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春】赏析:周邦彦《蝶恋花·鱼尾霞生明远树》(赏析)
本文我们将赏析以下作品。
蝶恋花·鱼尾霞生明远树
周邦彦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3135cde93b09.aspx)
像鱼尾巴一样的霞光生长在明亮且远的树上,一片翠绿色像黏住了天空一样,美丽的树叶迎风举起。我和我的心上人就像是在蓬海上一笑相逢,我们的相逢使得人间的风月就像尘土一样。心上人睁开眼就像眉毛剪着春水,从秀发间显现出来。我们一起喝着酒就像倾了瓢的天浆一样,我们的谈笑就像生出了青色的雾,缭绕在我们的身旁。这一次的相会还没有结束,我得记住这次相会的场景,那是经历了无数次桃花吹雨,才终于盼来的会面。
本篇的结构比较直白,却也暗含巧思。上片开篇便进入男女主人公相见的画面,下片的前半部分是描写见面之后的互动,而把相见之前主人公的焦灼等待与伤心留到最后才写。具体来看,上片的画面比较明丽,也是在这样一种广阔的画面当中存在着两个人,也就是诗人和他的爱人。这幅画面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天空,一个是树,从宏观来看,这二者的关系是“粘”,仿佛融为一体,而后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为上下两种颜色,分割线就是“鱼尾霞”,像鱼尾巴一样的霞光,霞光的上面是一片蓝白色,霞光的下面又是一片绿色,霞光自身是红红的,而且是一片一片、断断续续的。从今天来看,这就像一个童话里的画面一样。具体来看,“鱼尾霞生明远树”和“翠壁粘天”,表面上看是在说一件事情,却是两种不同的角度,前者是由上生出下,后者是下半部分粘住了上半部分,如果加入一个关于时间线索的想象,就好像是天上生发出树木,而后树木逐渐生长,生长成为一片“翠壁”,粘住天空,似乎也暗示了下文的爱意的生根发芽,直到最终长成一片树林。“玉叶迎风举”,便直接将宏观的画面缩小,将视野放入小小的叶片上。而后两位主人公才出现在这样的景物里,一笑相逢,便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仙境,觉得人间的风月都像尘土一样。
下片转到对于相见时的互动的描写,此处也没有过多的浮夸的动作,但是同样感人。二人只是这样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便有了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之感,谈笑间仿佛也生出了青雾,弥漫在“翠壁粘天”的环境中,在仙境中的二人便如同神仙眷侣一般,只是相望,便有了万分的缠绵缱绻。“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又有了几分牛郎织女之妙,需要等待无数个日夜,才能换来鹊桥之上的一次相会。“桃花几度吹红雨”和上片“玉叶迎风举”也有所照应,没有见面时满地落红,见面时绿叶迎风舞动,两种状态,两种画面。
以上便是对本诗的内容与脉络的分析。下面我们将着重赏析“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三句。首先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句需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构造出一种仙境的氛围来,才有后面的“人间风月如尘土”,二是要和下片对二人见面时的景象遥相呼应,三是和未见面时的“桃花几度吹红雨”形成对比。首先我们很容易想到,既然要和花落的景象做对比,就应该写花开,或者草木茂盛的景象。而后,从与相见动作相照应的角度去看,我们又确定了我们应该写安静、安宁的画面,在这样的安静的画面当中,这一相见过程的安静才会显得“仙气飘飘”。那么最难的地方就是在于,如何构造出仙境的感觉。从这一动机来看,画面色调的上下分明是一方面,而关键是要“纯粹”,不含杂质。词中对于这一点的处理方式是“翠壁粘天”,首先把树林比作一堵绿色的墙,而后用了“粘”字,将原本分明的树与天合二为一。而中间部分的“鱼尾霞”却又是断续的景物,点面结合,并且将本来断续的树林当做连续的一片“翠壁”,将原本连续的霞光变得精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