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晴川阁记(古韵)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为颂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议兴建。斯阁临江而立,北望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镜”之称。
阁之名,源自唐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之诗句,意取其晴明江川、树木葱茏之景。登临斯阁,可远眺长江之壮阔,感受大江东去之悠远沧桑。阁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之高超工艺与独特风格。
晴川阁非徒游览之胜地,亦文化交流之所也。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吟诗作对,挥毫泼墨,留下无数佳作。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最初建于公元762年,距今已有千余年之历史。据说晴川阁最初为纪念唐朝开国功臣杨嗣复而建,后成为文化之重要场所,吸引诸多文人雅士前来留下诗文。
晴川阁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其建筑之美、文化之厚、历史之久,使之成为楚地之瑰宝。历代屡经兴废,清顺治九年监察御史聂玠、汉阳知府王泰交主持重修晴川阁,各路状元、进士、诗家挥毫泼墨,欣然赋诗,庆贺晴川阁重建落成。
嗟乎!晴川阁之美,非独在其建筑之精巧,更在其文化之深厚,历史之悠久。登斯阁也,可观长江之壮阔,可感楚文化之博大,可悟人生之哲理。晴川阁,实为楚地之瑰宝,不可不游也。
今吾辈登临,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晴川阁见证了楚地之兴衰,亦如吾辈之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愿吾辈能承古之智慧,开今之新局,以豪情壮志,书写未来之辉煌。晴川阁之未来,亦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永续长流。遂记之以文,寄语未来,愿吾辈之憧憬,如晴川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注释:晴川阁,雅称晴川楼,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之东麓,禹功矶之上,北依汉水,东临长江,与武昌的黄鹤楼隔江相望,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汉之滨。它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座临江而建的著名古迹,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缮禹稷行宫时精心增建而成。晴川阁之名,源自唐代诗人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建筑风格完美诠释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造楼阁”的雄浑气魄与独特匠心。整个楼阁分为上下两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17.5米,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式黑筒瓦屋面,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晴川阁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素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美誉,是荆楚大地乃至华夏名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