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希望】送同学去当兵(杂文随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别离时。重读王友明老师的《时光印记》,提及他每次送老兵的情景,一群大男子汉们都会哭得稀里哗啦。是呀,当兵三年也好,四年也好,甚至有的部队待了十几年,那种感情是常人难以感受、难以理解的。我虽然没有当过兵,可是也曾送同学去当兵,那种离别时的伤感,也让我深有同感。
记得高二下学期的一天下午,几天不见的阿华、小军、涛哥、刚子突然要当兵去了。特别是刚子和阿华穿着新发的绿军装,剃了个小平头,又精神、又帅气。他俩一进入教室,同学们立即就沸腾了,“哇!好帅呀!”连女生们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声、赞美声,平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约束一下子就破防了,有的拉着刚子的手,有的脸都快和阿华贴在一起了。我们一点也没有吃醋的感觉。同学们紧紧地把他俩围在中间,生怕他俩逃走似的。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变成话痨了,“刚子,你分到哪个部队?”“阿华,你是陆军还是海军?”“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当兵当几年呀?”“你在哪个省?”“这棉衣这么薄,冷不冷?”“浙江不太冷,内蒙可冷了。”“同样是小平头,您咋就这么帅呢?”“这皮带是牛皮的吧?”“到了部队想着来封信呀?”……同学们问个没完,有时引起轰堂大笑。那时侯大家都没有外出远行过,没有写信的概念,猛的一提醒,才晃然发觉,马上就要和两位同学远隔千里了。有的同学说:“刚子,到了海边告诉我们大海到底有多大,军舰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说:“华子,到了内蒙,告诉咱们大草原到底有多漂亮,牛羊多不多,蒙古包好看不,再教俺几句蒙古话。”有的同学说:“我也想当兵,可是我不敢去,听说当兵可苦了,比咱们军训还严格。”是呀,我就在军训中被晒晕过去了。我也想当兵,可惜我是近视眼,第一关就过不去。
由于他们还要集合,待了二十分钟左右,他们就匆匆回去了。部队的纪律可严了,同学们虽然想挽留,也怕他们迟到了,让领导批评一回,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有同学赶紧问:“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呀?”“在什么地点上车?”“行礼多不多?”“我们可不可以去送一送?”他们说晚上十点出发,在武装部门口上车。正好,下了晚自习去送也来得及。于是,大家经过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放学。我们在县城住的同学引领下,全体同学排着队向武装部那条街跑去,恐怕晚了就白去了。快到武装部的时候,只见路边路灯下停着两辆大客车,密密麻麻、黑乎乎的都是人。好半天,大家才找到刚子和阿华,他们正穿着军装,背着小背包,和家人们说着话,听着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平时调皮的他们,变得十分乖巧。一见我们来了,家长也自动离的远一些,给我们说话的机会。男同学上来跟他俩拥抱,女同学挨个与他们握手,说着“保重身体”“记着来信”之类的话,有的同学问:“你们带吃的了吗?”“带几身衣服?”刚子说:“家里给买了不少,领导什么也不让带,从鞋到帽都是部队发的,连内衣都是。”阿华说:“吃穿住,部队全管了,不用担心。”看他们和大家有说有笑的样子,一点也不紧张,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一路平安。这时,他们的家长也挤进来,又嘱咐了他们几句。
随着部队领导一声令下:“上车!”新兵立即排成队列,按次序上车。刚子和阿华上了不同的军车,大家赶紧跑到车的另一边,寻找他俩的位置,刚子和阿华急忙探出头,向父母和同学们挥手示意。这时,大家心里纵有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来了,只有眼泪夺眶而出,只能拼命地挥手。军车开动的瞬间,“刚子”“阿华”“再见”“一路平安”大家呼喊着,追赶着军车。可是,军车开远了,很快就在路口拐弯了,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怀着沉重的心情,大家慢慢散开了,走读的同学回家了,住校的同学向学校走去。在睡梦中,仍旧是与两位同学依依告别的情形,醒来枕巾都湿了一大片。不仅是当时,就是时隔二十多年后,我再次想起当时的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几次拿纸巾擦拭,最后忍不住跑到卫生间洗了把脸,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才能继续写下去。
好在还有两位同学没有走,还有一次送别的机会。小军和涛哥当兵走的那天晚上,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就连没心没肺的小军,豪爽的涛哥,那一天也跟大家一起哭成了泪人。不是说他们怕了,想当逃兵,而是舍不得和大家分别。这一别就是四年,大家都高中毕业了,有了要上大学,有的各奔西东,那时候连个电话都没有,即使在县城读书的几位同学,家里也很少有电话。所以这次离开,不知猴年马月再相见,大家非常珍惜上车前的那十几分钟。拥抱的拥抱,握手的握手,“保重”“一路平安”“记得来信”一声声问侯,大家都不再干愣着,看着他们排队上车,在车窗外与他们挥手告别,追赶着军车,直到军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尽量地多看一眼,把那张熟悉的笑脸,深深刻在记忆中,默默地为他们祝福。转眼间,四位同学的欢声笑语再也看不到、听不见了,四年后大家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聚?都成了未知数。四位同学,有一位从初中就是同学,三位也相处了一年半,虽然天天见没啥感觉,一旦离开了,仿佛空气都被他们带走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由然而生。真后悔,平时怎么就不跟他们多聊几句知心话呢?从此,我对同学的友情更加珍惜了,对他们在军营的信息更加期待了。经历了离别之苦,才发现自己慢慢走向成熟了。经常相见的时候,最烦他们喊我外号了,多年以后再相见时,一声“小李子”,仿佛让我又找回了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找回重回校园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