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醉人的生命之色(赏析) ——读朱自清的散文《绿》有感
我对散文情有独钟,不仅热衷于学习写作,还精心研读诸多颇具影响力的经典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的散文无疑是我最为倾心的。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我早已熟读成诵,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而今日,我想谈谈他的另一篇佳作——《绿》。
朱自清生活在社会变革激荡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正席卷而来,传统文学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们一方面在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在通过文学作品抒发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朱自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在散文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他的作品既蕴含着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又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情感,《绿》便是在这样的文学土壤中诞生的。
初次邂逅《绿》,是在中学二年级的课堂上,当时,它并未如《匆匆》和《背影》那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直至高中语文教材的鉴赏课上,我才真正被其清新自然的文字、细腻入微的描写所吸引。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我仿佛置身于那绿意盎然的世界,沉醉其中,难以自拔。此后,每当在外出游玩时与自然之美不期而遇,《绿》中的经典语句便会如灵动的音符,在我的心间跳跃、奏响。
《绿》中所描绘的梅雨潭的绿,如同大自然以最细腻的笔触精心勾勒的一幅绝美画卷。“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每当我目睹绿色的潭水,这样的语句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那潭水,绿得纯粹,绿得深邃,恰似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大地的怀抱之中,静静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我心生敬畏与喜爱之情。
在陕北工作的岁月里,我曾多次前往位于子长县境内的轩辕潭。它隐匿于高柏山的怀抱,四周山峦环绕,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潭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潭水的绿,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莫测,时而深邃如墨绿的宝石,时而明亮似嫩绿的翡翠。这让我不禁想起朱自清对梅雨潭绿的极致赞美,“醉人”一词,用在此处实在是恰如其分。面对眼前这潭水,我也如同作者一般,心中涌起一股想要拥抱它的冲动,渴望将这满目的绿意融入自己的生命。这潭水的绿,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种能触动心灵深处的力量,让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忘却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从轩辕潭的清幽绿意中走出,思绪不自觉地飘向那些气势磅礴的水景。在现实生活中,我有幸目睹过不少气势恢宏的瀑布,如九寨沟的瀑布、壶口瀑布等。每一次站在瀑布脚下,听着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水汽,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九寨沟的瀑布,是大自然用灵动与绚丽谱写的诗篇。那层层叠叠的瀑布群,宛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从山间垂下。水流在错落有致的岩石间奔腾跳跃,溅起的水花如繁星般闪烁。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水花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恰似梦幻中的仙境。此时,我不禁想起《绿》中对水花的描写,那“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比喻,在这里似乎有了新的演绎。九寨沟瀑布的水花,带着一种灵动的俏皮,它们在阳光的轻抚下,尽情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如同白梅在春日里争奇斗艳,将生命的绚烂毫无保留地绽放。这与《绿》中对生命的赞美相互呼应,让我看到了生命在不同形态下的蓬勃力量。
而壶口瀑布,无疑是大自然最具震撼力的杰作之一。当从九寨沟瀑布的灵秀之美切换到壶口瀑布,那扑面而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气势。滔滔黄河水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如千军万马般汹涌澎湃。那黄色的洪流,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激起的巨大水花遮天蔽日。站在壶口瀑布旁,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更是一种深深的敬畏。此时再看《绿》中对水花的描写,壶口瀑布的水花更像是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它们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勇前行,每一次的跳跃和飞溅,都是对生命的呐喊。与《绿》中梅雨潭水花的细腻灵动不同,壶口瀑布的水花充满了阳刚之气,它们用豪迈的姿态书写着生命的壮丽篇章,展现出生命在雄浑壮阔中蕴含的伟大力量。
无论是潭水的清幽,还是瀑布的磅礴,这些自然之景都让我在领略其美的同时,不断回想起《绿》带给我的触动。而秦岭,那片我家乡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更有着与《绿》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当我行走在秦岭陡峭的崖壁山路上时,《绿》中的情景便一次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在这险峻的山路上,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山林,那浓郁的绿色仿佛要将我吞噬。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此时,我更能体会到朱自清对绿的那种痴迷与热爱。他将绿想象成可以裁剪的丝带,赠给舞女;可以舀取的眼眸,赠给盲妹,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绿的独特情感,让我在秦岭的山路上也不禁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走在秦岭的山路上,我望着那漫山遍野的绿树,它们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努力地生长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那层层叠叠的绿色,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这让我想起《绿》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树枝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它们在风雨中坚守,在阳光下绽放,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我想,朱自清笔下的绿,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色,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代表着希望、活力与永恒。
回到时代背景中,在那个动荡不安、社会急需变革的时代,朱自清对梅雨潭的绿如此深情地描绘,或许是他在纷扰世事中对宁静、美好和生机的一种追寻。在新文化运动倡导打破旧传统、追求新思想的氛围下,《绿》中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由、鲜活生命力的一种歌颂,是对旧有文学风格和思想禁锢的一种突破。他用细腻且充满诗意的文字,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人们在关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能从自然之美中汲取力量和慰藉。
《绿》这篇散文,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寄托。朱自清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对绿的喜爱、赞美之情融入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他对绿的那种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而朱自清却能从一潭绿水中发现如此丰富的美,这种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通过对《绿》的反复品味以及在现实游历中的感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那一抹抹绿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它们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到滋养和修复。同时,《绿》也让我明白了,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我们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引发我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在退休后的美好时光中,继续怀揣着对《绿》的热爱,去探寻更多大自然奥秘的同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热爱生命,去拥抱大自然。
二○二五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