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饭事记(散文)

精品 【东篱】饭事记(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8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0发表时间:2025-02-19 08:04:28


   我小时候很讨厌吃饭。更讨厌吃“冷饭”。母亲会在大清晨把一天的米饭蒸熟。早晨那顿米饭,打开甑盖,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饭香味,吃起来软糯可口,我们称之为“新鲜饭”。中午和晚上那两顿米饭,虽然加了热,可明显失去饭香,而且发硬,与“新鲜饭”的味道相去甚远,我们称之为“冷饭”。若遇高温天气,冷饭变成馊饭,难以下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一日三餐“新鲜饭”?其实,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也问过母亲,也闹过三餐吃“新鲜饭”,但母亲置之不理。吃“冷饭”时,就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把饭粒撒了。有时引来鸡狗争抢。在鸡飞狗跳中,我被鸡啄了,狗拌了,人摔了,碗碎了。我“哇”一声哭出声。母亲听见我的哭声,吓坏了,忙走出来,大声呵走鸡狗,把我扶起,查看伤情。她抚摸着,吹着,帮我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若出血了,母亲会采来新鲜的苦瓜叶,一边怪责着鸡狗,一边为我敷上,也怪责着我不该溜出。后来,母亲看得紧,吃饭时不让离桌。我只好硬着头皮扒拉着饭粒。我吃饭的心情很不好,也有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我的大姨会来,她会用各种办法哄着我吃饭,她有时会变戏法般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包着“小豌豆糖”。小豌豆糖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因为它是圆形,形如小豌豆,所以称之小豌豆糖。先不说小豌豆糖的甜,就说它的颜色,也足以勾我魂魄。有深红、浅紫、乳白、鹅黄、淡绿……一颗颗晶莹剔透,一颗颗,活活泼泼、蹦蹦跳跳,一颗颗,仿佛会眨眼,会说话。大姨塞一颗小豌豆糖在我嘴里,同时喂上一口饭。大姨就这样一颗糖,一口饭地喂着我。我一边吮吸着糖粒,一边嚼着饭粒,偶尔抬眼偷偷地看大姨。大姨微微地笑,她的脸,栖满了阳光,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美丽。整个世界,流金溢彩。我心里清楚得很,她的温暖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
  
   二
   后来的我才知道,那时没有电,没有电饭锅,靠手工煮饭。手工煮饭是件很烦麻的事,也是一件“技术活”。我清楚地记得,我那时大概五六岁,母亲就教我煮饭。农村的孩子,大多数能走路,就要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首先洗锅,加入半锅水,把米淘好,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烧火。大约十多分钟后,听见锅里发出“吱吱”之声,便要打开锅盖,用锅铲搅动几下,以防米粒粘锅,然后盖上锅盖,继续添柴烧火。待水开后,就不可光坐着添柴烧火了,要一边添柴烧火一边搅动几下锅铲。在搅动的同时,不忘捞出几颗米粒观察成色。若米粒“开花”了,就要停火,拿来笊篱捞起,舀出米汤,腾出锅来放下木甑,注上水,把捞出的米粒倒进甑中蒸煮。从米粒下锅到蒸煮,至少要花去约两个小时。田埂的豆角要搭架,东园的辣椒要移苗,北山的红薯要翻藤,田里禾苗要追肥,猪在闹圈,牛要添草……农人是舍不得花这么多的时间用在煮饭上的。
