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冬阳与春阳(小说)
在宁静的清平村,两个男孩在同一年呱呱坠地,命运的丝线就此缠绕,他们都被赋予了“李阳”这个名字。几十年来就像双子星一样让清平村光彩熠熠,成为激励几代人奋发学习的榜样。
清平村的李家坮,李姓是大姓,村里河南河北居住的260多户人家几乎全姓李,同宗同源。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兄弟姐妹又多,大家起名就爱跟风,和我同时期的小孩里,同名的就有不下三对,李阳只是其中一对。人们习惯用大小来区分,唯有这两个李阳,被村民们呼作冬阳与春阳。从懂事起,他们便一同在村里的泥土地上奔跑嬉戏,一起踏入村里那所简陋的小学,开启了漫长又紧密相连的求学之路。
小学时,他俩是同桌,长相颇有几分相似,连老师也时常分不清大小李阳。严格地说,他们还是没有出五伏的堂兄弟,虽说是同年同月出生,但一个出生在年末月初的冬天,一个出生于年头月末春天。他们一起为了铅笔盒里的新铅笔欢呼,一起在课间为了一道算术题争得面红耳赤,也一起捉鱼钓虾。两个人都聪明好学,都有点调皮捣蛋,都喜欢争强好胜。
上高中后正赶上恢复高考,贫穷的农家孩子终于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我们仨常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起复习功课,畅想未来。后来,两人凭借优异的成绩,同时考上了省城滨江师范大学,而愚拙的我也在他们的带领下考入了市里师范学校。在大学的时光里,他们穿梭于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为了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而努力。
毕业后,命运的丝线再次交织,我们被同时分配到了市一中任教。初入岗位,我们都满怀热忱,一心扑在教学上。冬阳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对教育趋势的敏锐把握,在教学管理方面崭露头角,逐渐从教导主任一路晋升校长,最终成为了教育局局长;而春阳则醉心于教学方法的钻研,凭借对学生的耐心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了备受赞誉的名师。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都被他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冬阳退休前是市教育局局长,在职时,他整日忙碌于各种会议、文件与应酬之间。学校的建设规划、教师的调配任免、教育政策的落实推进,桩桩件件都需他操心。长期的领导岗位,让他养成了严谨守时、雷厉风行的作风,也习惯了被众人簇拥、尊重有加的感觉。退休那天,冬阳站在曾经发号施令的办公室,望着熟悉又即将告别的环境,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家后,他像一只被困住的猛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家务事从来不知道怎么帮把手。以往忙碌的工作节奏戛然而止,那些曾经围绕在身边的恭维与事务瞬间消失,他觉得自己仿佛被世界遗忘或是坠入另一个世界。每天醒来,却只能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发呆,电视剧也变得索然无味,曾经因为工作建立起的社交圈子,如今也随着退休变得冷冷清清,或是被新的群主踢出群外了。
每天清晨,冬阳都会准时在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后,穿上那套熨烫得整整齐齐的运动装,下楼去小区的花园里晨练,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熟人频频打招乎了。他沿着花园的小径慢跑,步伐稳健,眼神中透着一种自律与坚持。晨练结束后,他会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听着广播里的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即使退休了,也不想打破这份对信息的敏锐感知。然后呢,接下来的时间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不想参与任何商业活动(其间有不少机构想邀他入股),生怕玷污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他开始特别怀念那些忙碌的日子,怀念自己在工作中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并不只是人们的那种校长局长的称呼。
春阳呢,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几十年,一份特级教师的荣誉让他可以傲视太多的同行。他的生活简单充实而又劳累紧张,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构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他热爱阅读,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闲暇之余,总是手不释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还时常有诗文见诸报刊。
退休在他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解脱与期待。他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探索那些被工作暂时搁置的爱好。退休生活却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退休后的第一天,他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书房,整理那些陪伴他多年的书籍。他给自己制定了丰富的日程表,每天上午,他都会沉浸在书海之中,历史、文学、教育理论,有时还应约为《滨江教育》专栏写几篇稿子,同时他还在多方收集李氏太祖抗击倭寇的史料,准备真正闲下来了认真去写一部传记,算着是完成家族的一点夙愿。午后,他会带上相机,去郊外拍照,用照片记录下大自然的美好。他虽非专业摄影师,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长假期间则会邀约几个志同道合者选择自驾游,并随手创作散文诗歌投到报刊网络。
不仅如此,春阳还积极投身社区活动。他在社区开办了免费的辅导班,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答疑解惑。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李爷爷”,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的辅导而有所进步,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他还加入了市老年大学的合唱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唱歌,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冬阳实在烦闷,便拨通了春阳的电话。
“局长今天怎么想起我来了?”春阳戏谑道。
“怎么,还记着我的仇呢?”
两人相约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茶馆见面。冬阳一改往日的满面春风,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说道:“春阳,你说这退休了,日子咋就这么难熬呢?每天都不知道干啥,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那是局长当久了的后遗症。”春阳依旧不依不饶。
接着又微笑着轻轻拍了拍冬阳的肩膀:“咱这一辈子,不能光围着工作转呀。退休了,正好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你以前那么忙,肯定有不少爱好都被搁置了,现在捡起来不就行了么?”
冬阳苦笑着摇头:“我都忙糊涂了,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啥了。”
想了想,提议道:“要不你试试书法?我听说局长大人在位时经常被人索要墨宝?”依旧是话里含刺。
“春阳呀,不是我不懂人情,你是真的不明白我前年为什么拒绝帮你给欧阳老师题字么?那次欧阳老师评正高职称条件不如胡特,如果有了局长的墨宝,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可能会误解,做出不合规的事情来。”冬阳说得十分诚恳。
春阳听后,心里的那块冰渐渐消融了,原来冬阳考虑问题还是全面细致得多,是自己误解了冬阳。
从那之后,春阳便经常约冬阳去老年大学。再后来他们买了钓具,每个周末都会去襄河边钓鱼。一开始,春阳总是坐不住,半天也钓不上一条鱼,可慢慢地,他发现了钓鱼和教育学生竟有那么多的相通之处,一样需要耐心,一样充满乐趣,一样能享受那种等待与收获的喜悦。他还受冬阳影响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冬阳也加入到了春阳的老年合唱团,两个人又像小时候一样形影不离。
可是村里最近出了件怪事:在村支书刚宣布成立的清平教育基金会后便收到两笔各10万元汇款,但却没有捐款人姓名,还有好几笔没有留名的千元百元捐款。这时人群中便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王伯和赵婶几乎同时站了起来,两人争着说道:“我今天看到王伯汇过款。”王伯满脸诚恳,提高音量:“我就是个普通庄稼汉,哪有那么多钱?我倒是听侄女说赵婶今天去过邮局呢。”急得赵婶直摆手。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两笔巨款冬阳春阳两个人的嫌疑最大,那就算等会两人露面了也未必能弄清。
第二天是周末,因为心情特别好,两人约了去钓鱼,可谁也没想到,冬阳因太过兴奋血压骤升突然晕倒。那真可把春阳吓懵了,他心急如焚,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在旁边不断呼唤冬阳的名字。好在送医及时,冬阳并无大碍,只是身体长期劳累和心理压抑过久所致,需要好好调养。这件事让两人都意识到,退休后的生活,不仅要有乐趣,更要注重健康。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道温暖的轮廓。他们起身,缓缓地在公园里散步,身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