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春天】情寄春联墨香浓(散文)

精品 【金文·春天】情寄春联墨香浓(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28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0发表时间:2025-02-18 14:27:07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如果你喜欢春联,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你都会欣赏到非常有创意而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春联。对于我而言,每逢过年期间,我都喜欢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候还会抄写几幅春联,慢慢品味,细细欣赏。
   春联的起源,应该在远古。据有人考证,说春联最早是由于桃木辟邪,所以家家户户门口在过年的时候都挂着桃符。后来逐渐演化,又在桃符上刻上了两位神仙,一位是神荼,另一位是郁垒。最早的春联应该只是两行吉利祝福语,后来随着时代演变,也就变成了目前对仗工整语言精炼的春联了。不管如何演变,春联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春节的一项重要传统。既然家家户户要贴春联,就必定有人写春联、卖春联。
   小时候在河南老家,过年的时候经常见到乡下私塾先生写对联,他们都是十里八村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先生,虽然那时候的风气极力贬低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农村人对有学问的人从骨子里还是非常尊敬。他们也都不是浪得虚名,不仅学问好有品德,就是书法艺术,也造诣很深。写出来的毛笔字正楷必定横平竖直,行书恰似行云流水,草书则似龙飞凤舞,有时候站在他们旁边,看他们如痴如醉的书写春联,我竟然忘了时间地点,恍然之间如梦如幻,被写春联的老师感染,融入艺术的享受之中。他们写的横,就像古木一般,有风骨;他们写的竖,则如挺立的木干,昂然而有正气;他们写得撇,则如钢刀,彷佛有一种杀气与活力;他们写的捺,则如笤帚,有一种秋风扫落叶的劲道;他们写出的一点一划,彷佛不是写字,而是在练一种太极拳,松紧自如,张弛有度,左来右往,自然而且和谐,他们全神贯注,恰似旁若无人;他们运笔有神,似乎全力以赴。他们写出的字,笔笔如刀削,字字有神采。
   我们农村人都喜欢买他们写的春联。大部分内容,都是老先生自己按照过春节的传统写的祝福吉利等对联,也有一些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请老先生写的。我们那时候年龄小,争着去读老先生写的春联,看谁认识的字多。有些字不认识,念错了,逗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两位老师字写得特别好,一位是我村的李明珠老师,他教过我语文,板书写得非常工整;一位是邻村的李文芝老师。后来李明珠老师全家移居县城了,我们两个村里每逢婚丧嫁娶,除了买印刷的对联,都是请李文芝老师给我们写对联。李老师一直写到七十五岁左右,才慢慢不写了。2005年我回到老家,李老师把一本毛笔字字帖交给我,给我说:“我年纪大了,手抖得厉害,以后写对联恐怕写不成了。你接着写吧!”我哪里敢在李老师跟前卖弄。我深知两位李老师对我都非常关爱,但我确实和他们的书法水平相差甚远。但是,由于近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农村人写毛笔字的人不仅越来越少,而且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所说:无论是品德还是艺术造诣,真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由于多年形成的对知识分子和知识的轻蔑氛围,农村的近三代人只对打工挣钱感兴趣,其他的东西,什么传统,什么美德,什么价值观,基本上都是每况愈下,轻如烟云。有那么两三年,只要我在老家,也经常受人邀请,为人家写婚丧嫁娶的对联。自己感觉很不满意,但村里人还认为写得差不多,我也只能丑媳妇见公婆,被人赶鸭子上架了。不管怎么说,只要人家提出需要帮忙,我总是尽心尽力,生怕耽误人家好事,遭人笑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我是越来越敬畏了。和我年轻时候相比,我自己都感觉我和过去判若两人了。
   记得十八岁那一年刚刚考上大学,我回到老家,全村人三五成群地到我家来看望姥姥和我的父母,他们和我姥姥、父母拉家常,还带来很多花生、芝麻、粉条、鸡蛋等土特产,不仅对我关爱有加,而且很多人带的礼物不要都不行。有几天,我姥姥和父母亲一天到晚都要招待来我家的客人。到了那年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来到我家,拿着红纸,带着墨汁,有的还给我买了毛笔,让我给他们写春联。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拿起笔来,饱蘸浓墨,三下五除二地尽情挥洒,连着两三天写了很多春联,大都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辞旧岁载歌载舞,迎新春欢天喜地之类的祝福语言,还有一些发财发财发大财,或者前程似锦,或者攀登高峰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时候,村里的婶子大娘让我给他们几个门上都写上,我一谦虚,说写得不行,他们也不识字,就会笑着说:“不怕不怕,只管写。大过年的,只要门上红红的,有几个字随便写啥都行,写啥都行!”我也就顺水推舟,照着对联书上的吉祥祝福之类的对联,一口气就能写上百幅春联。那时候的我真是太不自量力了。现在回忆起来,脸上还有些发烧,生怕当年的老师还有邻村的爱好书法的人看了笑话我。
