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晴雯,如芙蓉的人生(散文)

精品 【东篱】晴雯,如芙蓉的人生(散文)


作者:花下闲 进士,689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3发表时间:2025-01-06 09:31:09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寥寥数语,便是晴雯的判词,仿若一道命运的谶语,在《红楼梦》的开篇便已为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伏笔。“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描绘出晴雯如那澄澈明月、绚丽彩云般的美好品质,却又暗示了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宿命,这般美好在尘世中太过珍稀,注定了要早早消逝。“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短短八字,道尽了晴雯灵魂深处的高傲与现实身份的巨大落差,她虽身为卑微的丫鬟,却怀揣着对自由、平等与尊严的炽热向往,不甘于被命运随意摆弄。“风流灵巧招人怨”,她的才情与聪慧、美貌与能干,在那勾心斗角、嫉妒成风的贾府,非但未成为庇佑她的羽翼,反而招来诸多无端的怨恨与谗言。最终,“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在污蔑与诋毁的狂风骤雨中,晴雯的生命如脆弱的烛火,过早地熄灭,徒留宝玉在尘世这一端,满心悲戚,空自牵念。
   且看那怡红院中的一幕,夏日暑气蒸人,晴雯失手跌折了扇子,宝玉正因诸事烦闷,当下便沉了脸,口不择言地数落了几句。晴雯本就性如烈火,哪受得了这般委屈,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眼眶瞬间泛红,却倔强地不让泪水落下,清脆的声音在屋内响起:“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罢!”宝玉何曾见过晴雯这般气怒模样,一时气血上涌,竟要撵她走。晴雯听闻,更是梗着脖子,挺直了脊梁,毫无惧色,那眼神仿佛在说,便是天塌下来,她也绝不低头求饶。待到晚间,宝玉气消,又来哄她,晴雯见宝玉软了态度,心中虽还有些委屈,却也不忍再僵持下去,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还撕起扇子来取乐。那“嗤嗤”的撕扇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似是她对这压抑封建规矩的宣战,每一下都撕碎了平日里束缚她的无形枷锁,她以这种看似任性的方式,宣泄着内心的不满,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又值隆冬时节,宝玉不慎将贾母赏赐的雀金裘烧出个洞来,这雀金裘乃是稀罕之物,寻遍京城也难觅能工巧匠修补。宝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晴雯瞧在眼里,不顾自己正染病在身,强撑起精神,坐于灯下,纤细的手指拈着针线,对着那破损之处,一针一线细细缝补。夜寒灯影摇曳,她的脸色愈发苍白,却眼神坚定,专注于手中的活计。直至天色将明,那雀金裘终被她补得完好如初,针法细密,几可乱真。宝玉满心感激与敬佩,晴雯却只是淡淡一笑,仿若这熬了整夜、费尽心力之事,不过是她分内之举。
   在那繁华盛极却又暗藏腐朽的贾府,晴雯宛如一朵绽放在幽沼中的芙蓉,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却又在疾风骤雨中飘摇不定,过早地零落成泥,徒留一抹凄美与怅惘,供人在岁月的长河里反复回味、喟叹。
  
