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迷失的故乡(小说)
山月近来做梦的时候越来越多了,而且每次都是在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小山村。他时常听人讲,一个人如果老是梦见小时候的情景,那就是怀旧就是老了的特征。他虽然有时候并不完全认同,但双腿稍微爬个四楼五楼就感觉累了,身体告诉他已无力奔向更远了的地方,连回趟故乡都不敢随便起个念头。但每当夏天正午的气温闷热的令人窒息的时候,他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那让人羡慕的凉爽!
盛夏过后,气候开始变得舒适起来,今日个天气特别好,山月又一次静立在连云港花果山的海边,海风轻柔地抚过他斑白的发梢,携着大海独有的咸湿气息,丝丝缕缕钻进他的鼻腔。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声响,溅起的水花,在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细碎如钻的光芒。然而,他的眸光却空洞而迷茫,望向那无垠的海面,思绪仿若被一层厚重的迷雾紧紧裹挟,寻不到一丝方向,已不再有初到时的兴奋与激情。
自参加工作起,他便告别了山区的故乡,告别了故乡那难以割舍的传统与传说,一头扎进这海滨之城,来到了他心仪的海工装备公司,时光仿若指尖流沙,悄然流逝,转瞬便是一生。如今,他已从忙碌的尘世中抽身,本应安享天伦,可故乡的模样,在他心底却愈发朦胧难辨。
山月的故乡,隐匿于贵州崇山峻岭的深处,和云南群山相连。那里山高林密,层峦叠嶂。蜿蜒曲折的山路,恰似一条沉睡的巨龙,于山间肆意游走。这个叫回龙山的村子被连绵的山峦温柔环抱,仿若襁褓中的婴孩,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前欢快地淌过,溪水潺潺,那灵动的音符,宛如在低吟浅唱着古老而神秘的歌谣。儿时的他,最是盼望着夏日的到来,彼时,他与小伙伴们恰似脱缰的野马,在溪边尽情撒欢。他们挽起裤脚,踏入清凉的溪水中,双手在水底摸索,试图抓住那灵动的鱼虾。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衫,却也溅起了童年里最纯粹的欢乐。老人们常说因为有这白龙的护佑,这个僻远的山村从没遭受战火的摧残。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巨伞,庇护着这片土地。每至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野果,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点染,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点缀在枝头,他们欢呼雀跃,奔跑在山林间,尽情采摘,那入口的酸甜滋味,成为了故乡最独特的味觉记忆。但慢慢长大后才发现,山外面有更加精彩的世界。
可故乡的贫穷,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人们与美好生活之间,阻断了希望的曙光。高考那年,他仿若一位破釜沉舟的勇士,倾尽全身力气,终于考进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工程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凝望着家中破旧不堪的土坯房,看着父母那被岁月压弯的脊梁,以及那满是皱纹、写尽沧桑的面庞,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又有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不舍。高考一结束他便跟随一位镇上的同学到县城的工地去干活,当他一脸黝黑双手老茧把整整八千元打工费用交到母亲手上时,一向坚强无比的父亲竟当场泪奔了。但他深知,唯有走出这大山的怀抱,方能斩断贫穷的枷锁,改写自己与家人的命运轨迹。
大学毕业后,他和同班的一位江苏籍同学被分到了连云港海工装备公司。这座海滨城市的繁华与开放,宛如一道璀璨的光,刹那间点亮了他的整个世界,与他那偏远落后的山区故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初来乍到之时,他便被大海的辽阔深深震撼,那无边无际的湛蓝,延伸至天际,与苍穹融为一体,这般壮丽的景象,是他此前从未领略过的。他一头扎进工作的浪潮中,从一个懵懂青涩的职场新人,一路摸爬滚打,历经无数次的挑战与磨砺,逐渐成长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在这座城市里,他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组建起了温馨美满的家庭,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小天使。
日子如潺潺流水,匆匆而逝,山月在连云港深深扎下了根。在他身上除了乡音没改,再也看不到故乡贵州的印记了。山区的故乡,渐渐沦为记忆深处一抹淡淡的剪影,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他才会带着家人踏上艰难艰辛的归乡之路,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每次回到故乡,都能察觉到它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如今已被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所取代,破旧的房屋,也逐渐被崭新气派的楼房所替代。只有山间路边的墓碑上的那些个曾经熟悉的名字在提醒他,这里曾经是他的故乡。而那份曾经熟悉到骨子里的亲切感,仿佛只是自个的一相情愿,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心里的血在慢慢流失,且无法控制,只留下一抹难以捕捉的怅惘。