   看米粒“开花”那是要有经验和眼力的。“花开”不够捞出,蒸出的饭发硬,吃着费劲。若“花开”过度就麻烦了,一般情况下蒸不熟,只听得甑下之水“扑咚扑咚”地响,不见甑面冒气。那一整天,就得吃“夹生饭”了。那时说媳妇,捞一手好饭是好媳妇的标准。媒人说媒时,不忘来一句,一个好妹子,捞一手喷香饭。旁边人也会点头附和着。
   那时母亲煮饭,总吩咐我烧火。烧火是件“苦差事”。若遇不粗不细不长不短的干柴枝,好办,点着火,把柴塞满灶膛,便可坐下休息。若遇粗柴或湿柴,就麻烦了。往往火没着,惹得满屋的烟呛鼻子辣眼睛。若烧茅草和稻草,那就手忙脚乱了,放多了,一灶膛烟压着火。放少了,烧得快,这边烧完了,下一把还来不及续上。火灭了,凑上去吹。“呼”一下,火着了,前额刺痒烧疼,散发着焦糊味。伸手一摸,全是黑色的毛发颗粒。那时,我还不懂火烧眉毛这个词,后来成人,再遇“火烧眉毛”之事,虽不能做到心若泰山,但也不会乱了方寸。当然,烧火也有乐趣的时候。烧稻草时,总有谷穗落在其中,谷粒遇火,噼啪作响,炸开谷壳,露出米花,散发着无法形容的香味。我总是捡起来,吹着气在手上倒来倒去,放一颗在嘴里,又放一颗,总是乐此不疲。有时拿来红薯,偷偷埋在灶灰里,饭熟了,红薯也熟了。我站在场院外,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红薯。家里的那条大黄狗侧着头,很羡慕地看着我,偶尔吸一下鼻子,冲着我摇尾巴。我冲它得意地笑,掰一块给它吃,它记着我的好。于是,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狗是最记恩情、最忠义的家伙,我从伏娥奶奶家门口路过,遭遇大鹅追咬,大黄狗第一个冲出,为我挡在前面赶跑了大鹅。有人急了骂人,总来一句“狗东西”。在此,我想为狗正名。后来,母亲发现我烤红薯,她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多烤几个,分给弟弟,也分给村里要好的伙伴。我们站在野外的风中,蹲在昏暗的墙根下,快乐地吃着,像吃着山珍海味。原来,幸福如此简单。
  
   三
   手工煮饭,费时不说,还费柴草。灶膛可真大,总也填不饱它。大人除了干农活,就是上山砍柴。砍柴冬季好点,若逢春夏季,难了,各种虫子,往头上脸上身上叮咬。我就被土蜂叮过额头,起一个大包,那种锥心刺骨地疼我依然记得,我恨不能把头颅拧下来。有时碰到一条蛇,吓一大跳,拔腿就跑,蛇也吓了一大跳,扭头便溜。那些生长的高大树木,农人说是可做材料的树,如松树、杉树、樟树,是绝对不能砍伐的。还有各种会结野果的树,母亲也是不会砍伐的。如牛奶子、野荔枝、乌饭子、乌肚子。我问为什么。母亲犹豫了一下答,是山兔、野鸡、松鼠、飞鸟的食物。后来的我才知道,其实,母亲呵护的不仅仅是野果树、小动物,在自然灾害的那些年,这些野果也是人们裹腹的宝贝。母亲更是惦念着一种情怀。母亲也不会砍伐会开大朵大朵红花的杜鹃树,也不会砍伐秋天染一身火红的枫树。母亲说,好看,留着。有一次,母亲失手砍断了一根鸡血藤,她再三抚摸着藤蔓,来回着拭去伤口上流出的红色的汁液,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可惜了,可惜了,一味好药,一味好药。母亲可砍伐的是一些矮小的、枝丫纵横的树。如檵木、黄荊、石斑、细柳、冬瓜树。最多的是芦蕨和茅草。晒几个日头,去了水份,叶儿蔫了、红了,收回。
   收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所在的村庄四面环山,群山一蓬一蓬,像无数偌大的蒙古包,呆呆地挨挤着,排列着,搀扶着,交错着。而路,如凌乱细小的绳索,顺着山势从这个山头缠绕到那个山头,祖祖辈辈的人,在这如绳索般的山路上努力地运肥、挑粮、赶集、上庙会,却总也踩踏不出一条大道来。
