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感恩赋(古韵)

精品 【诗韵】感恩赋(古韵)


作者:伊立 布衣,20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4发表时间:2025-01-05 19:01:48

时维腊月,露浸凌染。老枝凝霜,念母身寒。余逢生辰,乃母苦难之日;母至耄耋,享天伦而欣然。忆往昔之岁月,叹流光之荏苒。
  
   一声婴啼,破晨晓之静寂。愁奶水而废眠,忧儿安而劳念。百年之前,无一日寢安。芳华渐逝,举步微跚。柔丝蓬松,垂目视难。初闻呀呀学语,欣喜之状无以致表;始见晃晃摇步,欢笑之情岂能言传。教唐诗而习宋词,恂恂善诱;授四书而导五经,孜孜无憾。
  
   夏临梅雨,频送雨伞;冬始风冷,送棉御寒。一别数日,牵心挂肠;时伴左右,叮咛没完。待成家立业,方知做人之苦艰;结婚育儿,才晓为母之辛酸。
  
   嗟乎!光阴冉冉,不觉脊背渐弯;岁月悠悠,怎堪青丝银染。素衣垢面,粗布织成锦缎;少言寡语,温情贯始暑寒。手糙,可烹世间美味;肩窄,能担人世苦难。每至子行负米,愧对万分。孟母三迁教子,育成大器;岳母儿背刺字,大义凛然。贤娘之举应仿,贤淑之德可参。
  
   生而为人,当知乌鸦反哺之典;若为后生,恩记羔羊跪乳之谈。身居雄宫,多思父母陋室身寒;饱食山珍,常想双亲粗茶淡饭。孝老而益己,敬母而子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他日君若老,亦可解忧烦。
  
   今吾已至耳顺,母犹健在,实乃天赐洪福。虽妻儿赴省城,吾独守空巢,然母之关爱未减分毫。每归省,母必亲下厨,烹佳肴以慰吾心;每别离,母必倚门望,嘱珍重而泪湿衫。
  
   吾妻贤良,半生相伴,风雨同舟。育子辛劳,操持家务,无怨无尤。今赴省城,帮子弄孙,亦为家族之兴。儿孙有志,奔前程于远方,虽聚少离多,然亲情长牵,思念不断。
  
   愿母身常健,寿比南山;愿妻儿顺遂,福泽绵延。吾当珍惜时光,怡情养性,度宁静余年。或赋诗以抒怀,或吟风而弄月;或垂钓于溪畔。虽马齿徒增,心犹怀壮志;虽霜华满鬓,意未改初颜。
  
   感恩之情,绵绵无尽;报恩之志,拳拳在念。唯以赤诚之心,侍奉高堂;唯以仁爱之举,荫庇亲眷。愿岁月温柔以待,愿亲情永留心间。
  
   农历甲辰年岁末
  
    

共 8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赋文《感恩赋》。这篇《感恩赋》是一篇情真意切、满溢着感恩情怀的佳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在腊月生辰之际,触景生情,回忆起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恩,令人动容。文中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幼时的悉心照料到成长过程中的教导,无论是“愁奶水而废眠,忧儿安而劳念”的初为人母之艰辛,还是“教唐诗而习宋词,恂恂善诱;授四书而导五经,孜孜无憾”的教子之耐心,都展现出母爱的伟大无私。同时,作者还将季节变换与母亲的关怀相连,“夏临梅雨,频送雨伞;冬始风冷,送棉御寒”,进一步强化了母爱的无处不在。在情感表达上,作者真挚深沉,不仅感恩母亲,还推己及人,提及孟母、岳母等贤母典范,升华了感恩的主题,发出“孝老而益己,敬母而子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感慨,体现出作者对孝道传承的深刻理解,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然而,文章在语言表达上虽文采斐然,但部分语句稍显堆砌,读来略微拗口,影响了整体的流畅性。在结构上,后半部分提及妻儿的内容,与前文感恩母亲的主线衔接不够紧密,使得文章整体结构稍显松散。总体而言,《感恩赋》以情动人,以理明人,虽存在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仍是一篇饱含深情、令人深思的感恩之作,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厚重,也提醒着人们珍惜身边之人,传承感恩美德,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60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1-05 19:02:33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2 楼        文友:伊立        2025-01-05 19:37:59
  感谢编辑的辛苦付出,感谢指出的不当之处。文当精益求精。仓促成稿,拙处后当注意。
3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5-01-07 23:34:55
  好赋贺精,问好老师!
爱在秋水淋漓的日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