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春】画堂春·感春(古韵五首)
画堂春·感春
一
感时何必泪津津。应知物语频频。暖风舒缓亦匀匀。波落漪痕。
心上常思故里,聊前说后难分。听云问雨自然新。相望真真。
二
断枝残叶几根根。迎风截雨殷殷。北巡南阅总纷纷。谁是乡亲。
廖落凄凉寂寞,波涛相伴何因。飞来一羽驾流云。鼓乐盈门。
三
嫩芽苞蕾破浮云。尖头细脚双巾。引来飞鸟捉新闻。一簇茵茵。
风若倾心相助,轻轻缓缓臻臻。拂成绿叶自然村。别过寒薪。
四
一滩弯去几滩真。长坡短坳难分。若无风雨怎成茵。依旧寒熏。
河上桃林疏朗,桥头岸角留痕。万千鸿羽引清晨。撩动烟云。
五
看湖听浪不能分。翻腾涌动千钧。小舟划过始知因。橹影如云。
笑语欢声难抑,青春烂熳缤纷。舞随风步未曾匀。岂止乡村。
注:冬尽春启之际,我在塘西河边漫步。感受荒芜寂寞的同时,聆听着新鲜与萌动的快乐,心思不由得活络了起来,忍不住便写上几句了。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在冬尽春启的微妙节点,作者漫步于塘西河畔,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凝练成这五首《画堂春·感春》。这组诗词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长卷,细腻地描绘出从冬的荒芜到春的萌动这一过渡时期的独特景致与内心感悟。
开篇“感时何必泪津津。应知物语频频”,作者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开启对春的感知,不沉湎于时光流逝的伤感,而是敏锐捕捉自然万物传递的春之信息。“暖风舒缓亦匀匀。波落漪痕”,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将春风的轻柔、水波的荡漾描绘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若置身于春日河畔,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在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观察中,作者情感不断交织。“心上常思故里,聊前说后难分”,思乡之情在春日氛围的烘托下愈发深沉。而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断枝残叶几根根。迎风截雨殷殷”,展现出冬日残留的痕迹,与“嫩芽苞蕾破浮云”所描绘的春之新生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出季节交替的变化。
“笑语欢声难抑,青春烂熳缤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从对自然的感悟延伸到对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赞美,展现出春不仅是自然的复苏,更是心灵的振奋。
总体来说,这五首《画堂春·感春》写得极为出色。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融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又不失细腻,用简洁而精准的词汇勾勒出丰富的画面。从对春的敏锐感知,到对故乡、对生活的思考,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荒芜与萌动间捕捉到的春之魅力,极具感染力与艺术价值,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