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谈谈“常规”(杂文)
2024年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内容关键点是司马迁对李陵投降匈奴的态度(第一个材料尽管选自《资治通鉴》,但很多语言都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汉纪》;第二个材料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内容关键点就是王夫之评论司马迁对李陵投降匈奴的记载及态度);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语文真题试卷文言文阅读内容关键点是白居易与《白氏长庆集》,节选自元稹《元稹集》卷五十一;山东枣庄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内容关键点是王灼《碧鸡漫志》和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对宋代大文豪苏轼作品的评价;菏泽市第一序列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内容关键点两个材料都是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
一时间,既是历史名人又是名篇作者,越来越受到以高考为目的各类命题人的青睐。本人如同森林中一片即将落下的叶子,也想在教学中以绵薄之力,增微弱之光,就以作者为体系做了点古诗词联读资料,以图学生结合文本增广点名人见闻,不料此类资料上传某些网络教育平台,却一反常态被以跨学段、年级、课本分册“不符合联读标准,无法归档”为由退回或删除。
按照这些网络教育平台的要求,以诗人或以名著(如《诗经》中的作品)为体系的资料既不符合第一轮复习至少要归类到某一分册的条件,也很难符合他们要求的二轮专题复习的要求。当下很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遵守既定的法则就是最稳固的法宝。
因此,我非常理解网络平台的编审们。
理解归理解,但想法还是有的。
我首先想到“常规”。常规是维持正常运行运转的理论保障和纪律要求。不管是哪个方面,哪个层次,一切常规应该是包含作用对象的底线规定,没有对作用对象的上限要求。一个学生做不到对应的日常行为规范,便是不符合要求,便是违纪;一个老师常规落实不到位,可能要受领导批评甚至处罚处分。达不到常规要求会给相应的集体单位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积少成多的损失。因此在理论要求上,所有的集体单位都有相应的领导,分工管理罚处分达不到常规要求的人。
但是任何集体单位都不缺乏从常规向上突破的人。对这些人的思想以及行为疏导引领得好,可以推动集体单位的发展创新;但很多情况是因为无法用既定的规则方案管理评价,领导便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浪费这些人的热心与激情。更有甚者因这些人不愿安于现状不能让自己放心安心久而久之心生不满和怨恨。……尽管很多单位决策领导也深深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但由于缺乏专业而又富有智慧的管理人才,“特事特办的”“特”演变成了只根据相应人的身份与地位。
我又想到落实常规的目的。常规是维持正常运行运转的理论保障和纪律要求,落实常规是为了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很多集体单位的现实是:制度决定工作思路,工作因有利于管理而进行,特别是有利于绩效管理:有利于管理的工作有效,不利于管理的工作白做。久而久之,工作则变成了为制度服务。
我曾多次思考为什么?
明明是领导者也好,普通职员也罢,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很多很多啊?!尤其是领导上任的时候,几乎都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
现代社会的变化很大也很快,但很多制度却是相对固定难变的。可能因为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仅需要大量的实际调查,更需要充满智慧地分辨、高瞻远瞩的定位、深入合理地分析、科学全面地归纳、认真完整地总结、充分实际的验证,是一项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的长期的理论建设。很多人因为急功近利自然而然地仓促简单自己却全然不知,制定了多次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放弃;也有很多人因放不下自己人的得失顾虑太多而搁浅;还有很多人怕得罪别人引火烧身难以面面俱到而退出;……
尽管常规和规章制度有一定区别,但很多人(包括领导者)眼中、口中、甚至心中的一切规章制度就成了常规。
因此,“常规”也出现了内卷,内卷的结果就是内耗。
很多集体单位会出现个别善于钻管理漏洞而又非常难缠的人员,因此,领导便想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推出新增的条例,而且会越来越多。但到最后会发现想管的人还是管不住,反倒使本来不用刻意去管的员工在一些无足轻重价值意义甚微的环节上疲于奔命,甚至大家都疲于奔命也很难达到所有规章制度的要求,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被动和消极怠工,……
一个“常规”,有些时候竟然和韩信命运中的“萧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