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金文·春天】说林黛玉的人际关系(随笔)

编辑推荐 【金文·春天】说林黛玉的人际关系(随笔)


作者:花下闲 进士,689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8发表时间:2025-01-06 23:02:16


   在那跟梦似的红楼里头,林黛玉就好比一朵清清爽爽、超凡脱俗的芙蓉花,在贾府这热闹得有点过头的地儿,安安静静地开着,散出一股别样的味儿。她跟其他十一位金钗,那关系就像一团乱麻,有亲有疏,有让人心里发酸的,也有气得人直翻白眼的,反正凑在一块儿,织就了一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却直打鼓的情感绣品,把大观园里的那些高兴事儿、糟心事儿,恩恩怨怨、情仇爱恨,都给包进去了。
   先瞅瞅薛宝钗,这俩人在一块儿,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啊!宝钗稳稳当当,做事那叫一个滴水不漏,活脱脱像朵富贵大气的牡丹,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规矩,一步都不敢乱走;黛玉呢,才情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挡都挡不住,还敏感得很,心里有点风吹草动,都能琢磨半天,就像那在风里晃悠的芙蓉,全凭自己的性子来,一肚子的情思,都撒到诗词里头了。刚见面的时候,俩人客客气气,可话里话外,都藏着点小心思。宝钗劝黛玉别读那些“杂书”,怕移了性情,这听着是好心,实则是俩人人生观“哐当”一下撞一块儿了。黛玉心里也犯嘀咕,觉得宝钗这人太深不可测,不敢掏心窝子。不过,日子长了,同在大观园里混,又互相瞅出点好来。宝钗可怜黛玉孤孤单单的,还有那一身的才情;黛玉有时候也觉着宝钗这人豁达,挺让人服气。就说中秋夜联诗那次,俩人挨着坐,你一句我一句,那诗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冒,那会儿,哪还有什么对手的感觉,分明就是知音啊!可话又说回来,家族的事儿、命运的安排,就像一片乌云,一直压在头顶,让这份知音情,咋都纯粹不起来。
   王熙凤,那可是贾府的管家婆,厉害得跟辣椒似的,又精明又泼辣。她跟黛玉刚碰面,那嘴跟抹了蜜似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夸得,虽说有点夸张,可也能看出几分真心。平常在贾府,王熙凤对黛玉的吃喝拉撒照顾得挺周到,她心里门儿清,黛玉可是贾母的心头肉,这么做,既讨好贾母,也确实有点喜欢黛玉。但一涉及家族的利益,特别是宝玉的婚事,王熙凤就开始“变脸”了。虽说没明着表态,可暗地里,那小动作不断,明摆着在给宝钗助力,这可把黛玉的命运搅得跟一锅粥似的,时不时就冒出几声让人心里泛酸的动静。
  