   二
   晴雯,身世如谜,仿若天际飘来的一片孤云,不知从何而来,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倔强与傲气,落入这侯门公府。她或许是生于贫苦之家,自幼便被命运的巨手抛入尘世的泥淖,在生活的磨砺中,练就了一身伶俐与刚强,直至被卖入贾府,开启了她如诗如梦、亦悲亦喜的短暂人生之旅。
   初入贾府,晴雯便以她的伶俐、美貌与手巧,在一众丫鬟中崭露头角。她被分派到怡红院,侍奉那贾府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恰似两颗晶莹的露珠在叶尖相遇,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晴雯与宝玉之间,有一种超乎主仆的亲昵与默契。宝玉怜惜她的才情与孤高,她亦懂宝玉对自由、真情的向往,在那规矩森严的深宅大院里,为彼此留出一方心灵的净土。闲暇时,他们一同吟诗打趣,晴雯的快言快语总能逗得宝玉开怀大笑;兴起时,晴雯会为宝玉精心补裘,那夜寒灯影下,晴雯带病咬牙,一针一线细细缝补那件珍贵的雀金裘,针针线线里,缝进的不仅是衣物的破损,更是她对宝玉的一片赤诚之心。在宝玉心中,晴雯是那“风流灵巧招人怨”的俏丫鬟,是他在沉闷贾府生活里的一抹亮色;于晴雯而言,宝玉则是她可以托付真心、展露才情的知己,虽名分有别,情意却如潺潺溪流,润物无声。
   然而,当薛宝钗踏入这大观园,微妙的涟漪便在晴雯的心湖泛起。宝钗为人圆融、世故,恪守封建礼教的规范,一举一动皆透着大家闺秀的端庄持重。这与晴雯的率性而为、洒脱不羁形成鲜明对比。晴雯瞧不上宝钗那藏于温柔敦厚之下的功利之心,她不屑于如袭人般,处心积虑地迎合长辈、谋取上位。在晴雯眼中,真情应是纯粹而直白的,无需那些虚与委蛇的做作。故而,当宝钗深夜还与宝玉久坐闲聊时,晴雯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无名之火,她言语间的冷嘲热讽,看似尖刻,实则是对她心中纯净情感世界的捍卫。她不愿见宝玉被那世俗的“金玉良缘”所牵绊,更不愿这怡红院的一方天地,被宝钗式的“规矩”所浸染,她要守护的,是她与宝玉之间那如水晶般透明的情谊。
   林黛玉与晴雯,恰似同根而生的双生花,虽形态各异,却神韵相通。她们同样拥有倾世才情,黛玉的诗词才情冠绝大观园,晴雯在补裘、撕扇等事上展现出的巧手匠心,亦是一种别样的艺术天赋;她们都性情高洁,不容纤尘玷污。黛玉寄人篱下,以柔弱之躯与满心的才情,对抗着命运的凄风苦雨,晴雯身为丫鬟,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亦以她的孤傲,坚守着内心的尊严底线。晴雯能懂黛玉葬花时的悲戚,黛玉亦欣赏晴雯的伶俐与真实。她们无需言语的过多交流,一个眼神、一抹浅笑,便能心领神会。在晴雯被逐,含冤而逝后,黛玉那痛彻心扉的悲恸,仿若失去了自己的半身,为这同病相怜的知己,洒下了伤心的血泪。
  
   三
   王夫人,这贾府中的当家主母,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却也是晴雯命运悲剧的直接刽子手。王夫人眼中的晴雯,是那“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轻狂女子,她的美丽、她的张扬,皆成了罪过。在王夫人那被封建礼教禁锢的心中,丫鬟只需温顺谦卑、循规蹈矩即可,晴雯的个性鲜明、言语无忌,无疑是犯了大忌。于是,在抄检大观园那场闹剧之中,王夫人不问青红皂白,仅凭几句谗言,便将晴雯定罪,毫不留情地将她逐出贾府。晴雯在病榻之上,满心冤屈,泪如雨下,却无力反抗这如大山般压来的命运。她的反抗,在王夫人的权威面前,如同以卵击石,徒留一声悲叹,消散在贾府的沉沉暮色之中。
   贾母,这贾府的“老祖宗”,初见晴雯时,也曾对她的伶俐、手巧颇为赞赏,将她安置在宝玉身边,寄予厚望。然而,随着贾府内部矛盾的日益复杂,贾母已无力顾及这小小丫鬟的命运起伏。在王夫人的一意孤行下,贾母虽曾流露出一丝惋惜,却也未再为晴雯出言相护。晴雯就像一颗被遗忘的棋子,在家族权力斗争与封建礼教的裹挟下,被无情地抛弃,她与贾母之间那曾经短暂的缘分,亦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
   王熙凤,贾府的管理者,精明能干却也手段狠辣。她对晴雯的才情与能力自是心中有数,在日常事务中,也曾倚重晴雯的伶俐。但在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虽明知晴雯是被冤枉的,却出于维护家族表面的秩序、迎合王夫人的考量,选择了不表态。她的冷眼旁观,让晴雯的处境雪上加霜,在权力与利益的权衡中,晴雯成了牺牲品。然而,晴雯对王熙凤却并无太多怨恨,她深知在这贾府之中,人人皆身不由己,王熙凤的难处,她亦能体谅一二,只是这命运的不公,让她心中满是悲凉。
   平儿,王熙凤的得力助手,心地善良、为人公道。她与晴雯虽身份有别、职责不同,却在在相处中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情。平儿知晓晴雯的为人,欣赏她的直爽与能干,在一些小事上,常对晴雯施以援手。晴雯亦感激平儿的善意,视她为贾府中的难得好人。当平儿被贾琏与鲍二家的之事所累,受了委屈时,晴雯也曾义愤填膺,为她抱不平。她们之间的情谊,虽不浓烈,却如冬日暖阳,温暖着彼此在贾府这冰冷深宅中的心灵。
   晴雯的嫉恶如仇,是她鲜明个性中最耀眼的锋芒。面对坠儿偷镯子这等丑事,她毫不留情,不顾坠儿的苦苦哀求,执意将其逐出。那是个闷热夏日,怡红院本就人心浮躁,晴雯得知坠儿行径后,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当场扯着坠儿便要往外送,任凭坠儿哭得梨花带雨,旁人如何劝解,她都坚如磐石,在她眼中,偷窃乃是大恶,绝不容忍,哪怕为此得罪人,也在所不惜。她的这种果敢与正直,在那藏污纳垢、人心复杂的贾府,显得尤为珍贵,却也为她招来诸多怨恨。旁人只道她心狠,却不知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正义与纯洁,她不愿让这污浊之气,侵蚀了她所珍视的怡红院,玷污了她与宝玉的那片纯净天地。
   妙玉,这位遁入空门却仍心系红尘的女子,与晴雯虽交往不多,却在精神上有着某种隐秘的契合。妙玉身处栊翠庵,看似超脱尘世,实则内心炽热,对世间美好与真情仍有眷恋;晴雯在贾府中,虽深陷世俗纠葛,却以她的高洁,追求着纯粹的情感与自由的灵魂。她们都像是世俗洪流中的逆行者,一个用青灯古佛掩盖内心的波澜,一个以泼辣言语捍卫精神的家园。在晴雯遭受不公时,妙玉虽未出面相助,心中却难免泛起一丝悲悯,为这同样命运多舛的女子,默默祈福。
   晴雯的嫂嫂,那个在市井中摸爬滚打的粗俗妇人,与晴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一心想攀附贾府的权势,在晴雯被逐后,仍妄图利用晴雯与宝玉的关系谋取私利。她的贪婪、市侩,让晴雯深感厌恶,却又无可奈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晴雯面对嫂嫂的种种丑态,心中只有无尽的悲哀,为自己无法摆脱的身世枷锁,为这世间凉薄的人性。
  
