亲说,做凉粉要先把红薯加工成粉面子后才能做,而加工红薯粉面子是要有专门工具的,需要到专门加工粉面子的人家去做,这还不算啥,关键是做红薯粉面子浪费太大了,近乎十斤红薯才能加工一斤粉面子呢,不划算呀!其实我心里知道,母亲是怕把那些红薯过早地消耗完了我们又得挨饿。母亲这样说了,我也只好作罢。于是,把红薯里的淀粉提取出来做成“凉粉”来吃,往往就成了我们那时的奢望。
   终于有一天,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斤红薯粉面子,她兴冲冲地对我们说,妈今天给你们做凉粉吃!我当时是那样地兴奋! 就积极地帮着母亲抱柴火、烧锅、剥蒜。母亲烙完馍,就开始在锅里打凉粉了。母亲把打好的凉粉从锅里舀出来晾在洋瓷茶盘和面盆里,我早早就捣好了蒜泥,只等着油泼辣子和蒜水了。又过了一会儿,母亲终于做好了我期待已久的“大餐”。我一只手端着一碗辣子蒜水调好的凉粉,另一只拿着锅盔馍的手里还夹着一双筷子,喜洋洋的从厨房里走出来,父亲看我那高兴的样子,就对我和弟弟们说,只要你们好好念书,爸下次让你妈做红薯粉条炖猪肉给你们吃!大家听了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因为那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才能难得一尝的美餐啊!那顿饭我们一个个都吃得开心极了。
   红薯虽然作务简单,但储存却很麻烦。因为它是最怕冻的,冬天在地面上储存起来往往很困难。那时,传统的保存方法就是窖藏。爷爷家里是有一口地窖的,窖筒虽然不是很深,而底下的窑室却挖成了地道,长达数十米,一直通到了离家不远的那口水井里。顺着地道口走到末端,就能看见人们绞水的井绳了。听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国家还未解放,村里时不时地就会有土匪来袭扰,修这个地窖不光是为了存放红薯,也是为了藏粮食和其他物品,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藏身保命。地道只所以通到井里,是为了通气更加顺畅。
   由于老屋人口多,爷爷后来就给父亲分了家。不久,父亲就在村外用土坯建起了简陋的新宅。这时候,在老屋那口地窖里存放红薯就不方便了。父亲便决定请人在自家后院的墙角处挖一口红薯窖。父亲选好位置,母亲插香敬了地神,请来的挖窖匠人就开始操作起来。匠人在下面挖土,父亲在上面吊土。大约挖到两米深的时候,就开始在窖口支起辘辘往上绞土了。窖筒的尺寸挖够了,就开始在窖底挖窑室。大约两天时间,红薯窖挖成了。我站在窖口,看着径匀壁直的窖筒和筒壁上那两行整齐的脚窝,才感觉到这挖红薯窖不光要有力气,还的确是个技术活儿。
   八岁那年,我已能娴熟地踩着窖壁两侧的脚窝出入红薯窖了。于是,父亲就把存放或者取出红薯的任务交给了我。每年到了挖红薯的时节,生产队根据各家人口的多少,把种着红薯的地垄按长度划分下去让各户自己挖。父母挖红薯时非常细心,他们先割掉红薯蔓,判断出红薯块儿生长的范围,然后高举镢头用力下挖,尽可能挖得深些,唯恐伤及了红薯。待红薯挖出来,轻轻地扒掉红薯上的泥土后就先摆放在地垄上晾着,最后一个一个轻轻地装上架子车,运回家里后又一个一个轻轻地取下来,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因为红薯皮很薄,一旦撞破就不耐储存了。
   挖回来的红薯经过晾晒后就可以入窖了。入窖时,母亲负责装笼,父亲用绳子拽着红薯笼往窖里吊,我负责在窖里摆放。下到窖里刚进入窑室时,里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等到大约五六分钟,眼睛慢慢适应了窑室里的环境,才能影影绰绰地看得见了。为了把红薯堆放好,父亲往往就吊下煤油灯让我放在窑室里照亮。
   红薯窖不光用来存储红薯,有时候吃不完的蔬菜也可以放在里面。每到萝卜、白菜采收季节,母亲除腌制一些外,还要把一些萝卜切掉盖头(为了防止萝卜因发芽而慷心)和白菜一起存放在红薯窖里。
   每年,当新红薯要入窖的时候,由于盖着口的红薯窖长时间没有使用,父亲就提前几天揭开窖口先敞着,下窖那天,点燃煤油灯放在框子里,然后用绳子慢慢地吊到窖底,如果煤油灯不熄灭,父亲就说,下面安全,人可以下去。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那样就说明里面不缺氧气。我又问父亲,要是煤油灯灭了呢?父亲说,那可能就是里面缺少氧气了,人就不能下去。那咋办啊?我又问父亲。父亲说,那得想办法给窖里面补充些氧气,用鼓风机或者风箱接上长点的管子给里面打气。我说,可那样打进去的是空气呀?父亲笑着说,空气里就含有氧气的嘛。
   后来我上了初中,在化学课里才弄明白了,原来空气里含有的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里含有的其它成分的气体都要重的,长时间盖着的红薯窖里,底层就容易沉积下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人或动物下去就容易因吸不到氧气而窒息,甚至会危及生命。燃烧是离不开氧气的,二氧化碳具有灭火作用,灯灭了就说明底下缺少氧气且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人就不能随便下去。父亲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细致入微小心翼翼。