   我曾经缠着母亲赶一回集,很羡慕集市上的手推车,还有板车。它们有两个塑胶轮子,拉着推着都可以走,而且体积大,能装载很多。我埋怨着我们这里的路连板车都不可通过,我做梦都想山里拥有一条宽阔的马路。
   我们家的柴禾都是母亲一担一担挑回。我能走得动路时,母亲时不时带着我来到山里,看着母亲肩挑手拿的,我的手也不会空着,帮着拿衣服,拿柴刀,看到路边遗落的柴草,捡起抱回家。
  
   四
   说讨厌吃饭也不完全正确,若那餐有合心意的菜,便可吃几碗。可合心意的菜一年又有几回呢?妈妈往往会说,你不要不高兴,现在有饭吃,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你是没吃过“红薯渣饭”。我不知道红薯渣饭是什么,听到“红”字,倒觉那饭应该好看,我心里还有几分期待。后来,在外婆嘴里得知,那是红薯去了淀粉的残渣,叫“红薯渣饭”。加上我也慢慢解知柴米的不易,我便开始习惯了“冷饭”,不再吵着要吃新鲜饭了,也习惯了大人煮什么便吃什么,从来不敢挑剔,也不敢奢望,也不去寄予什么。我心里也清楚得很,事实也不容许我任性或者娇气。
   某日,正值春耕播种时节,也是正值青黄不接时,我家米缸开始断粮了,在这关键时刻,我家的那头大黑牛突然死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哭着哭着,直挺挺倒在床上病倒了。从不流泪的父亲眼睛红肿,一夜间衰老了许多。三月的天,外面春光涌动,处处鸟语花香,可我却感觉生活在无形的冰窖中,冷寒之气裹挟着我透不过来。几天之后,母亲突然起来,上楼开仓,量出几升“双竹粘”。我们心里都清楚,那是家里的种谷,既使不是种谷,母亲也舍不得拿来弄饭吃的,因为它的价格比其它品种要贵几块钱,放平时,母亲是万万舍不得拿出来吃的。母亲默默地褪去谷壳,又默默地淘了米,用一个土罐子把饭焖熟。母亲平静的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样。我被母亲的举止惊着了,不敢问话,甚至不敢多看母亲一眼,我生怕我的某个举止伤到了母亲。饭熟了,母亲把土罐子端在桌上,拿出调羹,招手叫我们姐弟三人过去。我有点不知所措,站着不肯移步。母亲过来,一手拉着我来到饭桌前,摸了摸我的脑袋,告诉我们是“神仙米”做的饭,吃吧。母亲说此话时,依然平静,但我看得出,她那满是慈爱的眼神中藏着无限的心事,我一时之间是无法找到准确的词语来形容母亲那种复杂的心情。也许母亲是“绝望”后的报复性“消费”,可没什么可消费的,就以一种自冠名为“神仙米”为孩子们煮一顿饭吃吧。孩子毕竟是孩子,望着白花花的米饭,闻着满屋子都漫浮着“神仙米饭”特有的香味,我和两个弟弟早已口水连连,心无他顾,急不可待地拿起调羹,大勺大勺地挖着,把还很烫嘴的米饭往嘴里送,嚼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母亲看我们吃得香甜,又切了姜丝和挖了半调羹猪油拌入,那是美味香甜到刻骨铭心的吃食了……
   不一会工夫,一罐子米饭被我们三姐弟一扫而光。我打了个饱嗝,放下调羹。母亲收拾着碗筷,把粘在罐子边上的几粒米饭捏起送去嘴里。这一下子,我意识到,我们三姐弟居然吃掉了一家人的米饭,父亲还在外面干活哩,我们沉浸在猛吃海喝的放浪形骸的欢愉里,忘却了给父母留一口。我的心里有了悔意和难受。
   饭后,我躺在床上,感觉胃里很撑,不管仰天或侧身,都很不舒服。母亲捏饭粒放嘴里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心里的悔意和难受更重了。我也无法想象,我的吃相是多么的丑陋。这些年来,吃饭已经形成习惯,不管好吃歹好,不再吃到满饱,一般半饱便放筷闭囗。
   我现在居住的小区,门口摆放着“厨余垃圾桶”,看到人们把剩余的米饭,白花花的馒头,吃了一半的鱼肉倒入,我就会想起我吃“神仙米饭”的往事来。我心里虽然心疼着这样浪费粮食,但也不无庆幸,我们不仅告别了人工煮饭,告别了丑陋的食量和吃相,而且富裕到可以随意倒掉吃剩的大鱼大肉。哦,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与幸福的事情啊!
