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师生情(微型小说)
恬雅,一个出身农村的女孩,家中有三个哥哥,都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但她心中怀揣着一个炽热的梦想——考上中专,走出农村,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初,命运却给了她沉重一击,中考的落榜让她陷入迷茫与失落。然而,恬雅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读。幸运的是,原来的班主任颜老师向她伸出了援手,接纳了她。
颜老师时年30多岁,身高一米七三,身姿挺拔。他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双眼皮更衬得眼神深邃而有神。日常总是穿着一身蓝色红卫服,走起路来挺胸抬头,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气质,是学校里公认的一表人才。在当时,学校里的女生们只要见到颜老师,内心便会泛起层层涟漪,都盼望着天天有英语课,只为能多和他交流几句。有的女同学甚至拿着英语书,不管问题会不会,都要找颜老师询问一番。而恬雅,得到了颜老师办公室的钥匙,还能住在颜老师的房子里,这让她心里满是欢喜与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刻苦学习,考上理想的中专,报答颜老师的知遇之恩。
“恬雅住颜老师房子了”,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学校里炸开了锅,各种流言蜚语也随之甚嚣尘上。
那时的我,年轻气盛,以校为家,就住在颜老师的隔壁。有关恬雅的各种传闻,总会有人跑到我这里来议论一番。
一天晚上,我正伏案写教案,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我起身开门,只见校长妻子胡嫂满脸神秘地闯了进来,“嘻嘻”一笑,说:“恬雅在颜老师那儿睡觉呢,我还看见地上放了两双鞋。”我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哦!”,便继续低头写教案。可胡嫂似乎意犹未尽,又接着说:“灯都熄灭了,房子里黑黢黢的。我在那儿看了好长时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敷衍地回了句“是吗?”,等写完教案,便出门到门房看电视了。
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物。学校领导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决定把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放在门房。我走进门房,里面有看门的老温和几位值班老师。胡嫂也跟了进来,大声嚷嚷道:“温氏,恬雅在颜老师房子睡觉呢。”值班老师赶忙辩解:“颜老师回家了。”胡嫂却一口咬定:“没有,两人都在房子里。”还嬉皮笑脸地说:“我亲眼看见的。”
时间悄然来到了十月下旬,那天狂风呼啸,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学校组织学生去生产队拔豆干,我随着队伍一同出发。走到半路,胡嫂叫住我,压低声音说:“恬雅怀孕了,现在要去卫生院刮宫。”我下意识地回头,看见恬雅身着夹衣,头围丝巾,还戴着口罩,正匆匆忙忙地朝着乡卫生院的方向走去。
在之后的一年补习时光里,面对外界的种种流言蜚语,恬雅始终选择沉默,一心扑在学习上,依旧住在颜老师的办公室。颜老师也只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教书,不做任何辩解。
终于,恬雅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如愿以偿地考上省内中师学校。她在学校积极上进,学习刻苦,曾评为全校优秀班干部。毕业后,她和颜老师依旧保持着联系,并且在城郊一所重点中学当上了英文老师。
此后的几年,恬雅没有忘记自己贫寒的出身,一边兢兢业业地教书,一边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开始投资。她身兼数职,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与朋友一起合资经营养鸡场,以后又开办高考培训学校。周围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夸她有本事、脑子灵活、会办事。恬雅不仅帮助哥哥在农村老家盖起小楼房,自己还在城市购置了大别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蜕变。
跨入21世纪后的某年,我调动到县教育局工作。一天,颜老师前来拜访。我们热情地握手,随后坐下,互相询问家庭情况,又寒暄了分开后各自的工作经历。颜老师告诉我,他已经退休了,现在在恬雅办的高考学校担任校长,还诚挚地邀请我退休后也能过去和他一起共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没问题,我很怀念我们过去的生活。”颜老师兴致勃勃地和我谈论着教育心得,他说:“其实,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差别很大,不仅要抓好教学质量,还要做好招生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从他的话语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现在这份工作的满足与热爱。
后来,又有同事来教育局里办事,闲聊时说起老校长的妻子胡嫂前年因癌症去世了,儿子也下岗去了深圳,如今老校长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
恬雅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开车把老校长接到了自己的进修学校,还让他担任后勤副校长,给予了他生活上的照顾和工作上的支持。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曾经的流言蜚语早已消散,而恬雅与颜老师之间那份纯粹的师生情,以及恬雅懂得感恩、回报的美好品质,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熠熠生辉。它见证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师生情的深厚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在岁月中延续,传递着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