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天籁沁心(散文)

精品 【流年】天籁沁心(散文)


作者:李振娟 童生,70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发表时间:2025-01-10 15:09:19

周末清晨,我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新鲜的阳光如同一群淘气的小鸡,在沙发、茶几、地板上轻啄。这时,我知道,我该出门了,我要像鸟儿那样,迎接朝阳,沐浴清风。
   我从小区东门绕向唐徕渠畔。此时,银川城南的碧空澄澈如洗,纤尘不染。喜鹊蹲在柳枝上叽叽喳喳谈论着林间见闻,麻雀在草坪上不管不顾地觅食。优雅的是鸽子,三三两两在渠畔小广场上踱来踱去。我像往常那样,先沿着渠畔塑胶跑道疾走一圈。然后,找一条长椅坐下来,在空气清新的渠畔度过一个美好的上午。
   鸟类对生态环境的挑剔近乎苛刻。因此,自古以来,鸟儿愿意留下来安家的地方,毋庸置疑都是我们向往的诗意栖居地。这在古诗词里早已得到印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有暖树、碧江、池塘的地方,无不是清新好所在。因此,想寻好去处,循着鸟鸣声走,闭眼都不会出错。
   阵阵爽利的塞上清风吹过渠畔,吹去忙碌一周的疲惫,我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太阳一点点高了,树林中的鸟鸣渐渐地稠了。静心细听,悠长的、短促的、婉转的、粗犷的歌声覆盖整个渠畔,似乎每一声鸟鸣都带有独特的韵味。我不得不在心里叹服,鸟儿都是天生的歌者。顺着渠畔石径走进小树林,我发现有大群的鸟,也有小群的鸟。看见有人进了树林,那些优雅漫步于林中草地的喜鹊会“呼”一声,飞上枝头,然后仔细地打量闯进树林的陌生来客。见我并没有伤害它们的意思,便放松警惕,试探着朝我身边靠近。而那些三五成群的麻雀,或许长时间待在树林,乍一见有人进来,很快从树下那些干枯的残枝中惊起,或飞上高高的枝头,或飞到邻近的电线上,静静地观察我。反正周末也没什么事,我就靠在树上与那些麻雀对视。过上半个时辰,看我并没有恶意,它们又回到地面上,恢复先前的自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着这首古诗长大,总觉得春天的鸟鸣声会格外稠密。潜意识里,春天格外注意倾听鸟鸣。尤其是清晨醒来,窗外不知名的小鸟欢快地鸣叫着,轻倩的身影晃来晃去。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的树影间,鸟儿在枝杈上自由地跳跃,它们蹿高蹿低,呼的一下又飞到地面上,歪着脑袋,扇动着翅膀,“啾啾、啾啾啾……”放开清脆的喉咙,婉转地鸣叫着。鸟鸣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证词。
   我常常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静谧的环境而庆幸。
   鸟儿于我并不陌生。我出生在黄河边的庄稼院里,一年四季,都跟鸟儿生活在一起。小时候看到语文课本上描写鸟的文章,每次读到那些小朋友如何稀罕鸟、如何观赏鸟、如何为亲近了一只鸟儿高兴得大惊小怪,我都甚为纳闷。儿时,鸟儿就生活在我家院子里,白日里蹲在晾衣服的铁丝上、电线上、屋檐下、杏树梨树苹果树沙枣树上,“叽叽叽、嘎嘎嘎、喳喳喳”地叫着,晚上钻进树林里睡觉。我从来没有想过院子里没有鸟儿会是什么样子。不光院子里,石子路两旁的大树上、田野里、小溪边、渠畔,到处都有鸟儿的身影。
   我熟悉老家那些鸟儿的鸣叫声。“布谷!布谷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叫。“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在布谷鸟的催唤中,一年中的耕耘开始了。布谷鸟仿佛现成的历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该犁地啦,该耕田啦!布谷鸟比生产队队长还要着急,提醒农人,要珍惜时光,莫误了农事。
