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诗词背后的故事(散文)

精品 【东篱】诗词背后的故事(散文)


作者:武汉廖生斌 布衣,24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9发表时间:2025-01-05 08:06:29

有人活在一首词里,是另一种不朽。
   年末,应战友潘凯之邀,我来到了闻名已久的湖北监利。在《监利人》杂志主编安频老师的陪同下,走进了柳直荀烈士纪念园。这座纪念园坐落在周老嘴镇,一个满载历史的名镇。
   刚见到那雄伟的牌坊,我的心便被深深震撼,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望着那高高矗立的牌坊,我良久未动。时光凝固,眼前浮现出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碑,都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我在这片宁静而庄严的土地上,思绪纷飞,内心的冲击波不断涌出。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使命的重量,也更加坚定了传承英烈精神的决心。
   慢慢移步园区,抢先映入眼帘是横着一幅石雕书卷,高1.2米,宽3.8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解讲员向我们讲解了诗词来历,我听着听着,突然觉得我的血液直灌头顶,脸上瞬间滚烫起来——原来“杨”是指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柳”是指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柳直荀,并不是我理解了近60年的杨树和柳树。我真是孤陋寡闻到了极至,我为我自己的浅薄知识而感到羞愧,当时恨不得打自己两耳光。
   记得七十年代初期,我们的学校在武汉远城郊外废弃的厂房,房顶“人”字形,用红色的瓦盖成的。金色的阳光把房子照耀得像用金子拼成似的,四面通风,到了冬天就用稻香堵住砖隙,当地人俗称“二机站”,当时是抽水抗旱的泵站。
   在那遥远的农村岁月,民办代课老师的身影至今深印在我的脑海。
   他们一边在田间辛苦劳作挣着工分,一边又坚守在简陋的教室为我们授课。还记得插秧时节,老师那满是泥巴的双手,在田沟里匆匆一洗,便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书写知识。
   上课时,他们照本宣科,要求我们死记硬背。那布置的作业,是背诵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年少的我们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如今的我们终于解开了昔日的谜团,读懂了那诗词中的深情与豪迈。那曾经的场景,是我们成长路上独特而珍贵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
   李淑一,湖南,格律诗人,毛主席诗友。1915年3月她随父亲李肖聃去北京,入直隶省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返湘,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9月又入长沙私立福湘女子中学求学三年。期间与杨开慧同学,结为挚友。经杨介绍与当时湖南农运领导人之一的柳直荀认识并相爱。婚后,在柳的影响和帮助下,李淑一接受了革命思想,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柳直荀被迫离开长沙,李淑一携子女回到娘家,以教书为生。
   刚开始毛主席回复的是《蝶念花·游仙》,后来在柳直荀在1934年“肃反”被害,1945年才给柳直荀平反后,之后写了这首《蝶念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诗是毛主席生前写的最深情的一首诗,表达对亲人和战友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传承。我们看到第一句中的“柳”指的是毛泽东的好友柳直荀,也是毛泽东早年的战友。柳直荀在1932年9月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肃反”中被害,而骄杨则是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也是李淑一的闺蜜。当时李淑一和柳直荀结为夫妻也是杨开慧的媒人。李淑一曾经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丈夫鲜血淋淋地来到她的床边,她当时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那封信叫做《菩萨蛮·惊梦》里面有一句——征人无处觅,六载无消息。毛泽东则在1957年以这首诗告诉李淑一答案。杨开慧在1930年被捕后展现了共产党人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坚贞的气节,最终为革命牺牲。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我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杨开慧,你失去你的丈夫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的上扬,直飞到九霄云天,一个“失”字表现了毛泽东失去爱人的悲痛,用杨柳的飘扬来比喻革命先烈的忠魂,下面的几句是运用神话来宽慰失去了丈夫的李淑一,甚至连嫦娥都为这些烈士翩翩起舞,表达对忠魂的致敬,也是对他们不朽精神的颂扬。最后两句最感人,忽然从人间传来伏虎的捷报,他们听见了这个消息,喜悦的泪水长流,顿时化作倾盆大雨,当得知已经推翻了反动派,先烈们的英魂感动的泪如雨下,这不仅是对他们牺牲的告慰也是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所以这整首词从毛泽东个人层面来看,表达他对杨开慧的深切思念之情,她不仅是妻子也是革命战友,她的牺牲是毛泽东永远的伤痛,从历史角度,体现毛泽东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以及对革命坚定的信念,也传达一种即使艰难困苦中也要坚持斗争,追求胜利的革命信念。
   词碑的背后是柳直荀烈士的汉白玉雕像,柳公手握书卷,昂首挺胸,深情脉脉地注视着脚下这片热土。
   在宁静的时光中,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那一幕幕的惨烈仍萦绕心头。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抬头仰望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的鲜红是用一颗颗炽热的心染成。
   曾经,烈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用生命铺就了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道路。他们义无反顾,血洒疆场,只为了心中的信念和对后人的期许。
