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曹雪芹笔下,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悲歌(随笔)

精品 【东篱】曹雪芹笔下,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悲歌(随笔)


作者:花下闲 进士,689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5发表时间:2025-02-05 07:36:35

1
   今儿个,我就给大伙唠唠我笔下的两个奇女子——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俩姑娘,在我写的故事里那可是顶顶重要的角色,就好比是尘世里的两块美玉,在贾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这段日子里,各自经历着自己的酸甜苦辣。
   先讲讲林黛玉,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旁边的一棵绛珠仙草。多亏了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浇灌她,这仙草才活了下来。这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上辈子的身份,这也就是为啥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个“木石前盟”的说法。后来神瑛侍者下凡去经历人间的各种事儿,绛珠仙草就想着,自己也要下凡,用这一辈子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宝贝女儿,下嫁给了林如海。林如海身为前科探花,在朝为官,林家也是书香门第。黛玉自幼便聪慧过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可命运弄人,她母亲早早离世,孤苦无依的她,只得背井离乡,投奔到外祖母贾母所在的贾府。刚进贾府时,黛玉处处小心谨慎,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那怯生生的模样,像极了一只受惊的小鹿。
   再说说薛宝钗,她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父亲早逝,兄长薛蟠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全靠母亲薛姨妈操持着家中事务。薛家是皇商,家底殷实,宝钗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熟读诗书,还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她举止端庄,行为豁达,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家闺秀。她们俩就像同一条源头流出来的两条不同的小溪,一个活泼灵动,像山间叮叮咚咚的溪水;一个沉稳安静,像平静的湖水,在这人世间过着不一样的生活。“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话,早早地就把她们俩以后的命运给暗示出来了。
   在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姑管着世间所有女子的命运簿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页,画的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这可不是随便画的,里面藏着大秘密呢。警幻仙姑知道她们俩以后的命运会有很多纠缠,可也没办法,只能看着她们在人间吃苦受累。她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这本簿册给定好了,可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起起落落,哪能是几页纸就能说清楚的呢?
   在大观园这个全是姑娘们的地方,大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贾母,贾府的老祖宗,对林黛玉那是打心眼里疼爱。她喜欢林黛玉特别有才,不管什么时候,林黛玉都能马上作出诗来,这本事在贾府的姑娘们里可太突出了。在姐妹们起诗社的时候,林黛玉的才情总是能技压群芳。她的《咏白海棠》一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把白海棠的神韵写得入木三分,让众人都赞叹不已。不过,贾母有时候也发愁,觉得林黛玉太孤傲了,在这么复杂的贾府里,以后可怎么生活呢?对于薛宝钗,贾母觉得她端庄稳重,这点特别好,可有时候又觉得她太会做人了,显得有点世故。
   王夫人就不一样了,她特别喜欢薛宝钗的贤德,觉得要是薛宝钗能嫁给宝玉,肯定能帮着宝玉走上仕途,以后光宗耀祖。她时常在众人面前夸赞宝钗,说她懂事明理,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可她又有点害怕薛宝钗太聪明了,不好管。至于林黛玉,王夫人本来就不太喜欢她那种孤高的样子,还担心她和宝玉的感情会耽误宝玉的前程,所以对林黛玉总是冷冷淡淡的。有一次,王夫人因为丫鬟金钏儿和宝玉的几句玩笑话,就大发雷霆,将金钏儿撵了出去,导致金钏儿投井自尽。这件事之后,王夫人更加在意宝玉身边的女子,对林黛玉和宝玉的相处更是密切关注,生怕黛玉带坏了宝玉。
   薛姨妈一心想让薛宝钗和宝玉结成“金玉良缘”,到处说金锁和通灵宝玉的事儿,弄得贾府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时常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提及此事,暗示宝钗与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林黛玉和宝玉的“木石前盟”,虽然是上辈子就有的缘分,但在大家都看重的世俗眼光下,就显得有点弱了。宝玉在这两个姑娘中间特别纠结,他心里深爱着林黛玉,因为他懂林黛玉的心思,两个人灵魂相通。他和黛玉一起葬花时,黛玉的那番感慨,“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让宝玉深深体会到了黛玉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可他又不能不承认,薛宝钗的温柔贤淑也很吸引人。她在宝玉犯错时,总是能耐心地劝导,让宝玉心生敬佩。他的这种纠结,其实反映出了这个世界上人情世故的复杂,还有爱情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2
