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忆童年(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忆童年(小说)


作者:鹤壁淇水 布衣,10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3发表时间:2025-01-15 16:52:29
摘要:原创首发

忆童年
   前天回老家,觉得村里变得认不出来了。河沟里的高大的杨树不见了,推土机和铲车嗡嗡响着,在进行大改造。不远处的化工厂,竖起了大烟囱。来自不同地区的工人们,活跃在村子里。那些童年的风景和故事,于是又在梦里出现。
   我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干活。两岁时,就学着剥玉米棒子。上三年级,就得在炎炎夏日下背着锄去锄地。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这首诗特别理解,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生活上尽量节俭的习惯。我妈总是有很多活儿安排给我,什么扫地抹桌了,什么洗碗涮锅了等等等。实在找不到啥活儿,就弄一簸箕豆子,让我把豆子里的小石头粒和碎屑捡干净。或者让我去菜地里赶麻雀和鸡,不让麻雀和鸡把长出来的菜叶叼着吃掉。每当我捡豆子里的东西时,我就怀疑是不是我妈故意往豆子里放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不让我去河里抓鱼摸虾,爬树钻洞?看菜地的闲瑕,我就和泥建“水库”,往水库是放几片树叶,当船。船客嘛,除了蚂蚱和蚂蚁,还有菜青虫。我发现,干活时玩耍不挨吵,要是专门去玩,回家肯定被我妈吵。吵我弄脏弄烂了衣服鞋子了,吵我跑的野了,不像个女孩家家了等等等。于是,我学会在干活中耍,去地里薅草时背一杆比我还高的汽枪,干活儿累了,就趴到地上射麻雀黑老鸦。我弟弟就学着武打影片里的方式,用泥巴裹住丧命的鸟,挖坑埋在坑里,上面烧柴禾,闻到肉香味,就把坑里的泥球拔拉出来,不顾烫手掰开,抢着撕扯那小小的肉团往嘴里塞,也没放盐也没放花椒,觉得吃得很香。有一回我打下来一只雏鸟,用绳子拴着玩。它的父母围着我不停地叫,叫得我心里很害怕,于是把那只鸟放飞了,身边才消停了。这件事我懂了,啥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过大雨以后,我喜欢端着盆子去河沟里洗衣服。到河沟,把衣服盆子往河边一放,就和伙伴们一起去玩推船游戏。下大雨时,上游会冲下来许多宽厚的木板,大人们不肯捡它当柴烧,说是棺材板。我们就把这些板子当“船”,一股劲把“船”推到上水口,然后都坐到“船”上,悠哉悠哉地乘“船”顺水而下。“船”忽忽而下,旁边的树呀房子呀一闪而过,恍惚是在大海上航行似的,真有趣!唯一让人担心的,是船板上偶可见一种动物,叫马鳖倒出,学名应该叫水蛭。它能爬到人腿上吸血。大人说,马鳖倒出能钻进小孩血管直达心脏,把小孩血吸干,人就死了。我妈还举例说,某村一个小妞妞,去河里洗衣服,把腿伸到水里,一只马鳖倒出爬到她腿上,她妈赶紧往外拽,也没拽出来,马鳖倒出钻进血管,往大腿上爬,她妈拿棒槌沿着血管敲那个马鳖倒出,敲的小妞妞浑身黑青。最后,马鳖倒出钻进心脏,把小妞妞的血吸干,人就死了。我问我妈:“你咋知道小妞妞是被马鳖倒出吸干血的?也许是被她妈用棒槌敲死的罢?”我妈就说:“反正小妞妞死了,她妈也疯了。”因为这,我吓得不敢去河沟洗衣服玩推船游戏了。虽然我对马鳖倒出能不能钻进人血管存疑,但我很害怕我妈疯了。
