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鸡神胡疙瘩(小说)
在那昔日山旮旯里的偏关小镇,时光恰似村头老槐树下那口老井里的水,干涸了二十年,却又涌出了甘醇的山泉。周边几个乡镇,家家户户都和鸡较上了劲。漫山遍野的养鸡场里,网红们学鸡舞、学鸡叫,成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风景。乡里乡亲的生活,围绕着叽叽喳喳的小鸡仔和圆滚滚的鸡蛋,铺展开一幅别样的烟火画卷。
胡疙瘩的父亲,外号“胡老仙人”。在六十岁那年,他练就了一门绝技——通过闻孵化的鸡蛋,就能辨别出小鸡的公母。可就在那一年,为了保护几只鸡,他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打击队追赶到山崖边,不幸坠崖身亡,坠入山崖时,头上还插着几根鸡毛。那时,胡疙瘩才六岁。从小,他就跟着扛鸡笼的父亲在土山沟里东躲西藏,躲避打击队。每天,他的裤腿上都绑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鸡饲料,那是用鱼虫和各种植物秸秆粉碎物混合自制而成的。就这样,他练就了一身轻功,在山地行走如履平地,扛着鸡笼走盘山路也不在话下,有时甚至像野兽一般双手趴在地上,汽车来了也不躲避,因为在盘山路上,车无法避让他,而在车快要碰到他的时候,他能一跃跳上两米高的沙石逃命。
胡疙瘩这个外号的由来颇为有趣。老爹去世后,他在小学里常被同学嘲笑和欺负,几乎天天挨打挨骂受侮辱,甚至还会被小女孩围攻。别人喊“我打你”,他就回答“你不打”,别人说几声,他就回应几声,说快了听起来就像“你疙瘩”,最后声音连在一起,就成了老母鸡下蛋的声音“疙瘩,疙-瘩,疙-瘩-瘩”,这外号就此传开。再加上老爹“投机倒把畏罪自杀”的坏名声,他十岁就回家帮母亲养鸡了。
胡疙瘩在养鸡的江湖里闯荡了五十年,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如今声名远扬,被大伙尊称为“胡老仙人”。这并不稀奇,他其貌不扬,身材瘦小,头发稀疏得能数清根数,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精心雕琢过,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两条细缝,和当年六十岁的老爹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祖传的摸鸡术更是登峰造极,天下无双,只需闻一闻鸡蛋的味道,就能知晓公母。就这样,胡疙瘩继承了父亲“胡老仙人”的名号。
每年春节刚过,到了初八初九,整个乡镇就像被按下了“孵化启动键”,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着孵化鸡蛋。二十一天的孵化期,充满了期待与未知。而这时,胡老仙人就会闪亮登场。他往鸡舍一站,仿佛自带光芒。只见他随手拿起一个鸡蛋,先在眼前端详一番,再轻轻摩挲,然后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就能像开了天眼似的,精准说出这鸡蛋里孵出来的是公鸡还是母鸡,甚至连小鸡的颜色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在孵化过程中,他只要在鸡舍里转上一圈,嗅一嗅弥漫在空气中的气味,就能判断出小鸡孵化得是否健康,有没有问题。这本事,简直神乎其神!
当地养鸡的品种各有讲究。养母鸡的,偏爱九斤黄和八斤芦花母鸡,这两种母鸡模样养眼,下的蛋个头大,还能稳产十年,获得过政府的地理标志奖励。养公鸡的,则喜欢纯白色、大红鸡冠子的,这种鸡好斗有血性,专门追着小男孩露裆的屁股蛋啄。八月十五,当地每家至少都要买上两只,用来做爆炒辣椒小公鸡,那可是赏月时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凭借着神奇的本事,胡老仙人在这养鸡的江湖里,盟主地位无人撼动。春节期间,上门拜访、请他帮忙看鸡蛋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他自然收获丰厚,日子过得滋润非凡。胡老仙人觉得自己就是这一方的“神仙”,谁都得敬他三分。但他心里清楚,这本事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打死也不能外传,哪怕有人出再高的价钱,他也坚决不教。
这天,胡老仙人像往常一样,被人请去帮忙看鸡蛋。对方是财大气粗的养鸡大户黄老歪,出手阔绰。一见面,黄老歪就拿出一沓厚厚的钞票,满脸堆笑地对胡老仙人说:“胡老,这次可全靠您了,我要三千只百日九斤黄和三千只百日八斤黑白芦花,一只公鸡都不能有。只要您把这事儿办好了,佣金翻倍。”胡老仙人接过定金,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
在看鸡的宴席上,黄老歪不停地给胡老仙人敬酒,一杯接着一杯。胡老仙人来者不拒,几杯酒下肚,脑袋就开始晕乎乎的,说话也变得含混不清了。但他心里还惦记着正事,强撑着身子来到鸡舍,开始挑选鸡蛋。也不知是酒精上头,还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亦或是有人故意陷害,过了几天,小鸡孵化出来了,黄老歪拿着录像和几只杂毛鸡、酒精黄上门讨债来了。告状的一明一暗,暗的是贾副乡长,他早就放话“搞巫术没有技术”,一门心思想搞死胡老仙人。贾副乡长打着出口实验养鸡场的旗号,是黄老歪幕后的大股东。他一年到头多次派乡检疫、税务人员找茬。这一次,他们彻底研究透了胡老仙人心高气傲、视名节比命贵的心理,既然找不到短处、没有罚款的理由,就用暗箭伤人。黄老歪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要求胡老仙人赔偿损失。胡老仙人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纵使是仙人也斗不过小鬼,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胡老仙人这下慌了神,他知道自己这次遇到大麻烦了。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乡里教武术的老丁头。老丁头在这一带徒子徒孙众多,黑白两道通吃,在乡里说一不二。胡老仙人咬咬牙,准备了十八种珍贵的礼物,硬着头皮来到了老丁头的武馆。
