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福】凤凰驮来一座城(散文)
一只凤凰衔一颗太阳,作高空飞翔,短暂小憩落在黄土高原,渭水绕城而过,得名咸阳。咸阳本是凤凰驮来的一座城。这座城中有一条仪凤街,也就是凤凰居住的街区,凤凰台坐落在此。
一
仪凤街是城外人羡慕的小上海。
传说秦穆公为爱女弄玉和萧史吹箫引凤至此,故为其筑台,得名凤凰台。
玉女吹箫,由一座高大俊美的白金钢铸成,一尊身材纤细的玉女,日夜伫立在街心,北平街口的第一美景。清晨沐着阳光,据史记载玉女化为凤凰飞上天,传说后来这只凤凰驮来一座城。
凤凰台在北门以里,长在仪凤街上,迎风婷立于东南交汇处。我家住在北门外,与凤凰台距离不算远,跟仪凤街的孩子们比,依然缺失了凤凰陪伴的优越感,没有在凤凰台上掷石子、捉迷藏,跳皮筋、过家家,抛沙包当绣球的乐趣。
走出北平街牌楼,街心是一个诺大的花坛,砖砌的女儿墙,墙顶端涂着光溜的水泥面。玉女站在花坛中央,身姿妙曼,曲线优美,手扶玉箫。这是一个喷泉式的花坛,是北平街口最美丽的景观,脚下花团锦簇,更彰显出玉女的妖娆。
阳光下箫声萦绕,蝴蝶从玉女耳畔飞过,小蜜蜂站立在玉女的发髻上。她每天站立街心,弄箫身姿分外娇媚,过往的人们向她行瞩目礼,不得近身观看,更不能有肢体接触。
我工作后去到了外地,那些年玉女依然幸福站在街心迎来送往,我却再无眼福。
退休后,我回到了咸阳,再次走进北平街。玉女已移步到了凤凰广场,相距之前的街心约200米。玉女站在高台上,那高台是三层黑色花岗岩制作,呈椭圆形梯田式更显端庄。每天围在玉女身边的人络绎不绝,唱歌,舞蹈,健身,唠嗑,下棋应有尽有。
自从玉女移步广场,这里就成了妈妈的凤凰广场。我的老妈每天清晨都在广场一角活动,做一种名叫66节回春健身操。妙龄婀娜的玉女和90后我的老娘同框,别有一种情调。陪在玉女身边,一个青春如玉,一个满头白发。后来老娘年龄大了,依然每天活动不间断,怕一天不运动,再也挪不动腿脚了。
凤凰广场给了妈妈一个心怡的场所,度过了一段晚年时光,走过了百年岁月,最后驾鹤西去时她没有化成一只凤凰,妈妈也是人世间最幸福的母亲。
老娘百岁走了以后,玉女还在她的凤凰广场。
二
一座凤凰台藏着动人的故事,述说着仪凤街上的情事。
玉女变身一只凤凰舒展着翅膀,乘着一道白光飞向蓝天。传说中秦穆公的女儿给人们留下一个凤凰台和凤凰广场。解放前夕的地下工作者也是飞天的凤凰,活跃在仪凤街,借着电波飞凤传书,创造一个新咸阳的世界。
高秀芳手挎竹篮,走在仪凤街口,买菜回家做饭。她心中揣着正义,黑夜中的滴答声,把电波送到夜空飘向延安杨家岭。这就是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的诞生地,人物故事的原型就在身边,我的心里也泛起一丝骄傲。凤凰是仙女的化身,她挥手散花于人间降美好;飞凤传书是射向敌人“子弹”,给老百姓打造出一个新世界。我们的生活从此就有了阳光和花香。
王超北,化名庞智,澄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工作。他动用父亲遗产16000块大洋并亲自绘图设计,在大莲花池7号院建造了一座秘密工作机关。至西安解放前夕,他先后设立8座秘密电台,向陕北发送重要情报。
雷光斗,渭南人,大革命时期是共产党员,参加过渭华暴动。先后在十七路军交通处无线电一队、四队当报务员、队长。利用国民党电台为共产党收发情报达七年之久。
当年为掩护第五密台工作,兴平籍女大学生、进步青年高秀芳来到咸阳,以“黄太太”的身份配合与雷光斗频繁接触,租住在易俗巷(今北平街)36号冯杨氏家里。高秀芳白天做家务,晚上开始紧张的工作。那本她经常翻阅的《三国演义》,实际上密写着发报时用的各种呼号。直到第五密台完成历史使命。
历经风雨洗礼,我与老街五十年相随,趣事总在心头缠绕。我小时候的老街很美,一次经过仪凤街口,三五个人围在一起,围在中间的是个年轻人,他在叫卖手上的刻字工艺,用铁笔在钢笔筒上刻字。我刚站定,上衣口袋的钢笔就到了那人手上。我送你几个字,话音落,不大功夫,“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就飞到我心爱的黑色笔筒上,毛体草书如一条舞动的白龙。仪凤老街非但没变老,更年轻漂亮。
我出生在北门以外,长在往返城里城外之间,工作后离开了咸阳。身边,再没有老街熟悉的街景;耳旁,再也无有亲切的叫卖声。目光所及尽是他乡,在心底里老街的一景一情从未抹去。
