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圆形童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圆形】桃红柳绿(小说)

编辑推荐 【圆形】桃红柳绿(小说)


作者:白砥如 白丁,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3发表时间:2025-02-08 16:06:06

杨争志站在老槐树下,望着远处蜿蜒的官道。五月的风裹挟着槐花香,将他的思绪带回三十年前。
  
   那是个桃红柳绿的时节。父亲杨南轩骑着毛驴,带着三斗米去迎娶韩家姑娘。谁料韩家嫌礼薄,硬是将人赶了回来。父亲连夜奔回三十里,补足了礼数。可这桩事,终究成了父亲心头的一根刺。
  
   "争志,发什么呆呢?"堂兄争耀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今天是杨家修谱庆典,上杨、中杨、下杨三支齐聚。远处,柳三狗正和尤老三说着什么,手里还捧着那副父亲临终前托付的围棋。
  
   "听说没?保长家那小子从城里回来了。"争耀压低声音,"带着个洋学生,说是要搞什么新式学堂。"
  
   杨争志望向祠堂。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砖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模样:枯瘦的手紧紧攥着那副围棋,眼神却格外清明。"争志啊,"父亲说,"这世道要变了。你要记住,读书不是为了功名,是为了明理。"
  
   祠堂里,族老们正在诵读新修的族谱。杨争志的目光落在"文、弘、明、争、尚、荣、厚、远"八个字上。这些字,承载着杨家几代人的期望。
  
   "各位,"保长的声音突然响起,"今日不仅是修谱庆典,更是国际护士节。我提议,在新式学堂里增设医护课程,让咱们杨家的姑娘们也能学些本事。"
  
   祠堂里一片哗然。杨争志看见妹妹争艳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一直想学医,却苦于没有机会。
  
   "我赞成。"杨争志站起身,"父亲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这新式学堂,不仅男子要上,女子也要上。咱们杨家,不能固步自封。"
  
   柳三狗突然开口:"南轩先生生前常说,围棋如人生,要懂得变通。这新式学堂,我看是好事。"他说着,将手中的围棋轻轻放在供桌上。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那副古老的围棋上。杨争志仿佛看见父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个古老的家族,正在迎来新的生机。就像这五月的桃红柳绿,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远处,官道上传来马蹄声。新的时代,正踏着春日的暖阳,向这个古老的乡村走来。
   祠堂里的争论持续了很久。老一辈的族人们对新式学堂心存疑虑,尤其是让女子读书这件事,更是让他们难以接受。杨争志站在祠堂中央,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有赞许,有质疑,更多的是不解。
  
   "各位长辈,"杨争志清了清嗓子,"我父亲临终前,特意将围棋交给柳三狗叔。他说,围棋之道,在于变通。这世道在变,我们杨家也要学会变通。"
  
   "说得好!"一个清亮的声音从祠堂外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着西装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穿学生装的姑娘。正是保长的儿子杨明远和他从省城带来的女学生林婉清。
  
   林婉清落落大方地向众人行礼:"各位长辈好,我是省城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现在城里许多女子都在读书,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护士,还有的当了医生。她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为社会做贡献。"
  
   祠堂里响起窃窃私语。杨争志看见妹妹争艳的眼睛更亮了,她悄悄挪到林婉清身边,小声问:"姐姐,女子真的能当医生吗?"
  
   "当然可以。"林婉清笑着握住争艳的手,"我们学校就有女医学科。只要肯学,女子一样可以救死扶伤。"
  
   这时,一直沉默的柳三狗突然开口:"南轩先生生前常说,读书明理不分男女。我看这新式学堂,可行。"他说着,从供桌上取下那副围棋,"这副棋,是南轩先生临终前托付给我的。他说,希望杨家后人能像这棋盘上的黑白子一样,懂得进退,懂得变通。"
  
   族老们面面相觑,最终,大族老缓缓点头:"既然南轩先生早有预见,那就依你们年轻人的意思办吧。"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杨老岗。第二天一早,杨争志就带着争耀、争功兄弟开始收拾祠堂旁边的老房子,准备改造成学堂。争艳也带着几个小姐妹来帮忙,她们一边打扫,一边叽叽喳喳讨论着将来要学什么。
  