   再看看贾府里的其他姑娘。探春特别有见识,她又有才又勇敢,在林黛玉的活泼和薛宝钗的稳重之间,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她发起成立海棠诗社时,那份积极和热情,让人看到了她的才情和组织能力。后来,她在管理贾府事务时,更是展现出了她的果敢和精明,不仅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还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挽救贾府逐渐衰败的局面。妙玉这个人特别孤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林黛玉的超凡脱俗和薛宝钗的融入世俗。她住在大观园的栊翠庵,平日里只与黛玉、宝钗等寥寥几人往来。有一次,她请黛玉、宝钗品茶,用的茶具皆是珍贵无比,还笑言黛玉是“大俗人”,不懂品茶的真味,看似调侃,实则透着亲昵。王熙凤特别泼辣,从她身上,能看出林黛玉的柔弱和薛宝钗的能忍。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手段狠辣,雷厉风行。她在处理尤二姐的事情上,尽显其心机和手段。而林黛玉在面对贾府中的种种纷争时,往往只能暗自落泪,无能为力;薛宝钗则总是能保持冷静,巧妙地周旋其中。袭人性格柔顺,正好衬出了林黛玉的倔强和薛宝钗的坚毅。袭人一心为宝玉着想,她希望宝玉能走上正道,所以对宝钗的话总是格外上心。而黛玉在面对宝玉的感情时,总是表现得很倔强,不肯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意;宝钗则在面对家族的期望和自己的感情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努力做到最好。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故事,是我这本书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对这人世间人性、爱情、命运的一次深入思考。我把这些都写下来,就是希望以后的人能从她们的故事里,看到这世界上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体会到人的性格是多么复杂多样。比如在贾府的一次家宴上,众人欢声笑语,表面上一片祥和。可实际上,贾母心中对贾府未来的担忧,王夫人对宝玉和黛玉关系的不满,薛姨妈对金玉良缘的期盼,都在这一场宴会中暗流涌动。林黛玉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些气氛,心中暗自伤感;而薛宝钗则不动声色地周旋其中,努力维持着场面的和谐。这样的场景,在贾府中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她们丰富多彩又充满无奈的人生。
   在贾府看似繁花似锦却已暗流涌动的阶段,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生轨迹继续交错前行,编织出一段段复杂而动人的故事。
   随着元春晋封贤德妃,贾府迎来了省亲这一盛事。为了筹备省亲,贾府大兴土木,修建了奢华至极的大观园。这期间,黛玉与宝钗各自展现出独特的一面。黛玉才情尽显,在为各处亭台楼阁题诗时,诗句清新脱俗,引得众人称赞。而宝钗则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协助王熙凤安排各项事务,将物资调配、人员分工等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她的沉稳大气赢得了贾府上下更多的认可。
   大观园建成后,众人入住。诗社活动成为了姑娘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在诗社里,黛玉灵感如泉涌,她的诗作总是充满了灵动的才思与细腻的情感,常常拔得头筹。她的《咏菊》诗中“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借菊花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让众人钦佩不已。宝钗的诗作则风格迥异,她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借物讽人,展现出她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也显示出不同于黛玉的大气与稳重。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贾府内部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下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日益激烈,王熙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手段愈发狠辣。一次,她发现丫鬟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私会,大发雷霆,严惩了司棋,这一事件让贾府中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黛玉本就心思敏感,察觉到贾府中的种种变化,心中不免忧虑,但她生性孤傲,不愿过多卷入这些纷争,只能将心事深埋心底。
   此时,宝玉与黛玉、宝钗的感情也愈发微妙。宝玉与黛玉之间,虽心意相通,但时常因一些小事争吵。黛玉生性多疑,又对宝玉用情至深,总是希望从宝玉那里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偏爱。而宝玉虽深爱着黛玉,却不懂得如何表达,两人之间的误会时有发生。有一次,宝玉因与宝钗相处甚欢,被黛玉撞见,黛玉醋意大发,与宝玉大吵一架,宝玉满心委屈,却又不知如何安抚黛玉。
   与此同时,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女子愈发警惕。她担心宝玉被“狐媚子”勾引,坏了前程。她先是对宝玉的丫鬟晴雯下手,以晴雯生得太过美貌、举止轻狂为由,将她赶出贾府。晴雯含冤而死,宝玉悲痛万分,这也让他与王夫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而在王夫人心中,宝钗才是宝玉的最佳配偶,她端庄贤淑,知书达理,能够引导宝玉走上仕途经济之路。
   在家族的压力与感情的纠葛中,宝钗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但她深知家族的期望以及贾府的现状。她试图劝说宝玉读书上进,为家族争光,却总是遭到宝玉的抵触。宝玉认为宝钗也变得世俗,不再是他心中那个纯净的姐姐。