   对了,我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居然舍得煮一回“神仙米饭”给我们吃。自从我做了母亲后,我懂了,那一罐子米饭是一颗做母亲的心啊!寄予了母亲愿儿女拥有寒暑不侵的身体,愿儿女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愿儿女拥有安逸富足,无忧无虑的生活。
   现在的我,步入了中年,平生不知吃过了多少顿饭,粗茶淡饭也罢,山珍海味也罢,大都不记得了。唯有那顿神仙米饭却总是难以忘记,以至于我倒剩饭剩菜时总是皱着眉头。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很富裕了,我依然坚持着节俭。我认为节俭永远是一种美德,希望我的儿女和我一样,不搞浪费,让金钱和食物发挥最有意义的价值。
  

共 4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小时候可能胃口很差,不喜欢吃饭,饭分出新鲜饭盒冷饭,自然更不喜欢吃冷的,有时候躲在外面,为的是方便倒掉,倒是被鸡犬盯上,一阵争斗,也受伤。到是大姨有办法,用豌豆粒糖骗人吃饭,感觉大姨脸上的阳光都灿烂。曾经为何总是吃冷饭,原来是电荒,生火煮饭是件麻烦事。两个小时的煮饭时间实在是耽搁农活,只能吃点冷饭将就一下。作者细心观察,发现煮饭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从观察米花上获得了经验。母亲烧饭,作者烧火,烧火是件苦差事,有过火烧眉毛的事,零星的谷粒烧熟的香也诱人,尤其是在碳灰里烤上个地瓜,拿在手上,过街还被鹅狗盯上,分给伙伴吃,吃得如痴山珍海味,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煮饭砍树,费事遭罪,母亲砍树,是有讲究的,爱惜花木,等于义务修剪。搬运柴火,更是累活,没有独轮车,只能母亲靠肩挑,为了生活,吃尽苦头。那时吃饭挑剔,希望有可口的菜。有时候听名字,吊了胃口,喜欢上红薯渣饭。难忘那顿“神仙米饭”,是把种子拿来煮饭吃,孩子们吃得高兴,母亲看得心酸。三人居然吃光了那些神仙米饭,二不给父母留一点。这顿神仙米饭,让作者一辈子难忘,也很有感触,每当空间人们把吃剩的米饭倒进垃圾桶,就心疼。单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似乎只能感觉出粮食对生活的重要,吃饭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部时光之书,特别是在温饱还不能解决的时代,吃饭的故事总是让人心酸。这篇散文,生重点记述了那顿神仙米饭,母亲在春播无望时,忍痛把种子煮饭,满足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这是一种特别矛盾的戏剧性情节,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震撼。好好吃饭,爱惜粮食,懂得饭食的来之不易,这些道理,如果是简单的句子,都不会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变成故事,就有了感染力。作者善于抓住场景回忆,写出吃饭煮饭的往事,传达出快乐,也写出曾经的幼稚。在选材方面,作者是高手,一顿神仙米,孩子们吃得忘乎所以,大人看得却是百感交集,心头泛酸。在布局和表达上,由浅入深,写吃饭煮饭的欢乐,也写吃神仙米饭的欢乐,两个欢乐味道不同,这种对比效果,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精彩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9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19 08:47:37
  这篇散文回忆作者儿时吃饭煮饭的往事,从挑食到对“神仙米饭”的难忘。以生动场景展现吃饭的欢乐与辛酸。选材精妙,借吃饭故事传达珍惜粮食之理,令人深思。 问候湘莉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0:51:09
  我小时候很是讨厌吃“冷饭”,不知善斋老师是不是也讨厌?大人总是说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轮到我们说零零后的孩子们了,那真个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哈哈,时代在发展,人类在富裕。我想,人类一代又一代,永远是一代又一代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是好还是坏,这个又有谁能说得清。感谢善斋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遥握问安,谨祝好!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19 08:50:06
  煮饭,是每日大事,煮饭,有故事,有快乐,有学问。一缸大米种子不能下地播种,春望无望,母亲煮一顿神仙米饭。作者将煮饭写出了特别的味道。这是一篇内容全新的“民以食为天”之作。感谢湘莉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2:40:53
  深谢怀才老师用心编辑,费心润色。怀才老师的呵护与鼓励之情湘莉难忘,再谢怀才老师,感恩遇见!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19 09:21:18
  文中母亲做的这顿神仙米值得继续探究和挖掘,尤其是在母亲病愈之后发生的事情,一定有着很复杂的深层次的心理故事。这一段,是文章的亮点,给我震撼性的一击。记忆中,我的母亲好像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家里仅有一点白面粉,留着招待客人,也是某一天,突然她将面粉做成饼,让孩子们大吃一顿。新颖的题材,不凡的讲述,感动人心。精彩佳作,拜读学习,顺祝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2:55:41