   小孩儿最害怕的是村里的牛医生,有个头疼发烧,他就弄些药片碾碎加些糖水,用勺子往小孩儿肚子里灌。小孩儿要是灌下去又把药吐了,他就拽住孩子,用俩腿夹住小孩儿,扒下裤子用凉凉的棉球擦屁股,还没打针,小孩儿已撕心裂肺地哭叫起来。他老婆笑眯眯地拿着针管,一面用手扇着酒精味儿一面说:“打针不流泪,学学刘胡兰董存瑞。”我们都叫医生牛魔王,叫他老婆铁扇公主。大人吓小孩儿,会说:“再不睡觉,吃小孩儿的猫虎来啦!”小孩儿吓小孩儿,就叫:“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来了。”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也有办好事的时候。有一回,村里来了个卖气球的,五颜六色的很好看。小孩就磨大人买,有的大人买了,有的家里孩子多,大人就不买,孩子就哇哇哭。牛医生笑着说:“想要气球,来我屋里拿,要多少给多少。”他在凳子上坐着吹气球,铁扇公主坐在凳子上用线绳绑气球。不一会儿,大街小巷都是白气球。只不过,这气球上面有个小奶头。后来,听说牛医生挨了村支书的吵,说他不该破坏计划生育。成年以后,我才知道牛医生给小孩玩的“气球”,俗名叫泡皮,学名叫避孕套。当然,他们两口子也有栽跟头的时侯。那天放学,街上乱哄哄的,有人抬着棺材,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穿着孝衣戴着孝帽子,被人按着给棺材磕头。那狼狈样让我们小孩儿很兴奋,跟着队伍一路欣赏着哭灵的戏。听大人说,牛魔王给王大爷治病,一针下去,要了王大爷的命,家属逼牛魔王拿八百块钱,两口子穿孝衣哭灵赎罪。后来,大人又说,王大爷癌症晚期,躺在床上疼的叫唤,他儿子去求牛医生打一针,让他爹早点“过去”。牛医生给他爹打了一针,他爹就安静地睡着了。那时候,我就恍惚觉得,人到无救时,让他解除痛苦,早点离世是积德行善,不是造孽。牛医生从此被吊销了行医证,但每有病人,还是偷偷跑到他家去看。他活了八十多岁,去世时,吊孝送灵的人排的队伍长得望不到头……
   我们住的村子紧挨着二矿矿区,用电不收钱,从我记事起,电灯总是整夜亮着。突然有一天开始,晚上九点以后就停电了。在黑夜里,感觉白骨精的爪子向我抓来,起来小解,找不到尿盆儿或一脚踢翻了尿盆儿的事常常发生。我问妈为啥晚上停电,妈说,电是电工停的。从此,每到晚上停了电,我就骂电工小林儿。在路上见到他,就和小伙伴拍着手骂他:“电工小林儿,快点没气儿。”把小林儿气得没办法。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停电不是电工小林儿干的,是我爸每到晚上九点就把电闸关了。因为二矿开始要电费了。还有一次,我的小汤勺不见了,去姥姥家,看见表哥正拿着我的小汤勺喝饭,俺俩就争夺起来。姥姥说:“这不是你家的小汤勺,是我在集上给俺孙子买的小汤勺。”最后,我妈拽着我离开了姥姥家。那段时间我没去姥姥家,也不跟我妈说话。直到过年打扫厨房挪动碗柜,发现我的小汤勺静静地躺在地上,布满灰尘,我才知道姥姥说的是真话。有时侯,我认为的事实其实根本就不是事实。
   夏天,下了大雨之后,河沟里的水涨的和岸一样高,大人不让孩子去岸边耍儿,怕被水冲走。巷子里也满是泥泞,人走在巷子里脚下很滑。我怕爷爷和奶奶滑倒,就吭哧吭哧从砖摞上搬砖,费了半天功夫,从家门口到街上,铺了一溜红砖。爷爷出门看见了,没夸我,反而骂我:“吃饱撑得你?好好的砖弄到地上干啥?给我搬回去!”我委屈地又一块一块把砖搬回去,觉得做好事不一定有好报。我妈过会时买了只小猪,我爷爷一听见小猪叫唤就去猪圈看看,等不及家里人吃饭,就用盆子舀一盆饭先喂猪。我妈就嘟囔:“人还没吃饭,就先喂猪。猪比人还主贵哩。”我爷爷气得不行,饭也不吃了。过后,爷爷依然我行我素,直到因为提前喂猪,和我妈争吵起来。爷爷叹气:“哎呀,我要不管,小猪就让你妈饿死了。”看着爷爷生气的样子,我觉得很开心。原来他也有好心没好报的时候啊!
