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龙年记忆(散文)
蛇年的跫音渐近,龙年的记忆却如窖藏多年的陈酿,在时光的轻抚下愈发香醇馥郁,那些温暖的片段,总在不经意间悄然浮现,温柔了我的眼眸,也柔软了我的心房。
我的小女儿,远渡重洋,在美国开启了逐梦的留学之旅,悠悠数载,每一次的视频通话,看着屏幕里她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面容,我的心都被丝丝缕缕的牵挂填满。去年元旦前夕,她终于踏上归乡的旅程,因为签证到期。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和我们开了个不太友好的玩笑,因专业敏感,签证进入了漫长的检查流程。元旦那天,她带着满心的无奈与失落回到家中,开始了焦急又煎熬的等待。一个月的时光悄然流逝,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每念及她因时差日夜颠倒的生活,我的心疼便如潮水般翻涌,多希望她能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多陪陪家人,也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
幸运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签证到手后,女儿又买到了正月初三晚上8点多的直飞纽约特价机票。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的光芒,驱散了多日来的阴霾,我们也满心欢喜地筹备起回老家过年的事宜。为了给许久未见的姥姥姥爷送上一份特别的惊喜,女儿在进京调理身体的间隙,不辞辛劳地跑了好几家稻香村。当她捧着那大大的寿桃篮和造型别致的蛟龙大馒头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灿烂。尽管询问她爹是否同去时,只得到一句模棱两可的“再说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娘俩归乡的热切心情。一路上,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飞速掠过,而我们的心早已飘向了远方的家。
一踏入老家的门,姥姥姥爷那惊喜又激动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他们紧紧地拉着女儿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与思念,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在他们眼中,外孙女依旧是那个需要呵护的小姑娘。他们满心想着要把女儿留在身边,好好疼爱,可又担心自家的生活条件会让女儿吃不好、睡不好。父母习惯了一到冬天就烧地锅,火炕被烧得热乎乎的,却不再生炉子,屋里难免冷清。姐姐心思细腻,同样担心女儿受冻,而正月初三的飞机又不容耽搁,于是我们一同回到了县城姐姐家,那里有温暖的暖气,能让女儿住得舒适些。
我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一生勤劳质朴,却没有稳定的工资和日常收入。此前,我给姐姐转了些钱,希望她取出来后,母亲能留一部分,也给许久未见的女儿一份压岁钱,让她感受到长辈的关爱。可当母亲见到女儿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将钱全部塞到了女儿手中,那眼神里的疼爱与宠溺。
过年,本就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大外甥一家四口也从保定千里迢迢赶回来,为了让这个年过得更加热闹喜庆,小外甥热情地邀请大家去他家欢聚一堂。姐姐一家、大外甥一家,还有我和女儿,再加上小外甥的丈母娘、老丈人和小舅子,一共十五口人,热热闹闹地围满了一大桌。二外甥和他的老丈人堪称厨艺高手,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摆满了餐桌,冷热兼顾,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再配上美味佳酿和新鲜的水果拼盘,这场年夜饭,简直就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一直嚷嚷着要减肥的女儿,也被这热闹欢乐的氛围所感染,彻底将减肥计划抛到了九霄云外,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刻。
酒足饭饱后,两个外甥像是变戏法似的拿出了鞭炮和焰火,招呼着女儿和两个外孙兴高采烈地冲下楼。不一会儿,楼下便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那是新年最欢快的乐章。我和姐姐、亲家母站在窗前,望着楼下那火光灿烂、五彩缤纷的场景,心中满是温暖与喜悦。女儿的身影在火光中欢快地跳跃,她那欢呼雀跃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姐夫和亲家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先是趴在窗前饶有兴致地观望,随后干脆追下楼去,加入了这场欢乐的狂欢。也不知道小外甥究竟买了多少鞭炮,只看到他们放了一拨又一拨,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仿佛要将所有的幸福与喜悦都尽情释放,也要将所有的不顺与邪气全都赶跑。众人回来时,依旧意犹未尽,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地分享着放鞭炮时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屋子里。
这热闹非凡的场景,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深处的大门,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点点滴滴。那时,每到过年,一挂长长的鞭炮像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盘在院子里。当那小小的火苗点燃引线的瞬间,震耳欲聋的声响骤然响起,鞭炮如一条舞动的火龙,瞬间爆裂开来,那耀眼的火光和清脆的声响,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信号,瞬间点燃了整个村子。邻居家、胡同里、村子中、邻乡里,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所笼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小弟小妹们紧紧地捂着耳朵,小脸上写满了兴奋与紧张,躲在奶奶和母亲温暖的怀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既害怕又期待。就连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老狗,此时也被吓得瑟瑟发抖,瘫在桌子底下,发出像病孩子般微弱的叫声。还有一次,是在保定过年的时候。我家住在环城南路南边,护城河沿北岸,而南岸便是热闹非凡的鞭炮市场。女儿三岁那年春节前夕,鞭炮市场开市,那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声,瞬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突然,一阵浓烟滚滚升起,紧接着传来更加剧烈的声响,吓得年幼的女儿哇哇大哭。后来听说,是炮桌子发生了意外,地上被炸落的炮皮厚得竟能有一尺,这场意外,也成了那年春节别样的记忆。
燃放爆竹,这一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期。古人借由火焰燃烧所产生的爆炸声,来驱赶心中的恐惧与未知的邪气恶鬼。随着火药的发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爆竹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节庆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习俗。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它更是成为驱逐“年兽”、迎接新春的重要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看着女儿那兴奋得闪闪发光的眼神,我的心中满是欢喜与欣慰。回到姐姐家后,女儿和外甥夫妇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聊天、兴致勃勃地看春晚、满心虔诚地守岁。他们同属一个专业,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在女儿即将完成学业、赶论文的关键时期,我由衷地希望身为教授的外甥能给予她一些帮助和指导,就像这充满欢乐与希望的新年一样,为女儿的未来之路照亮前行的方向。
龙年的春节,是一场温暖的团聚盛宴,是一条坚韧而无形的亲情纽带,将我们一家人紧紧相连。那些温暖的瞬间、欢乐的笑声,都化作了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记忆宝石,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