   二
   史湘云,那就是个没心没肺、天真烂漫的主儿,性格直得跟竹筒似的。她跟黛玉在一块儿,那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跟小孩儿过家家似的。喊黛玉“爱哥哥”,把大伙逗得前仰后合,黛玉装着生气,其实心里也觉着这丫头挺逗乐。俩人凑一块儿吟诗作对,赏菊喝酒,在大观园那段好时光里,没少折腾出欢声笑语。不过,史湘云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一不留神就戳到黛玉的痛处,黛玉那敏感的小心肝,哪受得了这个,立马就耷拉个脸。可小孩子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前脚还气鼓鼓的,后脚就和好如初了。说白了,她们就是互相陪着解闷儿的伴儿,青春年少的,有眼泪有欢笑,都是真情实意。
   贾元春,贾府的“大靠山”,她跟黛玉的事儿,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看着挺远,其实又有点联系。元春省亲的时候,黛玉作诗那叫一个精妙,把元春都给镇住了,心里暗暗叫好。可一到宝玉娶媳妇这档子大事,元春的想法就像一堵高墙,“哐”地一下横在黛玉和幸福中间。她一门心思扑在家族兴衰上,瞅着宝钗稳重能干,能撑起贾府的半边天,黛玉的才情和纯真,在这冷冰冰的现实面前,只能干瞪眼,化成一声无奈的叹息。即便如此,黛玉对元春还是客客气气,敬重有加,一来是长辈,二来也知道元春在宫里过得不容易,这是礼数,也是体谅。
   贾探春,那可是个有主意、聪慧果敢的姑娘,巾帼不让须眉,有股子闯劲儿。她跟黛玉,那是英雄惜英雄,俩人都有才情,在诗社里经常切磋切磋,一块品品诗词的滋味,那感觉,就像遇到同道中人。探春管家的时候,碰上一堆烦心事,黛玉心里明白,时不时给个眼神,投去支持的目光。虽说性格不一样,探春风风火火,黛玉柔柔弱弱,但在精神上,俩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想在贾府这一亩三分地,找出块干净地方,不被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儿弄脏。
   妙玉,遁入空门却还扯不断尘世情思的怪人。她跟黛玉,有点灵魂相通的意思。俩人都才情出众,品味高雅得很,一般人都入不了她们的眼。妙玉请黛玉、宝钗喝茶,那茶具、茶水,讲究得让人咋舌,这是对高雅情趣的极致追求,黛玉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下就懂了。不过,妙玉冷得跟冰块似的,黛玉又多愁善感,心思重,俩人就像两条小河,偶尔交汇一下,溅起点漂亮的水花,接着又各走各的路,保持着那么点距离。
   迎春,性格软得跟面团似的,一天到晚闷声不响。她跟黛玉在一块儿,就像两条平行线,没啥交集。偶尔碰上了,也就点点头,笑一下,寒暄几句,就没下文了。黛玉才情满满,迎春却老实巴交,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反差大得很。可在贾府这人际关系的“大染缸”里,她们又都身不由己,都是命运的小可怜,虽说没深交,可同病相怜的滋味,多少还是有点。
   惜春,年纪轻轻,却跟看透世事似的,一门心思要跟佛主混。她跟黛玉交流不多,黛玉热热闹闹的才情,跟惜春冷冷清清的孤寂,就像冰火两重天。但在一些场合,像诗社搞活动,黛玉的那股子热情,就像一把火,能把惜春心里那点对尘世的留恋给点着,让她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她们就是大观园里不同心境的代表,一个巴望着人间烟火,一个一门心思要超脱尘世,这么一对比,人生的无奈和唏嘘,就更浓了。
   李纨,规规矩矩守寡,性格温和,办事稳重。她对黛玉那是关怀备至,在诗社里,以长嫂的身份照顾这个,操心那个,对黛玉的才情,也是打心眼里欣赏。黛玉偶尔使使小性子,李纨也不生气,一笑了之,还挺包容。她就像冬天里的小火炉,用自己的温暖,给黛玉在贾府的日子添了点热乎气儿。只是,家族要是闹起风波,风云变幻起来,李纨也没辙,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干着急,改变不了黛玉的命运轨迹。
   秦可卿,这女子长得柔美,还透着股神秘劲儿。她跟黛玉虽说见面不多,可在贾府这大氛围里,联系千丝万缕。可卿年纪轻轻就没了,就像一场美梦,“啪”地一下碎了,黛玉心里挺不是滋味,感慨万千。可卿身上那股子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跟黛玉的多愁善感,就像一个调调,好像命运专门给她们奏了一曲悲歌,在贾府上空飘着,听得人直叹气。
   尤二姐、尤三姐,这俩姐妹性格天差地别,可她们的悲剧命运,把黛玉惊到了。尤二姐柔柔弱弱,在贾府这明争暗斗的“战场”上,就像一片秋风里的落叶,没一点抵抗力,黛玉瞧在眼里,疼在心上,仿佛看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可怜样儿;尤三姐那股子刚烈劲儿,敢爱敢恨,最后以死明志,这可把黛玉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乌七八糟的世上,能有这股子血性,不容易。她们的事儿,给黛玉的内心世界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她对人性、对命运,想得更深了。
   红楼里面的金钗们,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命,就这么闯进了黛玉的生活。她们有的是对手,有的是朋友,有的是知音,有的就是个过客,和黛玉一块儿,唱响了大观园的兴衰之歌。黛玉呢,在这乱成一锅粥的关系里,凭着才情、敏感和孤傲,写就了自己的传奇。咱后人翻着这红楼残卷,咂摸着里头的事儿,探寻人性和情感的秘密,那滋味,就像品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等岁月的尘埃落定,回头再瞅瞅红楼里的那些事儿,一幕幕还是那么鲜亮,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繁花盛宴。
  

共 2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林黛玉与其他十一位金钗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大观园中众多女子的性格特点与命运起伏,反映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纷繁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文章结构清晰,先总体介绍了林黛玉与其他金钗关系的复杂性,然后分别详细阐述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等金钗的交往和情感,最后总结了这些关系所展现的人性和情感秘密,以及《红楼梦》经久不衰的魅力。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如“把大伙逗得前仰后合”“一肚子的情思,都撒到诗词里头了”。用词精准,贴合人物性格和情境,如“客客气气”“咋都纯粹不起来”“干瞪眼”等。总体而言,这是一篇精彩的对《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的解读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红楼梦》名著的丰富内涵。精彩赏析文,推荐共赏!【金文编剧: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影        2025-01-06 23:04:49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1-07 07:43:24
  感谢作者老师精美稿件。《红楼梦》,一部说不尽的大书。致敬老师!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1-07 07:44:52
  感谢婉影老师倾情编辑,编者按写得非常精准到位,突出主题,分析全面,与作者文章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致敬老师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11 20:52:20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