   上四年级的时侯,我妈缝了好几个冰糕箱子,让俺兄妹几个去市里冰糕厂批冰糕卖钱。我和大姐批发了冰糕,上街去卖,大姐害羞,不敢喊着叫卖,我扯着嗓子喊:“卖冰糕了,甜掉牙的冰糕,三分钱一个,好吃不贵。”客户来买,看看我姐再看看我,不知买谁的。我和大姐商量:轮着卖,她卖一支我卖一支。街上卖冰糕的太多了,一天不卖多少。我和我姐跑到地里卖冰糕,便宜点卖,五分钱两根,那些锄地的人都掏钱买,不到天黑就把冰糕卖完了。有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地里也没人,冰糕还有好多没卖完。我提议去姥姥家卖,因为姥爷是退休工人,他买得起。到姥姥家,姥爷查了一下冰糕,还有八十八支,就给了我五块钱。姥姥把冰糕捣碎,倒进暖壶里,给我和我姐每人盛一碗冰水,哎呀,那甜丝丝凉滋滋的味道,真美呀!
   学会认字以后,我开始看书,什么西游记呀,隋唐演义呀,岳飞传呀,蘑菇种植呀,怎样养猪呀,逮到啥书看啥书。那时候每到中午吃饭的时侯,爷爷奶奶就打开收音机,听长篇小说连播。有一回听到半截,收音机不响了,晃晃,还是不响,爷爷就有些坐卧不安,饭也吃不下去。我说:“爷爷,我给你讲,我看过《隋唐演义》这本书。”爷爷有点不相信我会讲,看看坏的收音机,让我讲一段给他听听。我绘声绘色给爷爷讲秦琼当锏卖马,罗成在后花园和秦琼互传武艺时耍小心眼,留下回马枪那个绝招不传。爷爷听的兴高采烈,拍着大腿说:“中,俺孙女儿讲的比说书的讲的还好听,这破收音机就别修了!”我给我爷爷奶奶讲评书,爷爷奶奶给我钱买新书看。我买了一本《射雕英雄传》,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世界,那些穿着古装的人物就活了起来。我给俩弟弟讲《射雕》,半夜三更还在讲,去地里锄地也讲。邻居都夸俺仨,大热天还下地干活。其实他不知道,有这个《射雕》在,俺仨都乐在其中,热呀蚊子呀都不在乎了。后来,上部讲完了,买不到下部,我就自己编着给他们讲,觉得他们听得津津有味,那就是编的可以。啥时侯看他们没精打采的,可能是编的不吸引人。看书让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数学也略入了门。我读课文的时侯,就想,我编的东西啥时侯也能印在书上,让别人看呢?
   小孩儿对生死的感觉,只是一场场办满月和办丧事的大锅饭。办满月喝糊辣汤吃油条,办丧事可以喝豆沫汤吃烩菜。我喜欢办丧事,因为可以看到花里胡捎的纸色,可以听吹响器的吹唱,可以穿上像袍子一样的白孝衣扭来扭去,可以观察吊孝时谁真哭谁像唱戏。俺村有个东大坑,夏天,男的到坑里乱扑腾,万幸有的学会了游泳,不幸有的就淹死了。每听到乱糟糟的声音,我就跟着人往东大坑跑,岸边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看不见啥,只听到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有人商量着去拉两个小缸,埋人时候用。有人去家背铁钎洋镐,准备去坟地挖坑。还有谁家小妞妞从房顶掉下来不中了,哪个媳妇儿生气喝药水了,这些大事好像跟我有很大距离。直到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奶奶让我去屋里把煤火捣灭。我啥也没想,进屋拿铁火棍扑扑扑捣煤火,猛一抬头,见爷爷在床上直挺挺躺着,脸上爬满了暴出来的筋。我喊爷爷,他也不吭。这时,我妈进来,把我拽了出去。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奶奶为啥让我进屋捅灭火。接着停草铺,烧铜马,埋棺材。我问我妈:“俺爷在地里,他咋吃饭?他啥时候回家?”我妈说:“人死了就不用吃饭,不回家了。”我突然感到了恐惧,问我妈:“妈,是不是你和爸也会死?我也会死?像俺爷一样,被埋到地里?”我妈搂住了我:“人哪有不死的,活到你爷爷的岁数,也不亏了。那人要都不死,地球不就挤塌啦!”我郁闷了几天,转念一想,爷爷活到八十岁,过一年要好久好久,死,好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于是,我也不再想这遥远的事了。