   四
   晴雯的亲人,或许早已在岁月的流离中离散,她孤身一人,在贾府这繁华之地,尝尽了人间冷暖。她渴望亲情的温暖,却只能在与宝玉、黛玉等寥寥数人的情谊中,寻而慰藉。她的身世如浮萍,无根可依,这也使得她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更加脆弱,却又更加倔强。她不愿向命运低头,即便身如飘絮,也要在这世间绽放属于自己的世界,以她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如芙蓉般高洁、却又饱含血泪的人生篇章。
   晴雯的孤傲与干净,贯穿了她短暂的一生。她不似袭人那般,为了前程可以曲意逢迎、谨小慎微;她不屑于与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丫鬟婆子同流合污。她爱就爱得热烈,恨就恨得决绝,在那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她如同一股不羁的清风,拂过众人的心田,带来片刻的中国文学,却终究难逃被狂风吞噬的命运。
   在晴雯的日常起居中,亦可窥见她的性情。她的居所虽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几样简单的陈设,皆透着她不俗的品味。一方旧帕,或许是宝玉曾用过之物,她视若珍宝,精心收藏,那上面承载的是他们之间的点滴情谊;一本旧书,闲暇时她反复翻阅,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汲取知识的养分,不让这侯门的琐碎磨灭了自己的才情。清晨,她早起洒扫庭院,动作利落,不似旁人那般慵懒敷衍;夜晚,她伴着孤灯,或缝补衣物,或静思人生,那昏黄的灯光,映照出她孤独却又坚强的身影。
   晴雯与园中姐妹相处,亦是真性情流露。与麝月、秋纹等人,虽偶尔有小摩擦、小争执,皆因她看不惯她们的某些市侩或怯懦之举,但关键时刻,她又会挺身而出,为她们排忧解难。当秋纹得了王夫人赏赐,满心欢喜炫耀时,晴雯一盆冷水泼下,并非嫉妒,而是不愿见她如此浅薄,忘却了身为丫鬟的本分与自尊;而当她们受人欺负,晴雯又会仗着自己的口齿伶俐,将那些刁难之人怼得哑口无言,护得姐妹周全。在园中的嬉戏游乐中,晴雯的笑声总是最为爽朗,她的活泼俏皮,为姐妹们带来无尽中国文学,成为大观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贾府的节庆宴饮之时,晴雯虽身为丫鬟,却也在忙碌中展现出别样风姿。她穿梭于宴席之间,端茶送水,动作轻盈优雅,眼神明亮而灵动。遇到那些无理取闹的小厮或婆子,她柳眉一竖,言辞犀利,瞬间便能将局面控制住。她的才情在此时亦有展露,偶尔与姐妹们对诗联句,她出口成章,引得众人赞叹不已。然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晴雯心中却总有一抹淡淡的哀愁,她深知这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自己终是这贾府中的局外人,随时可能被抛弃,这份清醒,让她在欢笑中,亦藏着几分落寞。
  