   幸福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沉痛教训,必须铭记于心。我们当以感恩之心,珍惜每一缕阳光,每一刻安宁。用奋斗与拼搏,让国家更加强大,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大地。让我们永远怀揣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坚定地走向未来。
   我失骄杨君失柳——一个完全叙事的词句,却深藏着一段感染的故事,烈士的英名,不必刻记在石碑上,一句词装下了他们的事迹与精神。我神色凝重,绕着那面石雕书卷,深情地朗读那首词,表达我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共 22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末,应战友潘凯之邀,作者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湖北监利。在湖北省作家会员、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监利人》杂志主编安频老师的陪同下,作者一同参观了柳直荀烈士纪念园。这座纪念园坐落于“历史名镇”——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刚步入园区,一幅横着的石雕书卷抢先映入眼帘,高 1.2 米,宽 3.8 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讲解员的深情讲解,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作者心中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民办代课老师一边忙于农活挣工分,一边给我们授课。那沾满泥巴的双手,在田沟里匆匆一洗,便拿起粉笔为我们上课。当时的教学方式多是照本宣科,要求我们死记硬背。还记得布置的作业中有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那时的我们懵懵懂懂,囫囵吞枣,对诗词的理解可谓是一知半解。而今日,站在这纪念园里,我终于解开了萦绕心头近 60 年的谜团。原来,“杨”指的是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柳”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柳直荀。李淑一,这位湖南的格律诗人,是毛主席的诗友。她的人生经历也充满波折,与杨开慧同学结为挚友,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相识相爱。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与家庭饱受磨难。杨开慧在 1930 年被捕后,坚贞不屈,为革命英勇牺牲,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柳直荀在 1934 年“肃反”中被害,1945 年才得以平反。李淑一曾梦到丈夫鲜血淋淋,写下《菩萨蛮·惊梦》。而毛主席在 1957 年以《蝶恋花·答李淑一》回复,给予她心灵的慰藉。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当我们身处这和平年代,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我们如今安定幸福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幸福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我们必须铭记于心,砥砺前行,用不懈的奋斗去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非常好的散文,还原了当时历史,很感人。脉络清晰。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1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05 08:07:40
  作者应战友之邀来到监利,参观柳直荀烈士纪念园。忆起儿时对相关诗词的懵懂,今终解惑。感慨战争虽远,和平幸福由烈士鲜血换来,我们应铭记教训,不懈奋斗捍卫繁荣。落后就要挨打,永记心间! 问候廖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2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08:18:37
  谢谢老师精彩编辑和雅评。老师辛苦了。欢迎来湖北监利喝“早酒”。祝滴滴善老冬暖冬安!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1-05 08:34:09
  我是孤陋寡闻,只知道李淑一,不知道柳直荀。今日读老师的文,长见识了,从中了解了不少历史,原来柳直荀还是我们湖南长沙人!为革命烈士致敬!美文,学习点赞,祝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09:00:18
  谢谢老师点评!都是您的老乡,湖南人优秀!
4 楼        文友:枫桦        2025-01-05 09:04:35
  我一直都以为柳直荀烈士是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下,没想到竟然是这样,读老师的文才知道!唉!可惜了!死于窝里斗,让人无语!
回复4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09:17:11
  谢谢老师雅评!历史才是真正的老师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5 10:05:50
  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蝶恋花这首词并不陌生。包括那首“无限风光在险峰”。作者身临其境,观看这段历史的真实,缅怀一代伟人的高尚人格和情怀。文章文从字顺,情感强烈。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10:22:03
  谢谢老师稚评!祝老师冬季安好,欢迎来湖北监利唱“早酒!”
回复5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10:23:38
  谢谢老师!
6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05 10:22:31
  拜读。想在文后留言,没有留言区。
   毛主席的这首词,俺也是在上学的时候学的,当时就背了下来。老师在讲解这首词的时候,就像柳直荀烈士纪念馆讲解员介绍的一样。几十年了,好多好多事都忘的一干二净,只有这首词和背后的故事没忘(有些事件时间不一定记得准,但事件主体还跟清晰)。
   生斌政委撰稿写《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解析文字,能让自己感到震撼,也能让我找到回忆。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