   在一场中秋夜宴上,贾府众人齐聚一堂,表面上欢声笑语,实则各怀心事。贾母虽强打精神,却也难掩对贾府未来的担忧。黛玉与宝钗在宴会上的表现截然不同,黛玉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满是凄凉,她的诗作中充满了哀愁与无奈。而宝钗则努力维持着宴会的气氛,她的言行举止得体,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的经济状况愈发糟糕。为了节省开支,王熙凤开始裁减下人,削减各项用度。这引发了下人的不满,怨言四起。而此时,贾府又因一些生意上的纠纷,与外界产生了矛盾,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机。在这风雨飘摇之际,黛玉的病情也因忧愁和劳累逐渐加重,她的身体愈发虚弱,而她与宝玉的未来也变得更加渺茫。
  
   3
   随着贾府的日渐式微,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命运也被卷入这愈发汹涌的漩涡之中,走向更为跌宕起伏的终章。
   贾府经济上的亏空愈发严重,王熙凤虽使尽浑身解数,却也难以填补那巨大的窟窿。往日里的奢华排场开始难以为继,下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时常为了些许利益争吵不休。在这样的环境下,黛玉的病情愈发沉重,她本就心思细腻敏感,贾府的变化让她更加忧心忡忡,却又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在潇湘馆中暗自伤神。
   而宝钗,此时越发凸显出她的稳重与担当。她主动协助王熙凤管理贾府事务,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对人情世故的通透理解,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试图帮助贾府度过难关。她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又巧妙地安抚着下人,使得贾府暂时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然而,她的这些努力在贾府根深蒂固的腐朽面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宝玉与黛玉的感情在这动荡的局势下,愈发浓烈,却也愈发艰难。他们深知彼此心意相通,可面对贾府的现状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未来变得愈发渺茫。宝玉愈发厌恶仕途经济,他只想与黛玉长相厮守,沉浸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但王夫人等人却更加坚定地想要促成金玉良缘,她们认为只有宝钗才能引导宝玉走上正途,重振贾府。
   在一次重要的家族聚会中,贾母有意试探众人对宝玉婚事的看法。薛姨妈不失时机地再次提及金玉良缘,强调宝钗与宝玉的契合。王夫人也在一旁附和,言语中对黛玉的不满愈发明显。黛玉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满是委屈与绝望,却又无法反驳。宝玉见状,心急如焚,他冲动地为黛玉辩护,与王夫人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此后,贾府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开始与一些势力进行交易,却不慎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贾府被政敌盯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此时,薛蟠又因惹出人命官司,使得薛家也陷入困境。在这内外交困之际,贾母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贾府上下人心惶惶。
   为了挽救贾府,王夫人等人决定尽快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他们瞒着宝玉和黛玉,暗中筹备婚礼。黛玉偶然得知此事后,如遭雷击,她本就脆弱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病情急剧恶化。她烧毁了自己的诗稿,那是她与宝玉爱情的见证,也是她一生才情的凝聚,如今却在绝望中化为灰烬。
   宝玉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众人哄骗着与宝钗拜堂成亲。当他揭开盖头,发现新娘不是黛玉时,整个人如痴如狂。他不顾众人阻拦,想要去找黛玉,却得知黛玉已经香消玉殒。宝玉悲痛欲绝,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对这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贾府最终没能逃脱衰败的命运,被抄家查办,昔日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宝钗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后,坚强地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她守着宝玉,试图用自己的爱和温暖,唤醒宝玉对生活的希望,可宝玉却始终沉浸在对黛玉的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多年后,宝玉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终于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他选择了出家,离开了这个给他带来无数痛苦与欢乐的尘世。宝钗则独自留在世间,带着对宝玉的思念和对家族的责任,度过余生。她的坚韧与无奈,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而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故事,也在这繁华落幕、命运无常中,成为了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传奇,诉说着人性的美好与脆弱,爱情的纯真与无奈,以及封建家族兴衰背后的深刻悲哀。
  
   4