   “叽叽叽,叽叽叽……”这是燕子在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到春天,柳枝抽芽,小草吐绿,燕子就从南方回来了。它们三三两两,鸣唱着歌赞美春光,时而在渠畔的上空盘旋,时而在柳树间翻飞。春天一到,我家屋檐下就会有两对燕子回来。“叽叽叽……”燕子一来,平时总是盘腿静坐在炕沿的奶奶就下炕了,踮着小脚,进进出出看燕子做窝。晓得燕子爱干净,奶奶还会拿扫把清扫屋檐,扫掉蜘蛛网和灰尘,让燕子安心做窝。奶奶说:“燕子不入愁家,燕子来家做窝是吉祥平安的象征。”燕子衔来和了细泥的软草,一口一口地铺开,将泥草粘连成一个扇形的窝儿,又叼来一些羽毛、蒲公英、干草,垫在窝的底部,建造好自己的家。然后,安心地在窝里下蛋,孵化雏燕。过不了几天,就能听到小燕儿细碎的呢喃声,“叽、叽、叽叽”。再过几天,几只小燕子齐齐地蹲在窝边,等出去捕食的燕妈妈回来。燕妈妈一回来,几只小燕子伸长脖子,叽叽地叫着,张开黄嫩的三角口,等燕妈妈喂食。再过些日子,小燕子翅膀长硬,它们一家子便叽叽叽叽地一起翱翔天空,一起唱响和谐幸福的音符。
   “咕咕咕,咕咕咕……”这是鸽子在叫。“天遣和平使者,人间长断干戈”是我们人类的心愿,我们愿鸽子常飞,和平常驻。一到夏天,总有那么一对“咕咕咕”叫起来纯真如童话的鸽子在老宅院落脚。我开始担心它们怕生,就将靠近羊栅的屋子窗户全打开,示意小芳不要喊叫,然后我们轻轻地躺在炕上假装讲小人儿书上的故事,间或偷看鸽子的行踪。只见鸽子落落大方,时而飞进屋里,在米柜旁捡拾几颗米粒,时而飞到炕上,啄一下我们的衣角,抖着翅膀飞到窗外,一点儿也不怕我们。这只鸽子飞走后,不大一会儿,又引来另一只鸽子。两只鸽子“咕咕咕,咕咕咕”,一前一后飞进屋里,到米柜前盘旋。我明白它们是要吃米,于是打开米柜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它们也不客气,埋头吃了起来。只一两天,这对鸽子仿佛成了我们家的成员,每天屋里屋外,飞进飞出。不到半月,窝里就有了它们的爱情结晶——两枚雪白的鸽卵。又过了半月,窝里有了细弱的“咕咕”声,幼鸽出壳了。鸽子夫妻每天早晨迎着朝阳出去觅食,把幼鸽喂养得欢实可爱。再过些时日,一家子翩然翱翔蓝天,“嗡、嗡、嗡……”不时有悦耳的哨音随风传来,如梦如幻。在城市,向来被人们视为和平、美好象征的鸽子大多在广场上,比如银川的光明广场、中山公园广场。它们大大方方地啄着游客手上的食物,吃饱喝足后,亲昵地飞到游客的肩膀上合影,在人们的欢笑声中,鸽子还不忘与人们“谈天说地”。
   “啾啾啾,啾啾啾……”这是麻雀在叫。“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苏轼笔下可爱的鸟儿正是喜欢盘旋在我们身边的麻雀。麻雀没有华丽的翅膀,尾巴短小,鸣叫声也不婉转。从外貌看,麻雀实在太普通了,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在我的老家,麻雀喜欢在稻草垛里唱歌,唱够了,就呼朋引伴钻到人们的屋檐下,你一句我一句,散落的算盘珠子一样,叽叽喳喳叫上一气,像一群没有礼貌的野孩子。它们虽遭人嫌弃,但从不记仇。奶奶喂鸡时,尽管对扑上来抢食的麻雀少不了一通责骂,但它们稍加躲避,不大一会儿,照样扑落下来,能抢一嘴是一嘴。在麻雀看来,生存是第一位的,好好活下来,再谈体面和尊严。何况它们对人类并无敌意,都在大地上刨食,何必乌眼鸡一样那么对立。虽然平日里被人们连轰带撵的,过后依然喜欢落在人们的窗台上、晾衣绳上、稻草垛上,偷偷注视着人们。看似胆大的麻雀,又常常被田野里穿着旧衣服的稻草人吓得魂飞魄散,从来没有勇气去触碰那从来不会走动的“另类人”。到了城市,麻雀晓得钢筋水泥的楼房外寻不到吃食,就不再飞扑人们的玻璃窗户。但依然不会离我们而去,而是待在楼幢周围的树上,远远地看着我们。进了城的麻雀,觅食也好,鸣唱也好,也文雅了许多,不像在农村,时常为了抢一把吃食打架斗殴,闹得不可开交,甚至相互啄得血流不止。但不知为什么,每次我看到蹲在楼下树枝上远远地看着我们的麻雀,心里陡然升起一阵难过。在麻雀眼里,我们彼此之间用钢筋水泥隔阂得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难以亲近。