   "我要学医!"争艳挥舞着扫帚,"像林姐姐说的那样,当个医生。"
  
   "我想学织布,"隔壁的桂花说,"听说城里现在有机器织布,又快又好。"
  
   "我想学认字,"最小的杏花怯生生地说,"能看懂戏文就行。"
  
   杨争志听着她们的对话,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父亲常说,一个家族的兴旺,不在于田产多少,而在于子孙是否上进。
  
   学堂开课那天,整个杨老岗都沸腾了。不仅孩子们来了,许多大人也挤在窗外旁听。林婉清站在讲台上,教大家认识"人、口、手"等简单的字。杨明远则负责教算术,从最基础的加减法开始。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保长突然把杨明远叫回家:"你不能再教了。上面来人说,新式学堂要备案,还要交税。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哪来的钱?"
  
   杨争志得知消息后,连夜召集族人商议。柳三狗提议:"不如咱们自己办私塾,就像以前南轩先生那样。"
  
   "可是没有教材啊。"争耀皱眉道。
  
   "我有办法。"林婉清突然说,"我可以把省城的教材抄写下来。虽然慢些,但总比没有强。"
  
   就这样,杨家的新式学堂变成了私塾。白天,孩子们帮着家里干活;晚上,就聚在祠堂里读书识字。林婉清不仅教语文算术,还教大家唱歌、画画。渐渐地,连一些大人也加入了夜校。
  
   转眼到了秋天。一天夜里,杨争志正在批改作业,突然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柳三狗,他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争艳发高烧了!"
  
   杨争志连忙跑到妹妹房间,只见争艳满脸通红,已经烧得神志不清。林婉清检查后脸色凝重:"可能是伤寒,得赶紧送医院。"
  
   "可是最近的医院在县城,要走三十里路啊!"杨争志急得直搓手。
  
   "来不及了。"林婉清咬咬牙,"我来试试。"她让杨争志准备热水和白酒,又让争耀去采些草药。整个晚上,她不停地用酒精给争艳擦身降温,又喂她喝下煎好的草药。
  
   天亮时分,争艳的烧终于退了。林婉清累得直接坐在地上,脸上却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我在医科学的东西还没忘。"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更多人开始支持新式学堂。保长也不再阻拦,反而主动提出要把祠堂旁边的地划给学堂扩建。
  
   深秋的一个傍晚,杨争志站在学堂门口,望着远处金黄的稻田。柳三狗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南轩先生要是看到这些,一定会很高兴的。"
  
   杨争志点点头。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起那副承载着杨家希望的围棋。如今,这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像那桃红柳绿,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远处,夕阳的余晖洒在官道上,仿佛为这个古老的乡村镀上了一层金边。新的时代,正踏着坚定的步伐,向杨老岗走来。

共 30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桃红柳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古老乡村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新生。故事通过杨争志的视角,展现了杨家几代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抉择与思考。杨南轩先生的遗愿、柳三狗的坚守、林婉清的革新精神,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揭示了乡村在面对新思潮时的矛盾与希望。 文章以“桃红柳绿”为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时代的更迭。杨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缩影。通过新式学堂的设立,作者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女性教育的突破性意义。林婉清的出现,象征着新思想的注入,她的坚持与努力,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可能。 故事中的围棋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智慧与变通。杨南轩先生临终前的嘱托,不仅是对儿子的期望,更是对整个家族的期许。柳三狗的角色则代表了老一辈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新事物的包容,他的支持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桃红柳绿》不仅是一部关于乡村变革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家族与时代的精神史诗。它提醒我们,面对时代的洪流,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在变革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正如文中所言:“读书不是为了功名,是为了明理。”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时代的适应,正是杨家乃至整个乡村在新时代中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对未来的希望与对传统的敬意,愿每一个乡村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桃红柳绿。【编辑:紫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