   五
   晴雯的服饰妆容,亦是她个性的外化。她不爱那些繁缛华丽、堆砌过多装饰的衣裳,偏爱简约清爽之色,一袭素色罗裙,搭配几缕丝带,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身与灵动的身姿。她的发式亦是简单大方,几枚珠翠点缀,更衬出她面容的娇艳与眼眸的清澈。她不施粉黛,却天然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气,行走在园中,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芙蓉,纯净而迷人,引得众人侧目。而这中国文学,在王夫人等人眼中,却成了“轻狂”的标志,她们无法理解晴雯对美的纯粹追求,只以世俗的眼光加以评判,为晴雯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晴雯的心灵深处,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她渴望像园中的小姐们一样,自由自在地读书、吟诗、作画,与知心之人谈天说地,不必为生计奔波,不受这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她梦中或许曾无数次幻想,有朝一日能挣脱这丫鬟的枷锁,寻得一处中国文学,与宝玉等人长相厮守,共享人间清福。然而,现实的残酷一次次将她的梦想击碎,她只能在这有限的天地里,用自己的倔强与才情,抗争着命运的不公,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晴雯含冤而去,那曾经热闹非凡的怡红院仿若被一层阴霾笼罩。宝玉茶饭不思,反复回忆着与晴雯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悔恨自己未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她,心痛如绞。黛玉悄悄前来,与宝玉一同缅怀晴雯,二人相对无言,唯有泪水滑落,他们深知,晴雯的离去,不仅是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更是他们心中那片纯净世界的崩塌。园中姐妹听闻消息,皆黯然神伤,她们在惋惜晴雯的同时,亦对这贾府的黑暗、人性的凉薄有了更深的恐惧与无奈。
   晴雯的一生,如同一幅绚丽却又破碎的画卷,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褪色,却永远铭刻在《红楼梦》的历史长卷之中。她以她的才情、她的孤傲、她的嫉恶如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底层女子的挣扎与抗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黑暗中绽放的光芒,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愿这如芙蓉般的晴雯,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寻得她所向往的自由与安宁,让她的灵魂,不再受这尘世苦难的羁绊。
  

共 55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红楼梦》那纷繁复杂、人物众多的大观园世界里,晴雯无疑是一颗璀璨而又令人叹惋的流星。这寥寥数语的判词,竟成了她一生的精准写照,仿佛是命运早早设下的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短短八字,既赞美了她如明月彩云般的美好,又悲叹这美好难以长存。她身世成谜,如孤云般漂泊而至,却带着骨子里的倔强与傲气,在这侯门公府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初入贾府,她便凭借伶俐、美貌和巧手脱颖而出。与黛玉仿若同根的双生花,才情出众,心性高洁。黛玉的诗词才情让人赞叹,晴雯补裘、撕扇时展现的巧手匠心亦是一种别样的艺术表达。她们都是尘世中不容纤尘玷污的灵魂。贾母的赏识,曾给晴雯的命运带来一丝希望之光。然而,贾府内部的矛盾如蛛网般错综复杂,最终贾母也无暇顾及这小小丫鬟的起伏人生。王熙凤虽精明强干,知晓晴雯的才情与能力并有所倚重,但在这深宅大院的权谋争斗中,又能给予她多少真正的庇护?面对坠儿偷镯,晴雯嫉恶如仇,坚决逐之,这份刚直不阿正是她个性的鲜明体现。可叹她的嫂嫂,粗俗市侩,一心攀附权势,在晴雯落难时还妄图借机谋利。而晴雯,亲人离散,于这繁华却冰冷的贾府中,在为数不多的情谊里寻求温暖与慰藉。节庆宴饮,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动作轻盈优雅,眼神灵动明亮,自成一道风景。她的服饰妆容,简约清爽,彰显着她内心对浮华虚荣的不屑。在她的心底,藏着对美好生活最炽热的向往。渴望自由地读书、吟诗、作画,渴望与知心人畅意交流,不受封建等级的压迫。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她的梦想。晴雯的一生,绚丽而破碎。她如同一幅色彩斑斓却又残损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褪色。但她的故事,她的精神,永远铭刻在《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之中,让我们在阅读时,为她的命运感慨,为她的抗争动容,为她的消逝落泪。她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却也是反抗命运的勇士,让我们透过她的一生,看到了封建制度下人性的压抑与扭曲,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自由平等的美好。非常好的散文,写的很感人,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7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06 09:33:37
  在《红楼梦》中,晴雯如璀璨流星。她身世成谜,才情出众,刚直不阿。虽受贾母赏识,却难敌贾府复杂。向往自由,却被命运碾碎梦想。她是牺牲品也是勇士,其一生让我们看到封建压抑,更懂珍惜当下。 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6 12:06:24
  以芙蓉喻晴雯,脱俗精致。真佩服作者对红学任务的研究和理解,写出了人物的卓然性情性格,一针见血。结合作者的赏析,再读红楼梦,一定会理解更深了。刚才作者投稿东篱,希望你的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