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迷梦·伤痕(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迷梦·伤痕(随笔)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发表时间:2025-02-20 06:27:14
摘要:原创首发

木石前盟终成天人两隔;金玉良缘落得独守空闺;“情不情”的多情公子遁入空门,雪上空行;荣华富贵与纸醉金迷走向“树倒猢狲散”。终究只是做了红楼一梦。
   或许,这是时代撕开的伤痕。
   几十大板的破风声,呼啸着封建礼教的训诫;几十大板的冷漠,鞭挞着年轻一代的“离经叛道”。宝玉换了打,是因为他不合乎“正道”的种种,是因为他“众浊独清”式的恣意。听得见吗,压在封建戒尺成之下的哭号?看得清吗,隐在层层礼教衣袂下的青紫?许是“天下不肖第一”,宝王终于发觉厚重华丽的华灯下影映出更为厚重的黑暗。黛玉落泪,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却只能化作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榻卧上下,两人并肩看向时代筑起的布满荆棘的壁垒。无可奈何,只能应节而退,以免为其所累。无形之中,封建礼教的这片天幕已然沉沉地压在了肩头,叫人喘不上气,行不得路。
   安分守已于僵化的社会,会慢慢褪尽色彩,“卫道士”总是“牺性品”。追寻自由于幽闭的社会,会困于人世,多情浪漫主义只能落于“四大皆空”。贾府长辈缔造的“金玉良缘”,以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落幕。宝钗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她学会了藏拙于深闺,掩锋芒于心底,“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希望引宝王回“正途”,宝玉却是纨绔子弟,“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他爱诗,却不爱科举的八股。嗤之以鼻于“入朝为官,方为正经”,他和宝钗的共鸣无从谈起。在灰暗沉浊的社会中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他看得见女子当受的尊重,看得见《西厢记》风花雪月间的美好,却也看得这茫茫繁华三千中从无他的容身之所。循规蹈矩的宝钗悄然淹没于平静而沉郁的封建社会的深水,飘然明眼的宝玉隐没于没有人迹的野雪野风。当年轻一代的思想解放与现实金铁相击,便在生活中落下铭心刻骨的伤痕。
   元妃省亲的灯红酒绿从来不会邂逅抄捡大观园的零落狼藉。荣华富贵全似水中月色,风起波漾,便分崩离析,纵使再怎么从碎片中找寻过往的辉煌,也挽救不了大厦之将倾。有人道贾府败于年轻一辈,可探春的改革那般直击痛点,为何无力回天?不过是庶出的血脉不允许执权的资格,不过是尊卑与等级掩去了所有光彩。《红楼》文末,经年之梦破碎,细数善终,一眼便是巧姐。豪门的大小姐,跨过褪色的朱门,走入了朴素的柴门。由仕途富贵砌起的高台,会因为权势腐蚀了根基。只是可笑,高高在上的贵族,唯一的出路是走回“庶民”之间。街头闹市的喧嚣声中,偌大的府院萧条破落,这才是当时社会中最刺目的伤痕。
   伤疤和痛苦会隐没于时光的泥沙,经久的迷梦也终有惊醒的时刻。只是不知那柄称为“礼教”与“规则”的锋刃,是否仍抵在咽喉,引人“向善”?

共 10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紧扣《红楼梦》中封建礼教这一核心主题,深刻剖析其对人物命运、社会结构的负面影响,清晰展现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封建贵族社会必然走向衰败的趋势,使读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宝玉挨打、宝黛爱情、金玉良缘、元妃省亲、抄检大观园、探春改革、巧姐结局等诸多情节,全面呈现封建礼教的压迫、年轻一代的反抗及社会的腐朽,论据充分,内容饱满,展现出作者对《红楼梦》的熟悉与深刻理解。语言优美生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快速把握文章脉络。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2-20 06:40:04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