   记得邻居家有个婶子,性格大大咧咧的。好坐下来说闲话,张家长李家短,她好像变成蚊子飞到人家身边去了,啥事都知道。因为说闲话,没少让人家生闲气。因为爱喷,每每屋里传出糊味,才慌忙跑着去端锅。做好棉衣,孩子一穿,疼的哇哇直哭。翻开一看,棉衣里有根针。纳好的鞋底,针脚有长有短。去河里洗衣服,不是洗掉一只袜子还是少了一只鞋。家里堆的乱七八糟,进不去人。她家老大脸上有块疤,听我妈说,她光顾着给人喷闲话,没看见口渴的儿子去够桌上的暖壶,暖壶倒了,烧了儿子的脸。她家老二耳朵里生疮,医生让她每天用药水涂抹,她三天有两天就忘了这回事,结果孩子就耳聋成了哑巴。老三更惨,她妈在搓绳子纳鞋底喷闲话,旁边放着针线筐,三孩儿就从针线筐里拿剪刀玩耍,一下跌了,剪刀扎住眼,成了独眼龙。她男人每每愤怒地吼叫:“喷喷喷,不说闲话你会死呀?”她乳房上有几个疙瘩,她开始觉得不碍事,反正又不耽误喷闲话。喷到后来疙瘩往外流水,疼得受不了了,才去找牛医生看,牛医生说是乳腺癌。这一回,她再也不喷了,搂着俩孩子哭得稀里哗啦。没到年底,她就不行了。我讨厌喷闲话,不但容易搬弄是非,还耽误正事儿。
   到天黑,大家就搬着板凳到四叔家集合。四叔家生着打铁的炉子,每到晚上,都要加班打农具。听铁锤叮一下当一下有节奏的敲,看烧红的农具放到水里滋滋冒烟,像身上最痒的地方被挠到。到那儿不用点灯费蜡,男的当纸牌女的搓绳子纳鞋底,老年人讲鬼故事总是说:“从前啊,有个男的路过乱坟岗,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子,他就哎一声,一个女鬼笑着搂住了他的腰……”还有个奶奶,每回都说那个老笑话:爹在垒厕所,娘在缝被子,女儿在和面。女儿说:“娘,稀了。”娘说:“稀了加面,稠了加水。”一会儿,女儿又说:“娘啊,盆子冒尖了,这咋办呀?”他娘说:“你这个傻闺女,要不是娘被缝在被子里,我就去帮你。”爹在院子里喊:“哎呀,恁俩笨蛋,老子要不是垒厕所找不到出口,我就打死恁俩了。”尽管讲了几百遍,每听鬼故事,人们都露出恐惧的表情,每听老笑话,依然哈哈大笑。小孩玩着提迷藏,躲在僻静处没有找到巳睡着。四婶子刚煮好的一锅毛豆,竟然被光棍老五偷吃了,四婶的女儿拿着擀面杖撵着他敲……

共 62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童年经历展开叙述,涵盖了童年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家务劳动、田间趣事、玩耍冒险、邻里故事等,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童年画卷。像在干活中玩耍、打鸟烤鸟、推船游戏等情节,充满了童趣,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孩子的生活状态 ,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不仅展现了童年的欢乐与纯真,还蕴含着对成长、善恶、生死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例如,从放走雏鸟领悟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牛医生的经历对生死和积德行善有了初步认识;从对爷爷去世的懵懂到恐惧,逐渐理解死亡,这些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此外,文中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勤劳且爱安排孩子干活的母亲,慈祥又固执的爷爷,大大咧咧爱说闲话的邻居婶子,还有有趣的牛医生夫妇等。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作者采用质朴的语言风格,符合乡村生活背景和人物身份,读起来亲切自然。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马鳖倒出”“泡皮”等诗词、方言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在描写一些场景和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如“船忽忽而下,旁边的树呀房子呀一闪而过,恍惚是在大海上航行似的”,让读者身临其境。如果节奏在紧凑一点,详略在得当一些会更好。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缺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1-15 16:54:36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