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奶奶的账本(记叙文)
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我翻找旧课本时,在书柜最深处发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家用账本》四个字已经褪色,边角也起了毛边。翻开第一页,我的眼眶就湿润了——那是奶奶的字迹,工整而清秀,一笔一画都透着认真。
账本从六年前开始记录,那时我刚上初中。第一页写着:“今天搬来照顾孙子们,儿子儿媳工作忙,我要把家打理好。”接着是一串串数字:大米120元,青菜35元,猪肉68元……每一笔开销都记得清清楚楚。翻着翻着,我仿佛看见奶奶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一笔一笔记账的样子。
账本里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开销。小到铅笔橡皮,大到校服学费,奶奶都记得明明白白。“大孙子要买新书包,128元,旧书包补补还能用,但孩子要面子,买吧。”“二孙子感冒了,买药花了76元,晚上要记得给他煮姜汤。”“小孙子生日,买蛋糕花了198元,孩子们都爱吃奶油,买大一点的。”看着这些文字,我的心揪得生疼。原来我们每一次任性的要求,都成了奶奶肩上的重担。
最让我震撼的是年底的账目。奶奶每月8000元的退休金,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可每到过年,她总能变魔术似的给我们两个孙子每人包一个大红包。账本上写着:“大孙子2800,二孙子2800,孩子们高兴就好。”现在想来,那是奶奶省吃俭用一整年的积蓄啊。我们过生日的时候,还能收到奶奶的2000元红包。
账本里几乎没有奶奶自己的开销。偶尔有几笔:“买降压药186元”,“老花镜坏了,换新的花了120元”。她的衣服都是穿了好几年的,鞋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有一次我听见妈妈要给奶奶买新衣服,奶奶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这些衣服都好好的,省下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吧。”
翻到最后一页,我的泪水终于决堤。那是奶奶的字迹:“今天大孙子考上重点高中了,真为他高兴。这些年虽然没存下钱,但看着孩子们健康长大,比什么都值得。希望他们以后都能过上好日子。”我这才明白,奶奶的账本记录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一位老人对儿孙无私的爱。
合上账本,我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奶奶正在晾晒我们的衣服。她的背影佝偻了,头发全白了,可依然在为我们操劳。我轻轻走过去,从背后抱住她。奶奶吓了一跳,转身看见我红着眼圈,忙问怎么了。我摇摇头,把脸埋在她的肩头。这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能走慢些,让我好好报答这位用尽一生来爱我们的老人啊。
奶奶的账本里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无华的数字。可正是这些数字,编织成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它记录着一位普通老人最伟大的爱,这份爱,比世间任何财富都珍贵。我终于懂得,真正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日复一日的付出,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深情。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沉,奶奶又开始准备晚饭了。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奶奶,让她过上好日子。这个账本,我会永远珍藏,因为它不仅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更镌刻着奶奶最深沉的爱。
作者:张致远,男,杭州高级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