   在那困苦的年月里,家里那口红薯窖一年又一年为家里储存着补充口粮的红薯,帮助一家人艰难地度着时日。后来,由于国家的发展,生产条件越来越好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及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紧张的问题也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大家的日子也开始变得好起来。于是,大家慢慢地也就不再种红薯了,墙角那口红薯窖就一直闲弃在那里。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家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进一步好转了。原先那几间简陋的土坯房子终于要拆了重建,地基也提高了不少。虽然那口承载着童年记忆的红薯窖因为垫地基而被填埋了,但是,儿时以红薯当饭吃的那段困苦的时月却永远驻留在我记忆的长河里。
   如今,经过改良后的红薯新品种仍然在红薯优生区广泛种植着,不过,它却像水果、蔬菜那样,经常出现在销售市场上。虽然村子里偶尔也会出现卖红薯的商贩,但是大家也只是偶尔买一点尝尝鲜。红薯这个儿时的“补充口粮”,俨然失去了它当年在家乡人生活中的位置。然而,我却依然对红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不仅仅是因为红薯有着丰富的营养和香甜的口味,我觉得红薯的那些事儿还承载着时代变迁的记忆! 时至今日,每次坐在家乡红白喜事的宴席上,那道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糖拌油炸甜红薯”仍然是我的最爱。每次赶集、逛会或去镇店办事,老远闻到烤红薯那浓郁的香味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找寻过去买上一两个,然后迫不及待地撕掉烤得焦黄的薯皮咬上一口,当那股浓浓的香甜沁脾入腑时,儿时那段“红薯生活”的记忆又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25.1.1
  

共 32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笔者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有关红薯的那些事。在过去的年代,由于生产条件落后,生活和物质条件都很匮乏,加之大锅饭的弊端,使得粮食格外紧张,于是,生产简单的红薯变成了农民口中的主食;而笔者家中,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的母亲把红薯变着花样做成各种食物,填饱孩子们的肚子,以至于一家人不被饿死,母亲还用红薯粉做成凉粉,那在孩子们眼中可是期待已久的大餐啊!父亲则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下次让妈妈做红薯粉条炖猪肉给他们吃!红薯,在当时是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是美好生活的憧憬;父亲为了能储存好红薯,也请人建好了红薯窖;笔者小时候目睹了父母为了储存红薯小心翼翼的场景;也通过自己的体验得知了红薯窖中的危险,更加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所以,即使后来条件好了,那些年的故事依然印在脑海里,对红薯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散文通过回忆和红薯有关的往事,借物抒情,抒发情愫,文中洋溢着爱的光辉,读之令人感动!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1-01 14:52:31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1-01 14:52:55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1-01 15:30:3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尚文斌        2025-01-01 19:00:55
  感谢刘柳琴老师!感谢老百老师!远握!敬茶了^O^!
5 楼        文友:尚文斌        2025-01-02 19:10:55
  终于被江山评为精品散文,再次感谢柳岸社团的支持与鼓励!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6 11:04:48
  恭喜佳作摘精,祝贺!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7 楼        文友:尚文斌        2025-01-06 19:40:09
  谢谢纪老师鼓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