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现代诗歌 >> 【菊韵】正月民俗(外一首)

编辑推荐 【菊韵】正月民俗(外一首)


作者:莽原散人 白丁,5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发表时间:2025-02-23 09:03:02

【菊韵】正月民俗(外一首) 一、正月民俗
   母亲的剪刀
   裁下一片朱红
   窗棂上
   绽放出春天的形状
  
   油饼在锅里
   翻着跟头
   肉香,从厨房溜进里屋
   在除夕的鞭炮声中
   打了个转
  
   初一清晨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叽叽喳喳
   把压岁钱
   装进口袋
   装进新年的第一个梦
  
   饺子
   面条
   白面糊涂
   在桌上跳舞
   跳进故乡每一个黎明
  
   初二的路上
   走着一串串
   回娘家的女儿
   她们的背影
   像一串串
   红灯笼
  
   初六的夜晚
   舅舅的手
   点亮了
   外甥的灯笼
   照亮了
   整个正月
  
   十五的傍晚
   祖灯
   在风中摇曳
   像一颗颗
   跳动的心
  
   粽子
   在锅里
   翻滚
   翻滚出
   一个圆满的正月
  
  
   二、咸阳号子
  
   在岁月的渡口,渭河的风
   吹过古老的咸阳
   那浑厚的号子,如浪涛拍岸
   从历史的深处,悠悠唱响
  
   “噢~,西岸子的脚哟!”
   那是船工呼喊的力量
   “噢~,上来咧呀!”
   一声声回应,点燃启航的渴望
   “噢~,东岸子脚哟!”
   声音穿过河流,越过山岗
   “噢~,上来了哟哦!”
   这是对生活的热望
   鼓励人们扬帆起航
   “噢~,尻门子紧哟!”
   “噢~山来咧、上来咧、上来咧!”
   这号子,是与风浪的较量
   每一声,都承载着梦想的重量
  
   “噢~(呀!)”
   “噢~(呀!)”
   急促的节奏,如心跳的鼓点
   在湍急水流中,奋勇向前
  
   “抽一袋烟呀!~(解解乏呀!)”
   “抽一袋烟呀!~(做大官呀!)”
   “少骚情呀!~(甭胡张呀!)”
   这号子,承载着生活的烟火
   把一身疲惫甩给调侃
   把未来的憧憬,靠自己寄托
  
   “噢两脚~(噢~呀!)”
   “噢西脚~(噢~呀!)”
   “噢东脚~(噢~呀!)”
   “噢前脚~(噢~呀!)”
   一声呐喊给大地留下脚印
   奋力拼搏给老天一个力量
   扛起生活的重担,向着希望
   传递曾经的顽强

共 8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正月民俗》以蒙太奇手法串联起春节的民俗画卷,艺术特色鲜明。意象选择精准鲜活:"母亲的剪刀裁出春天"将剪纸艺术升华为生命萌发的隐喻,"红灯笼般的背影"以视觉通感勾连亲情温度。诗人通过"油饼翻跟头""白面糊涂跳舞"等拟人化描写,使食物承载乡愁记忆。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从除夕的喧闹到十五的圆满,既有孩童收压岁钱的雀跃,又有祖灯摇曳的深沉眷恋。全诗主旨聚焦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密码——在饺子与粽子的香气中,在灯笼与祖灯的光晕里,传统节俗成为连接代际的精神脐带,彰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二、《咸阳号子》以声音雕塑劳动史诗,艺术特色极具冲击力。复沓的号子句式"噢~"如纤绳勒进文本,形成肌肉记忆般的节奏韵律。比喻系统刚柔并济:"号子如浪涛拍岸"展露雄浑气魄,"疲惫甩给调侃"则显豁达智慧。情感表达跌宕起伏:从"与风浪较量"的悲壮到"做大官"的戏谑,从"奋勇向前"的激昂到"扛起生活"的坚韧,立体呈现劳动者精神图谱。主旨思想超越表层劳动描写,直指民族脊梁的铸造过程——那些"给大地留脚印"的呐喊,既是渭河船工的生命史诗,更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的精神锚点,将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熔铸为震撼人心的力量图腾。 两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2-23 09:04:40
  两篇佳作,推荐欣赏。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莽原散人        2025-02-24 11:40:08
  @莽原散人(杜放)
   《正月民俗》以细腻笔触与丰富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温情的正月民俗图。
   诗歌开篇,“母亲的剪刀,裁下一片朱红”,短短两行,便将剪纸这一传统民俗具象化,把新春的喜庆与期待融入其中,瞬间将读者带入热闹的正月氛围。接着,“油饼在锅里,翻着跟头”“肉香,从厨房溜进里屋”,通过对食物的描写,传递出阖家团圆、共享美食的温馨。诗人还将笔触落在孩子们收压岁钱的喜悦、初二回娘家的热闹、初六舅舅点亮外甥灯笼的温暖等生活场景,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正月里人们的情感交流与传统习俗的延续,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与乡土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凭借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给人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