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圆形童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圆形】陶渊明农事诗(小说)

编辑推荐 【圆形】陶渊明农事诗(小说)


作者:白砥如 白丁,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发表时间:2025-02-08 20:51:36

夕阳西下,陶渊明放下锄头,直起酸痛的腰。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微风拂过稻田,掀起层层碧浪。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望着这一片自己亲手耕种的田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他轻声吟诵,感受着晚风拂面的清凉。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诉说着生命的喜悦。每一株稻苗都饱含着新生的力量,在这片田野上谱写着自己的诗篇。
  
   "先生,该用晚膳了。"老仆阿福佝偻着背,提着食盒从田埂上走来。陶渊明点点头,走到田边的老槐树下。树根盘错,树冠如盖,这是他最喜欢歇息的地方。
  
   食盒里是简单的饭菜:一碗糙米饭,一碟腌菜,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阿福将鸡蛋剥好,放在陶渊明面前。"先生今日辛苦了,多吃些。"
  
   陶渊明正要动筷,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他抬起头,只见一队人马正朝这边疾驰而来。为首之人身着官服,身后跟着几个衙役。
  
   "陶先生!"那官员勒马停住,翻身下马,"在下奉郡守之命,特来拜会。"
  
   陶渊明放下筷子,起身相迎。他认得此人,是郡守府的主簿王大人。王主簿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双手奉上:"郡守大人听闻先生高才,特命在下送来五斗米,并请先生出任本郡主簿一职。"
  
   阿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五斗米,足够他们主仆二人吃上大半个月。但陶渊明却皱起了眉头,他接过文书,展开一看,果然是任命书。
  
   "先生,"王主簿压低声音,"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以先生之才,何苦在此躬耕?郡守大人说了,只要先生肯出仕,俸禄从优......"
  
   陶渊明没有说话。暮色中,他望着自己耕种的那片稻田。稻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诉说些什么。他想起去年冬天,为了买种子,他不得不向邻村的地主借债。想起阿福日渐佝偻的背影,想起自己日渐粗糙的双手。
  
   "先生......"阿福欲言又止。
  
   王主簿见陶渊明沉默,又说道:"先生可知,如今朝中权贵当道,百姓苦不堪言。先生若能出仕,或可为民请命......"
  
   陶渊明突然笑了。他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曾怀着这样的抱负踏入仕途。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让他身心俱疲。最终,他选择了归隐。
  
   "王大人,"陶渊明将任命书递还,"请转告郡守大人,陶某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
  
   王主簿脸色一变:"先生这是何意?"
  
   "陶某不过一介农夫,只愿在此躬耕度日。"陶渊明转身望向稻田,"你看这稻苗,虽不及牡丹富贵,不及兰花高雅,却能在风雨中挺立,在阳光下生长。它们不会因为谁的高官厚禄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王主簿还要再劝,陶渊明已经提起锄头,走向田间。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与稻田融为一体。
  
   夜深人静,陶渊明独坐书房。案头放着一盏油灯,灯光摇曳,映照着他清瘦的面容。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写到这里,他忽然停笔。窗外传来阿福的咳嗽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陶渊明知道,阿福年纪大了,需要更好的照顾。而自己,也确实需要那五斗米。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月光如水,洒在院中的菊花上。那些菊花是他亲手栽种的,此刻正傲然绽放。陶渊明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啊,菊花不会因为无人欣赏就改变自己的品性,稻苗不会因为贫瘠就放弃生长。人,又何必为了五斗米而折腰?
  
   陶渊明回到案前,继续写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最后一笔落下,他长舒一口气。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纸上,那些字迹仿佛在发光。陶渊明知道,明天一早,他还要去田里除草。但此刻,他的内心无比平静。
  
   他望向窗外,月光下的稻田泛着银色的光芒。微风拂过,稻浪起伏,仿佛在吟唱着那首永恒的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共 1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编者按 陶渊明,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田园诗人,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心境,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更表达了对自由与精神独立的执着追求。本文以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廷征召,展现了他如何在现实压力与理想追求之间做出抉择。 故事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这句诗为引,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哲思融入其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深知生活的艰辛,却依然选择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选择,不仅是对官场腐败的无声抗议,更是对自由与尊严的捍卫。 本文试图通过陶渊明的故事,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现实的压力下,我们该如何坚守内心的追求?陶渊明的选择或许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困境,但他的精神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希望这篇小说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与启发,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能停下脚步,感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美好意境,找回内心最初的宁静与纯粹。【编辑:紫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2-14 09:31:09
  小说讲述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稻苗虽不及牡丹富贵,没有兰花高雅,但是它可以在风雨中挺立!道出了陶渊明的高贵品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体现了陶渊明超然脱世的洒脱,文中巧妙利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好文拜读!春天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