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失猫记(古韵)
莺时四月,柳絮纷飞,吾与姊随祖父循园圃踏青。是时,水田漠漠、青秧蓁蓁。纵横阡陌间伛偻提携、前呼后应,余亦高声欢唱、醉心山水之间。
忽而,祖父讶然一惊,指一栗树大呼:“此非往昔亡失之玉面狸儿乎?”
余亦惊诧万分,恍惚片刻,遂绾发捋袖,攀援至树桠间,但见一雪白狸儿,骨肉俱腐,唯余皮毛耳。久视之,吾不禁泪如雨下,如烟往事历历浮于心头。
余忆及笄之年,曾祖突发恶疾,久治未愈,于六月大伏辞世。曾祖缠绵于病榻之际,与伊朝夕相伴之白狸儿日日寡欢、不思饮食;后曾祖长逝,狸儿遁形而去,消失于世间。曾祖逝后,吾与姊随祖父长年奔走、四处寻觅,终未觅得其影迹。
视其良久,祖父掩面太息曰:“狸儿定知自身时日无多,惧主人忧之,乃隐匿其踪迹也!”
闻祖父言,余沉思良久。
忽记一盛夏黄昏,霞光漫天,曾祖倚一藤椅于庭院避暑,儿孙绕怀、笑语盈盈。忽逢一玉面狸儿自野径窜出,毛发凌乱、枯瘦如柴,曾祖趋前、亟拥入怀中,轻抚之,眉目含笑。自此,狸儿终日伴曾祖身后、如影相随。
“非也,狸儿定是逐曾祖灵魄西去矣!彼此生时常伴,逝亦相随……”瞬时,吾悲上心来,掩面而泣。
恍惚之间,已至日暮,恰逢红霞漫天。吾与姊各捧一花,立于白狸儿魂归之处,焚香作揖,方归家去。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文章,这是一篇狸猫相伴,情牵生死的《忆狸记》。
《忆狸记》一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段跨越生死、感人至深的人兽情长,读来如品一杯香茗,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文章开篇,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莺时四月的春日盛景,“水田漠漠、青秧蓁蓁”,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为故事的展开营造出温馨而美好的氛围。“纵横阡陌间伛偻提携、前呼后应,余亦高声欢唱、醉心山水之间”,简单数语,便将人物的欢乐与惬意刻画得淋漓尽致,与后文发现狸猫遗骸后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为情感的抒发做了有力铺垫。
随着祖父的一声惊呼,故事的节奏陡然转变,平静的氛围被打破。“此非往昔亡失之玉面狸儿乎?”这一疑问,瞬间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也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曾祖与白狸儿之间深厚的情谊。曾祖患病期间,狸儿“日日寡欢、不思饮食”,曾祖长逝后,狸儿更是“遁形而去,消失于世间”,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狸儿对曾祖的忠诚与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祖父与“我”对狸儿隐匿踪迹原因的不同猜测,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祖父认为狸儿是“惧主人忧之,乃隐匿其踪迹”,体现了狸儿对主人的体贴与关怀;而“我”则坚信“狸儿定是逐曾祖灵魄西去矣”,这一观点更强调了狸儿与曾祖之间生死相随的深厚情感,生死相伴,不离不弃,这种超越物种的情感令人肃然起敬。
文中对盛夏黄昏场景的描写尤为精彩,“霞光漫天,曾祖倚一藤椅于庭院避暑,儿孙绕怀、笑语盈盈”,温馨和谐的家庭画面与前文的悲伤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曾祖离世后的失落与哀伤。而狸儿的出现,为这个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后文狸儿与曾祖之间的深厚情谊埋下了伏笔。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语言优美典雅,用词精准恰当。如“绾发捋袖”“掩面太息”等词语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也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如开篇的欢乐与后文的悲伤对比,狸儿对曾祖的忠诚与人类情感的衬托,使文章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主题更加深刻。
《忆狸记》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佳作。作者通过讲述曾祖与狸儿之间的故事,展现了跨越生死的深厚情谊,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情感和忠诚的深刻思考。文章在叙事、抒情、描写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优秀作品,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1-25 07:37:52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新年里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驿站 2025-01-25 11:15:51
感谢老师精编美评,按编鞭辟入里、一语中的,祝老师生活愉快、佳作连连!
2 楼 文友:秋日枫红 2025-01-25 09:13:46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
回复2 楼 文友:驿站 2025-01-25 11:16:20
感谢老师留评,祝您生活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驿站 2025-01-25 11:18:45
感谢老师美评,祝您佳作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驿站 2025-01-25 23:06:50
感谢老师美评,祝您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