   如今的我基本上也不写了,但每年单位的春联总是我操心提前拟好,让人去订做。目前科技发达,印刷精美,不仅有诗意,而且画面感十足,真是诗配画一般地既有意境又有内涵,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只要书上和视频里有,制作出来就惟妙惟肖,精致美观,高端大气。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就是《对联欣赏》,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对联。比如:“古木枯,此木为柴;女子好,少女更妙”,是巧妙的组字,比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寓意“缺衣少食”,比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比如“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再比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等等。原来我是借着书一边看一边抄,后来我自己买了一套四卷本的《对联大全》,有时间也经常翻看,时不时地会为那些优美精致的对联拍案叫绝。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依然喜欢看一看乡下和城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春联和对联,内心却依然简单而且单纯,我就像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赤子,依然对过春节写春联充满敬畏之心。越是经历了风风雨雨,越是对人世间充满热爱。当我渐渐理解人生命运之后,我依然敬畏中国古代人在写春联对联时候的那种神圣感,他们写出来的春联或者对联,是能够经过时间的长河检验的真金,是千古流传的充满智慧和人性的一种风骨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智慧的结晶。
   尽管目前红尘滚滚,社会风气风云变幻,很多人对文化的理解五花八门,甚至对传统春联毫无兴趣,但我依然保持着对春联和对联的热情。看过了很多春联和对联之后,我喜欢古人那种痴心,敬仰他们的风骨。我不仅喜爱“室雅何须大,花香不需多”的文人情调,也喜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的精巧,不仅欣赏“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豪放,也喜欢“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志向;不仅喜爱“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的大气,也欣赏“曾经浩劫心犹壮,历尽艰难志愈坚”的执着。
   我个人依然坚信:一个浮夸肤浅的民族就像没有根基的大树,只有代代相传的忠厚才会更加持久;一个只重视金钱和权力喜欢丛林法则的民族难以融入文明,只有具有慈悲情怀相信善良懂得是非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如果说让我做一次选择,而且只能选一幅的话,我最喜爱的对联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共 2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以春联为线索,串联起了儿时的记忆、成长的经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从乡村私塾先生写春联时的专注与精湛技艺,到自己年少时写春联的青涩与懵懂,再到如今对春联文化内涵的深刻领悟,字里行间满是对春联的深厚情感。作者不仅回忆了那些或有趣、或温馨的过往,还列举了诸多经典对联,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重物质的时代,很多传统逐渐被遗忘,而作者对春联的执着,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春节的一抹亮色,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希望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也能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春联的世界,重拾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化瑰宝,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传承。建议推荐阅读申报精品!【金文编辑:东夷三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2-18 14:34:34
  好文不厌百回读,精彩片段,值得品读!
2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2-18 14:36:27
  我数着页码在岁月里穿行,每个昨日都凝固成琥珀,透明的躯壳内封存着尚未褪色的指纹。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2-18 14:41:32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敬业编辑,祝福老师身体健康快乐写作!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2-18 14:43:17
  精彩的春联,浓墨飘香!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