儿女出生以后,他们夫妻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孩子们在连云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路健康成长,但他们对爷爷、奶奶所在的山区故乡,并未滋生出太多的眷恋之情。在他们的认知里,故乡便是连云港,这里有他们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有洒满欢声笑语的校园,还有那一段段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而当他们在武汉的大学里毕业后,一个毅然奔赴东北大连,一个决然南下闯荡深圳,妻子为照顾儿媳也去了大连,他在刹那间惊觉,这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似乎也不再能称之为故乡了。
退休后的山月,拥有了大把的闲暇时光,故乡的意义,成了他心底反复思索、难以释怀的难题。他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海边,静静地坐在礁石上,往昔的回忆,如汹涌的潮水,源源不断地涌上心头。他忆起小时候在故乡的山上放牛,慵懒地躺在山坡上,仰望着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心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憧憬;他忆起在连云港的奋斗岁月,那些为了工作彻夜未眠、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攻克重重难关的时刻;他亦忆起孩子们离开家,奔赴远方闯荡时,自己心中那无尽的不舍与深深的牵挂。
三年前,他一个人再次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回到了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山区故乡。走在村子里,熟悉的布局仍在,可陌生的气息却扑面而来。许多曾经的邻居早已搬走,只剩下一些老人,依旧坚守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他来到自家的老屋前,这座承载着他童年无数欢乐的房子,如今已破败得不成样子。院子里荒草丛生,肆意蔓延,大门上的锁,锈迹斑斑,仿若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打开那扇尘封已久的门,缓缓走进屋内,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他笼罩。看着屋内的一切,那些童年的回忆,如汹涌澎湃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他忆起自己曾在这张破旧的桌子上,一笔一划地写作业;在那张吱呀作响的床上,度过一个个温暖而宁静的夜晚;与父母围坐在火炉旁,听他们讲述着古老而神秘的白龙传说。然而,如今物是人非,父母已相继离世,这座老屋,也即将被岁月的洪流所尘封。
在故乡的那些日子里,他愈发觉得自己仿若一个漂泊异乡的旅人,格格不入。他听不懂年轻人们口中那些夹杂着新词汇的方言,也难以理解村里新的发展规划。他在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竟显得如此突兀。当他再次回到连云港,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却也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疏离与陌生。孩子们不在身边,曾经忙碌充实的工作也已成为过去,他突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根,究竟在何方。
他开始频繁地与孩子们通电话,试图从他们的话语中,找寻到关于故乡的答案。在和在大连的儿子通话时,儿子兴奋地讲述着大连的美丽风光和自己的工作生活,在儿子的话语里,大连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蓬勃的活力,那是他奋斗的战场,也是他心中温暖的港湾。而与深圳的女儿聊天时,女儿则对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赞不绝口,深圳的包容与创新,让她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他听着孩子们的讲述,心中既为他们感到骄傲与欣慰,又隐隐有些怅然若失。他意识到,孩子们的故乡,早已不是他所认定的那个地方了。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他逐渐领悟到,故乡或许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心底的情感寄托,是心灵漂泊后的最终归宿。对于他而言,山区的故乡是他生命的起点,那里有他纯真无邪的童年,以及亲人给予的无尽温暖回忆;连云港是他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这里有他拼搏奋斗的足迹,和家庭给予的幸福印记;而孩子们的远方,也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与未来。故乡,已在岁月的长河中,变得多元而模糊,难以捉摸。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又一次来到海边。这一次,他的眼神中不再有迷茫与困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坦然。他静静地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无论故乡在何方,那份对生活的炽烈热爱,对家人的无尽牵挂,对过去的深深眷恋,都将永远如影随形,陪伴着他。
他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确切的故乡,而是学会了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每一个让他感到温暖与幸福的地方。因为,这些,才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心中真正的故乡。故乡已不单单是个名词,还是一个形容词一个动词。
感谢编辑老师的用心用情评价!
感谢所有亲们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