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每个“蝴蝶”都美丽(随笔)
孙儿二岁多了。
他上中班的姐姐前段时间因为要完成在班里讲故事的“作业”,就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练习讲故事。不知不觉间,她弟弟在旁听后也会像模像样地讲句至段了,惹得一家人好不开心。
此后,家人找出已“尘封”多时的许多幼儿故事绘本,有时就给他照书讲讲故事。其中有个故事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蝴蝶》。内容简短,却蕴涵深刻哲理,不妨照录于此:花园里住着各种各样的蝴蝶,它们每天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快活极了!可有一只小蝴蝶认为自己长得丑,总是躲在花丛里不肯出来。许多蝴蝶都飞到小蝴蝶身旁安慰它。小蝴蝶这才发现,原来每一只蝴蝶身上的花纹都不一样。它突然明白了:每一只蝴蝶都不丑,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小蝴蝶快乐地飞了起来,自信让它变得越来越美丽。
孙儿毕竟还小,尽管是幼儿故事,却未必听懂了其中的涵义。但作为他的爷爷,我在讲的过程中,却似乎又受到一次“启蒙”:每个蝴蝶的花纹是不一样的,各有其美,各展风姿;那人类不也一样吗?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不但外表有“千姿百态”,而且性格、气质、爱好、智慧等等也千差万别。
以前,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别自然也有认识,但却没有去认识这种差别正是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表现。长的未必全都长,短的未必全都短。有长有短才是常见。现实中的问题是,有的人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只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短处,而未曾发现自己另外方面的长处,于是,无形中自卑感控制了心灵,灰暗色调主宰了人生岁月,似乎离成功遥不可及。
带娃既是独立的,又是与人交融的。或三五家长各带娃儿,常凑在一起,或到公园,因了都有小娃儿的同理心,即便陌生也能拉起话茬儿。
说起小娃儿的话题,无非是吃喝拉撒,再加上玩乐,加上成长发育等。聊得多了,就知道,同样是小娃儿,各娃的情况就有许多不同了。比如吃喝方面,有的爱喝奶不喜吃饭,有的爱吃饭不喜喝奶,有的吃口好不挑食,能喝能吃;有的胃口差,喝奶吃饭都量少且挑食。又比如成长情况,有的先会爬再开步,有的不会爬却先会走路;有的说话在先走路在后,有的却先走路后说话……虽有差异,这些娃儿却个个活泼可爱,大人们也觉得这种差异正常。如,先会走路好,还是先会说话好,各有民间说辞,总之,各有各好,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即便有点担心,也会觉得长大后都一样,能够坦然面对。
然而,随着娃儿们年龄渐渐长大,在学习等方面出现的差异,有的家长或许就不能那么淡定自若了。孩子们确实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孩子可能就差一些;有的孩子身体平衡能力强,有的孩子可能就差一些。反过来,情况一样,口头表达差点的孩子,可能他画画能力或别的能力强一些。然而,因为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情结,有的家长们就不一定能理解这种差异性了。跟风地学这学那,本是孩子的弱项处却一定要强按“牛头喝水”,逼迫“旱鸭子上架”,到头来只能苦了孩子却不见成效,苦了家长却找不准“病根”。
这样的情况恐怕还不是最糟的。当人长大到可“独立自主”年龄,如果尚看不清每人的客观差异性,不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且用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那只能越比越气短,越比越沮丧。“有志者事竟成”,是很励志的词语,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在自己的短处一味着力不知回头,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于劳而无功。
元旦前,读到一篇某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新年献词《敬我不能,尽我所能》,这个题目和内容很给人启发。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先“知我所能”,然后“尽我所能”,那么只要价值观正确,每人就能或多或少贡献于社会和国家,也成就自己的人生。
岁数大了,不免回首过往。我曾有在能者面前自卑不已的历史。还好,后来的工作实践,由于专心投入,发现自己与人相比在某些方面也有不甚明显的长处,于是自信慢慢建立,从此更好地自立于社会,且能不卑不亢。这样的前后判若两人,由沉闷到舒展,个中原由不言自明。
蝴蝶都能认识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虽然是聪明人编出来的幼儿故事,却是道出了平时人们容易犯迷糊的事实。由此可认识到,我们每人都应敬人而又自知,以足够的自信和勤勉立足于社会,书写自己丰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