   贾府彻底衰败,往昔的辉煌化为乌有。被抄家后的贾府一片狼藉,往日的繁华盛景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满心的凄凉。曾经在贾府呼风唤雨的众人,也都各自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本就体弱多病,又长期为忧愁所困,在得知宝玉被骗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后,病情急剧恶化。她焚烧了自己的诗稿和与宝玉互赠的信物,那些承载着她与宝玉美好回忆的东西,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也象征着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眷恋彻底消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黛玉带着无尽的遗憾和绝望,香消玉殒,结束了她短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宝玉在与宝钗成婚后,发现新娘并非黛玉,精神瞬间崩溃。他如痴如狂,四处寻找黛玉,却只得到黛玉已离世的噩耗。那一刻,他的世界崩塌了,对尘世的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他的心随着黛玉的离去而死去,从此变得浑浑噩噩,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不再关心。尽管宝钗温柔体贴,试图用爱来温暖他,可宝玉的心早已被黛玉填满,再也装不下其他人。
   薛宝钗在婚后独自承受着一切。她守着宝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他,试图挽回宝玉的心,重振薛家的声誉。然而,她的努力终究是徒劳的。宝玉对她只有敬重,却没有爱情。在贾府衰败后,薛家也一蹶不振,宝钗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折磨。她既要应对家族的衰败,又要安抚宝玉,可她始终坚强地支撑着,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但命运对她太过残酷,最终,她只能在孤独和绝望中度过余生,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王熙凤在贾府衰败后,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威风。她曾经的狠辣手段和贪婪行径,让她树敌众多,如今墙倒众人推,她也遭到了众人的唾弃。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凄凉地死去,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贾母在贾府的变故中,看着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家族走向衰败,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她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却无法阻止家族的覆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后,贾母心力交瘁,最终也离开了人世,带走了她对贾府的最后一丝牵挂。
   贾府的其他众人,也都各自飘零。有的被卖为奴,有的流落街头,曾经热闹非凡的贾府,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曾经的繁华如梦,如今都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供后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封建礼教的残酷。而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故事,也成为了这段历史中的一抹悲凉色彩,让人们永远铭记着她们的美丽、才情和悲惨的命运。
  

共 61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集中笔墨再谢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熟读《红楼梦》,才有了对人物的了如指掌般的了解和最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林黛玉的身世决定她就是“一只受惊的小鹿”。薛宝钗的身世,在十二钗中被放在首页,自然少不了故事。于是,大观园中的重要人物对二人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在爱情和现实之间,永远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个人的爱情经历看,作者的理解是曹雪芹要讲美好和无奈展示给读者,尤其是将人物置于贾府的背景下,她们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贾府女子的婚姻,无不受到贾府封建关系的影响,在枷锁下的挣扎,都是徒劳的,一个衰败的家族,婚姻的结局一定是走向深渊的。林黛玉,薛宝钗,是两个出众的才女,本来应该有着一世繁华和富贵,但她们的命运却反转,这就给人了很多思考。作者通过两个人物的对比和剖析,写出了不同性格女性的不同美丽,但两种性格的人物,在贾府的环境里,各有命运。这让我们不能不寻求人物命运的根源。封建家族的没落,决定了其间人物的无常。美丽,才情,这些可爱的标签,是因为所处而底色和价值不同的。作者熟读红楼梦,写出了独特的见解,分析透彻,评价中肯,行文观点清晰,论据充分,能够驾驭这样的篇幅,不易。非常敬佩作者对这类题材写作的坚持。【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5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5 09:01:29
  林黛玉、薛宝钗,两个性格不同的红楼梦中女子,最终的命运几乎都一样。要知道,在封建的贾府里,可以保持一时繁华,但每个人的命运都悬着的。不管是机敏还是睿智,谁都躲不过命运的安排……感谢作者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过年好!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佳华        2025-02-05 10:45:14
  红楼梦,最为出彩的地方往往都是女性构成的。老师对红楼梦的解读非常到位,尤其是对林和薛两位主角。
3 楼        文友:梅香透雪        2025-02-05 12:42:45
  以曹雪芹的角度侃侃而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解读。
大学文化,公务员。在不同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篇(首)。
4 楼        文友:梅香透雪        2025-02-05 12:44:35
  以曹雪芹的角度侃侃而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解读。
大学文化,公务员。在不同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篇(首)。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