   “喳喳喳,喳喳喳……”这是喜鹊在叫。“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作为“报喜鸟”的喜鹊,颇受人们欢迎。那时,每当有喜鹊进院子,奶奶总是高兴地唤道:“喜鹊子!喜鹊子!咱们院子来了喜鹊子,今儿个咱家门上准来亲戚哟,准有喜事哟!”说着,总是笑呵呵地历数喜鹊的好,啧啧地夸赞一番。到了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喜鹊们活跃起来,争相报喜似的,“喳喳喳,喳喳喳”铿锵有力地叫着。即便到了寒冷萧瑟的冬天,喜鹊也会用它那不容置疑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热爱生活的坚定信心。那喜鹊在云间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引得我小时候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都会够着脖子久久地凝望夜空,我一心要看牛郎织女是怎样“鹊桥相会”的。我那时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
   比起鸟儿的独唱,河畔树林里鸟儿举办的交响乐音乐会更富有感染力。那平日里各自为政的麻雀、喜鹊、燕子、伯劳、布谷鸟……聚集在树林里,好似奔赴一场大型音乐会,众鸟齐鸣,有重唱,有合唱,那交替变换的鸣唱声,伴随着乐感极强的节奏,时而欢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把大自然渲染得都要沸腾了。有一次,我到鸣翠湖散步,到了湖畔树林旁,恰逢一场百鸟相聚的夏日交响乐,众鸟尽情歌唱,气势磅礴的婉转歌声从林中传出,引来许多游人驻足倾听,击掌称赞。这是荡漾在天地间最美的天籁。
   的确,大自然中的鸟鸣,是鸟类对大地、对生命真诚的呼唤和应答,是鸟类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与热望,是鸟类对人类的友谊和期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鸟类的天籁,回响在《诗经》里,回响在唐诗宋词里,响彻在现在,响彻在未来。
   倘若我们善于捕捉至真至纯的鸟鸣,倾听它们的天籁,那么,我们的心灵会回归宁静,我们的生活会处处祥和。
  

共 37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鸟声是纯洁之声,是天籁之音,悦耳动听。鸟对环境的要求极高,环境好,鸟儿自然就会来栖息,如果环境污染了,鸟儿就会躲得远远的。在之前的乡下,空气新鲜,天高云淡,鸟儿与人和平相处,聚集在房前屋后的树上,院落的地上,有的还在屋里做窝,生养下一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钢筋水泥的高楼,替代了砖瓦房,鸟儿很难与人相处,再也无法与人共处一室,只能栖息在楼与楼之间的树枝上,生存成了问题。文章描写生动,描述了多种鸟儿的鸣叫声,以及它们的习性,再现了鸟与人和谐共处的情景。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1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5-01-10 15:10:52
  文章场景化强,有身临其境之感,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祝福冬安!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11 13:52:25
  欢快的节奏,清脆的鸟鸣,细腻的笔触,把生活的曲谱书写,没有阴霾,把一片晴朗高挂!赏心悦目!好文拜读!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5-01-11 16:20: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