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一样的农村,不一样的赵家沟(散文)

精品 【齐鲁】一样的农村,不一样的赵家沟(散文)


作者:贤者无忧 秀才,240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5发表时间:2025-01-30 11:35:23
摘要: 每一个人都有故乡,每一个人的故乡都有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故乡却有自己的乡愁,或淡或浓,或刻骨铭心,或恨之入骨。不管怎样,他都是一抹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乡愁的每一根血丝,都会从一件件纪事,一汪汪眼泪,一阵阵欢笑中浮现出来。乡愁,就像笔者头上冒出的丝丝白发,脸上覆盖着的缕缕皱纹一样,在岁月中呈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有故乡,每一个人的故乡都有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故乡却有自己的乡愁,或淡或浓,或刻骨铭心,或恨之入骨。不管怎样,他都是一抹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乡愁的每一根血丝,都会从一件件纪事,一汪汪眼泪,一阵阵欢笑中浮现出来。乡愁,就像笔者头上冒出的丝丝白发,脸上覆盖着的缕缕皱纹一样,在岁月中呈现出来。
   当一个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命运就刻上了不同的痕迹。作者出生在美其名曰“天府之国”的土地上的时候,这片理论上富足的土地带给我的不是安逸、潇洒和悠闲,却是艰辛与无奈。人们不是无限地享受土地的馈赠,不是尽情地享受土地带给的甘露,挤出的几滴没有多少营养的乳汁,而是拼命地逃离,不要命地奔跑与远离。无法逃离的,只好在原地挣扎,在原地,打转转,寻找生计,因为这片土地已经枯竭,无力承受和滋养大地上的生灵。
   时代的更迭,土地的革命,只是将大户人家分离,削弱。劳动关系的重组,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在根本上改变这片土地,无所事事的人们,除了学习,批斗,就只有埋头干活,埋头生育。白天做活,夜晚“做人”,人口就像赵家沟的芭茅花一样。一茬茬疯狂地生长。十来年时间人口疯涨一番。人口冒出来了,吃什么成了大难题。于是,勤劳的人们开荒,种地,与大自然争抢地盘。只要有一小撮泥土的地方,都种上红苕与玉米,挂上豇豆,这样勉强维持,度过饥荒。
   大自然对自己的庶民是有情的,敞开胸怀任由开采。希望用自己的温情养育庶民。大自然也是绝情的,过度的开采山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植被,让水土过分流失,洪水泛滥,天不下雨,极端天气,肆意着这片土地,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种出来的庄稼产量越来越低。到了后期,要是能够背着背篼出门,捡上一背篼柴火,那都得有飞檐走壁的本事,从山尖上,那老鹰筑巢的,无人敢涉足的地方,用绳子吊下悬崖,不要命的,在几个人的合力之下,才能完成的。
   党和国家早就发现这些问题,于是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村民们挽起袖子,肩挑背磨,自力更生,没有酬劳,修建水库,改田改土。人们节衣缩食,吃红烧,喝玉米粥,他们用生命与天地斗争。通过几年的奋战,硬是修建成了一座水库,确保了农业种养殖用水。有了水,土地上生长的作物,依然不够一张张饥渴的嘴。于是有人开始考虑再重组,划小作业单元,再深耕,向土地要粮食。老队长的无奈,年轻人的迷茫,让赵家沟一度迷失方向。杀牛吃肉,分田单干,自由的物资交易,一定程度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人们生活得到了改善。
   农村的组织生产关系就像牛身上的虱子样,得依附于农民生存,于是,八大员的出现,摊派,提留款的逐年增长,集腋成裘,粒沙成山,农民开始不堪重负,但是他们依然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借钱交款,借粮完成任务。尽管那摊派就像那滚烫的刀子一样刺在农民身上,他们都坚信上缴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也有人反抗,但也逃不脱那黑屋的淫威。
   公社体制下,生产队成了一个可以组织生产的作业组织。刚包产到户,农民依然有着对干部的顺从,依赖,新任队长就利用大家闲余时间,投工投劳,修桥补路,安装电灯,让赵家沟逐渐被点亮。村民们的心也逐渐被点亮,人们有了进一步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人们开始走四方,到城里打工,做下人,挖煤、做清洁、家政,掏阴沟,脏活累活抢着干,积攒银两,邮寄回乡,修房造屋,结婚生子,上交提留款。用汗水与屈辱给赵家沟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古老的赵家沟似乎开始改变。
   沿海打工浪潮,冲击着这个偏远的山村。于是,就有远斌探路,青壮年远赴广东,经历了妻离子散,背井离乡,牺牲一二代人的幸福团聚,获取了难能可贵的财富,源源不断地从邮局回流回来的现金,以及时尚的理念,先进的生活方式,让赵家沟变得越来越时尚。
   岁月有痕,山河不老,赵家沟却老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赵家沟出生,几经挣扎,又悄然埋在赵家沟的山脊上,悄然无声,变成了一朵朵小红花。在山野独自飘摇。
   后来国家果断停收提留款,不再上缴农业税,农民如释重负,欢呼雀跃。可是那一双双贪婪的眼神又盯上了农村妇女的肚皮。为了传宗接代,人们就像芭茅花一样远走他乡,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走了,就回不来了,在高原雪山之巅翘望故乡,直到眼泪,已经被寒风吹干,可是再也没有机会在故乡的祖坟磕上一个响头,点燃一柱香。只有孤坟上的芭茅花没精打彩地飘扬。