一进武馆,胡老仙人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老丁头磕了三个响头,哭丧着脸说:“丁爷,这次您可得救救我啊,我不小心惹上大麻烦了。”老丁头坐在太师椅上,看着眼前这个平日里趾高气昂的“仙人”,心里暗自好笑,脸上却不动声色,故意卖关子说:“哟,这不是胡老仙人吗?怎么也有求到我头上的事情啊?”胡老仙人连忙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老丁头听完,慢悠悠地说:“这事嘛,也不是不能解决,不过……”
胡老仙人一听有戏,赶忙说:“丁爷,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能帮我解决这个麻烦,我什么都愿意做。”老丁头嘿嘿一笑,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徒弟,说:“让他们给你摆个阵,你要是能闯过去,这事儿我就帮你摆平。”胡老仙人一看,那两个徒弟已经在武馆中央摆好了一个像八卦阵一样的阵势,心里虽然害怕,但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胡老仙人小心翼翼地走进阵中,还没等他站稳脚跟,两个徒弟就一前一后将他抱住。胡老仙人早有准备,利用自身瘦弱的身形钻出合围,下蹲后使足全身力气跳起两米多高。谁曾想这二人早知他会如此,双双跳起一人抓住他的一只腿,生生将他从空中拽了下来,他狼狈不堪,疼得龇牙咧嘴,但还是强忍着坚持闯阵。两个小徒弟边打边笑,一会儿用扫荡腿,一会儿来个饿狼扑食,胡老仙人最后没了力气弹跳,轻功也彻底使不出来了。老丁头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停,胡老仙人胜出。这事儿我就帮你解决了,不过你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胡老仙人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说:“丁爷,您说,什么条件我都答应。”老丁头说:“我要你一百只芦花公鸡。”“没问题,我给你五十公分高、四个爪的一百只芦花公鸡,还要啥?”胡老仙人脱口而出。老丁头压低声音说:“贾副乡长下个月就升任乡人大主任了,然后你免费给他看五年的小鸡苗,咋样?”胡老仙人一听,虽然觉得有点吃亏,但比起之前的损失,已经算好的了,于是连忙点头答应。
经过这件事,胡老仙人深刻认识到,在这江湖上混,光有本事还不行,还得有一身硬功夫,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于是,他决定自创一套武术套路。思来想去,他想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鸡,鸡在争斗的时候,又狠又准,他就以鸡的动作和习性为灵感,自创了一套“公鸡拳”。
这套武术套路极为狠辣,主要攻击对手的双眼,用双脚踹对手的裆部,甩双臂打后脑勺。胡老仙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身上常常被自己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的这套“公鸡拳”越来越熟练。
有一次,村里几个小混混听说胡老仙人自创了一套武术,觉得很好笑,就跑到他家里来挑衅。胡老仙人一开始还想息事宁人,好言相劝,但那几个小混混根本不听,还对他动手动脚。胡老仙人这下彻底被激怒了,他大喝一声,施展起“公鸡拳”。只见他身形敏捷,动作迅猛,几个小混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地跑了。
这一战,让胡老仙人在乡里的名声更响亮了。大家都对他的武术赞不绝口,纷纷上门拜师学艺。胡老仙人一看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顺势办了一个“鸡拳术培训班”,专门教授学员四十八式鸡拳术。他的培训班办得风生水起,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学习,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老丁头听说了胡老仙人的事情后,对他刮目相看,专门邀请他到武馆来交流武术技艺。两人一见面,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相谈甚欢。胡老仙人把自己的“斗鸡武术”展示给老丁头看,老丁头看完后,连连点头称赞,说:“胡老,你这武术还真有两下子,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本事。”胡老仙人谦虚地说:“丁爷,这都是跟您学的,要不是您那次给我摆阵,我也不会想到要自创武术。”在老丁头那里,胡老仙人闻见芦花母鸡的呼吸气味,推开后院门,看到大约有一百只左右。胡老仙人和老丁头微微点头,相视一笑。老丁头总结说:“以前是防守,现在是攻击,公鸡拳重在攻击。”
从那以后,胡老仙人经常和老丁头一起交流武术,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胡老仙人养鸡场大门挂上了老丁头的彩色头像,下面醒目红漆大字“鸡拳培训班名誉顾问”,胡老仙人也慢慢走进了这个乡镇的核心世界,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他知道,在这江湖上混,光有本事还不够,还得有朋友,有靠山,有一身硬功夫,才能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日子如村头的古井一样平静的缓缓流出,他的生活也被岁月染上了更为绚丽的色彩。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坡,他便在鸡鸣中金鸡独立了,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清理出一间禅房,时不时邀请老丁头煮一壶香茗,谈论十里八乡江湖中的奇闻趣事,最后吃一锅公鸡炖。而他那神奇的看鸡蛋本事,却闭口不谈,在这养鸡的江湖里成为神话,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被越来越多外人知晓。胡老仙人的传奇,还在书写着精彩篇章,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一抹独特而耀眼的光芒,逐渐富足的小镇人正在众筹为胡老仙人修建一尊鸡神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