三只凤凰,肆意芬芳在凤凰台上缭绕。
三
凤凰台还是一处革命遗址,最简朴的红色景点,饱含着最深厚的革命意义。
咸阳公署就在这里,两间最小的房子,完成了一件最大壮举——帝王之都的土地上诞生一个新世界。凤凰台是党的一座秘密基地,一处红色驿站,也是延安的前沿哨所,更是向人民军队输送粮食、医药和枪弹的转送站和后方医院。
咸阳公署与凤凰台肩并肩,近在咫尺,几十年未曾谋面,让我羞于启齿。每当我走在小时候的街道,眼前呈现的是面貌新颖的商贸城和酒楼,回味曾经韵味,心生感慨。旧时的影子与今天的辉煌变化相碰撞,在心中溅起一串火花,照亮蛇年新春走来的脚步。
我小时候,总以为凤凰台就是一个峰火台,想它是和战争相伴相生的一座建筑,不知道这座建筑背后装着三种美好。更令我没想到,它是一款真实版没有硝烟的峰火台,一道道电波加入到一场解放战争中,成为最后胜利的保证。
少年时的猜想竟然成真,《永不消失的电波》就诞生在凤凰台,情报从这里传出,70封情报飞向延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卓越贡献,勇敢的地下工作推动咸阳解放获得新生。
高秀芳,兴平籍女大学生,进步青年。白天是女主人,买菜,洗衣,做家务,夜间打开“三国演义”(伪装后的密码本)滴滴——滴滴——声响起,夜空不再平静。
街头买菜是女人心情最好的时刻,高秀芳从大学生到女主人,真心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在她人生开启的第一课,一双手把电波发到延安,也是人生引以为傲的资本。
四
夜色里,凤凰台天空有一道红色电波。
在仪凤街东南交汇处,座落一个高台建筑——凤凰台。它是凤凰筑成的巢,这里有三只凤凰,一只叫王超北,一只叫雷光斗,一只叫高秀芳。续写着玉女与萧史的美好传说,唱响一曲新凤凰传奇。
在解放战争时期,咸阳凤凰台曾是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的一个秘密电台——第五密台所在地。从1947年8月至1948年4月之间,西安情报处第五密台承担着拍发重要情报工作,配合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实行战略反攻,以及收复延安和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高秀芳,兴平籍女大学生。她生就一副苗条身材,婀娜多姿,水灵秀美。她把大学里的书香变成一道道电波,寂静的仪凤街,清脆的滴答声,升上夜空,传到延安杨家岭。把买菜做饭洗衣成为最好护身符,送给延安的是花香,是胜利捷报。
玉女与萧史一曲笙箫合奏,引来一只凤凰落在高台,成就一个凤凰广场。王超北、雷光斗与高秀芳的电波传送,缔造出一个新咸阳,造就一方百姓和谐的家园,给咸阳人创造一个崭新的幸福生活。
玉女吹箫引来吹笙的史公子,婚后日日笙箫和鸣,不下凤凰台。解放前夕,高秀芳夜晚登上凤凰台电波作箫,一声声飞向延安。电波声化作凤鸣音,飞上云端,飞向延安,引来解放军强渡渭河,咸阳全境解放。
凤凰台曾是咸阳的最高建筑,虽然现在建筑上的高度已跌入倒数,在精神上它依然是咸阳最挺拔、让人仰望的建筑。吹箫引凤之典故万古流芳。
玉女伫立在凤凰广场,迎送从她身边走过经历岁月静好的人。一只凤凰驮来的城,今天咸阳真美,地上有公交,脚下有地铁,身旁一条渭河向东流,滋养着黄土高原;腰间系一条秀美的绿色长廊,五陵园上五位帝王一字排开相守这座城,佑护着阳光灿烂的一方土地。
仪凤街美丽如西子,第一个迎接清晨到来。晨曦里,渭河边上洗漱,玉女的箫声唤醒了一座城。
感恩三只凤凰,共同奏响一曲新唱,延安听到凤鸣声,西北军屡战屡胜,如贺龙所言:一道永不消失的电波,“一个情报抵过一个师”;又印证周恩来称赞:情报对“我西北军帮助很大”,战斗力如虎添翼;最终获得毛主席充分肯定:超北是黎明前的一道音符,他是一个“无名英雄”;凤凰台是咸阳人的福音。
凤凰台迎来的第一个公署,就是咸阳行政公署。两间不大的房子,如凤凰的两只翅膀,一间房装的是责任,一间房装的是呵护。在最小的房子里,创造出依山傍水的一座城——新咸阳诞生。
登上凤凰台,上面写着三段故事,叙述着昨日的美好。
咸阳乘着凤凰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202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