   时光冲淡了赵家沟的眼泪,岁月淹没了那懵懂的心,在赵家沟拼命挣扎的泥鳅黄鳝已经锤炼成精,磨炼成了一条条蛟龙。老单身汉东青的无奈,二娃的医生梦,朱二娃的悲催人生,李癫子的酒醉人生,短命的岗钵娃,佳娃的伤感,杨金花胸口那发烫的红豆,王立君那不愿当农民的奢望,都在现实中被生活碾压得粉碎,也让农民的骨头变得坚毅无比。两个潮婆,为了鸡毛蒜皮,破口大骂,不讲武德,八大金刚不顾邻里情面,欺辱霸凌,最终将自己的卿卿性命挂在了弱小的柏树上,云胖子那想读书的号哭,惊醒了赵家沟的山水,惊动了神灵。
   苦难也是试金石,有人把握机遇,有人用善良回击苦难,最终得意善报,普世价值就像传说中赵家沟那可以通海的水井一样,清澈明亮。
   可是尽管人们为了刨食,为了吃好穿暖,可是精神的匮乏,依然是赵家沟的顽疾,要改变何其艰难,作者只好一声叹息“乡亲啊,乡亲!”
   这是一部纪事小说,个中故事皆有来头,只是人物虚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折射出在中国极其普通的西部农村烟火。也可以显影出共和国几十年的变化,也是人们向前看的一个个影子。
   记住乡愁,回望历史,那些纪事都是农村前进中的一个个深浅的脚印,一道道翻越的梁子。老队长脸上那无法盛下一滴酒的酒窝。一样的农村,不一样的赵家沟。
   赵家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春夏秋冬和生命的轮回,只有眼泪与欢笑,只有一直守候在村口的那一簇簇茂密的竹林。还有那永不老去的老花狗。
   我是一个拼命逃离,又不断深情回望的赵家沟之子。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辈们,我的儿时玩伴,献给赵家沟的乡亲们,献给土得掉渣,落入尘埃,在中国地图上用放大镜都难以寻找,极其普通的赵家沟。
   《赵家沟》从构思,到创作,历时两年完成,个中酸甜苦辣,都映叠在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文字符号之中。特别要感谢清迈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暨太湖学院教授,中国散文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家》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一级作家丁一教授在我迷茫时的鼓舞,蹒跚时的支持。丁一教授说:“乡土是文学的生命之根。乡土即家乡、故乡、故土、民俗,是文学血管中的一根动脉。乡土文学作为现代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组合在一起的传统元素,如同乡土文学的根脉,代代相传,构成中国乡村文化的核心。当我们把这些全新的内容纳入我们的作品之中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新的山乡巨变才算落地生根了”。
   同时,在第三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理论研讨会上,丁一教授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无论你们在写什么,在关注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永远也不要忘记农业、永远也不要忘记农村,永远也不要忘记农民。”
   我也要感谢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郎德辉先生给我的点拨和指引。更要感谢家住凤岭村,与我赵家沟一个梁子相隔的王勇先生对全书的悉心相助,并在故乡的土地上挥舞文学锄头,提供种子和肥料,才成就此书。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日于赵家沟竹韵书院
   注:长篇小说《赵家沟》后记

共 29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里,都会被人类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烙印,去经历去感知。尤其是作家,具有比常人更加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角,有优势书写那些真实的事件与人物,奉献给自己生命的那个时代。读到这篇文章,小编深深感动于作者对生养自己的赵家沟的那份情怀与感恩,深深感动于那股扑面而来的乡土味,更深深感动于那些跃然纸上的一个个人物……赵家沟系列篇章,小编差不多都是参与的阅读者和编发者,我能从作者作品的字里行间,进入到那个年代,窥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小山村演绎的世间百态,百态人生。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农民小人物,参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们不会被历史记住,但是历史应该给他们一个交代,小编觉得,这也是作者辛苦创作的价值所在,拜读精彩,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5-01-31 00:37:43
  期待刘老师赵家沟系列的作品早日出版,辛苦了。你是书写历史书写人民的好作家,赵家沟因为你而精彩,而褶褶生辉。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2 07:13:19
  周三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一样的农村,不一样的赵家沟》优秀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3 楼        文友:秋水翁        2025-02-18 13:40:25
  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书,是一本无法复制的具有作家地域特色的,充满泥土芬芳的书。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01 06:37:0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