  神仙米,是我母亲自己取的一个名字。我一时之间还真得无法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母亲那复杂的心情。以前的生活很是艰难的,现在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当然,也无需他们去理解,只要他们积极健康向上就足矣!深谢韩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遥握问候,谨祝安好!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19 09:46:03
  一顿神仙米饭,凝聚着深深的母爱,散发着姐弟仨无尽的快乐,也裹挟着作者浓浓的悔意。作者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以小见大,善于挖掘深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好日子的珍惜。细腻曼妙的笔触,穿透光阴的罅隙,折射出唯美与深情。乡愁袅袅的文字,感人肺腑的细节,情韵深浓,感佩才情,问候莉莉,春安!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3:36:05
  香香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为拙作留评。那顿“神仙米”饭,是我这大半辈子吃过最香的一次米饭,也是最痛苦的一次米饭。我家昨天没米了,我跑几家超市问有没有“双竹粘”米,服务员为我介绍了几种,我挑一种最像的,可还是没煮出当年的味道。再谢香香老师,感恩遇见!遥握问安,谨祝春好!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0:07:14
  吃饭,煮饭,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曾经能吃好的米饭,且每餐都是新鲜饭,还真的不容易。我小时候家里也是一样的,早上煮一锅饭,全家人吃一天,中午晚上的饭就叫做现饭了。读湘莉老师的文,让我也想起过去。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3:40:43
  我们这里也会说吃“现饭”。那时的农村,家家差不多,家家一本难念的经。现在好了,好的没边没沿了,可孩子们并不觉得幸福,验证了那句,一代有一代人的烦恼。哈哈。遥握问好草儿姐,谨祝新春万事如意!
6 楼        文友:佳华        2025-02-19 10:30:21
  煮饭,烧火,细节很到位,一看就知道小时候没少干活。文中透着农家生活的辛酸,透着父母对孩子饱满的爱,透着对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文章以小见大,寓意深刻,非亲身体会难以写出。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3:44:43
  深谢佳华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的留评是湘莉前进的动力。以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真个是云泥之別啊!愿孩子们懂得珍惜,懂得生活在幸福中。遥握问侯,谨祝春好!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2-19 10:56:20
  民以食为天,人人都离不开吃饭煮饭。一般来说,在乡村男孩只管吃饭,煮饭是煮饭囡的事,老妹是个女孩,因而这篇《饭事记》就写得特别丰满、到位、有味。我是亲自见证过老妹子的厨艺的,那顿饭菜,至今难忘,真想再到吉安,去尝尝那蹄膀的香味,喝喝那金缨子泡的美酒。拜读大作,问好春天!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3:52:45
  来吧,老哥,我随时随刻都欢迎!我那次搞得饭菜,说实话,没很成功,也许是越想表现,越弄不好,心里很是惭愧,若老哥愿意再来吉安,我还是要亲自下厨,为老哥弄饭,虽然手艺欠佳,我相信老哥不会嫌弃。遥握问候老哥,谨祝一切都好!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19 11:24:02
  无论如何,人必须在考虑里长大,即使在艰难的日子里,更应该寻找我们曾经快乐的影子。人又不能离开故事而长大,母亲的一顿神仙米饭,是典型的杀鸡取卵,但吃得却是惊天地泣鬼神也!湘莉老师的散文很有震撼力,一读入目,抠不出来了……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19 13:58:22
  深谢怀才老师再次为拙作留评。怀才老师不愧是人民教师,很会鼓励人啊,我在怀才老师的一次又一次鼓励中踏上写作之路。在怀才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蹒跚前行。再谢怀才老师,遥握问安!
9 楼        文友:加朋        2025-02-20 15:04:35
  老师的笔触朴实,民以食为天,一个饭食记载的不仅是一种风俗,也记下的年代与亲情。神仙米饭那一笔点睛,让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一起,是泪是醒是觉悟,不愧为神仙米饭之名。拜读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20 15:58:40
  深谢加朋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是湘莉前进的动力。再谢!遥握问侯,谨祝新春好!
10 楼        文友:水中天        2025-02-20 15:19:53
  拜读、欣赏、学习佳作!
回复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2-20 16:00:00
  深谢水中天老师到访留墨。遥握问候老师,谨祝新春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