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一场心的旅途(随笔) ——《西游记》读后感
“只要你心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行路,始于收心。孙悟空头戴金箍,“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是取经之本。白龙马象征着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一意地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便是达到了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就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完美团队便组成了。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自此,这个团队不再纵心,能够踏上西天取经之程。
旅途,持于定心。五行山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压住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下定心猿”,那是定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道:这五个字概括了人的身形心念,所以孙悟空即便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依然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压在五行山下是一种考验,是一颗心的历练与考险。这五百年,风吹雨打磨练了一颗心钢铁般的意志,寂寞孤独赋予了一颗心波澜不惊的定力,放纵的心在巨大压力下学会收回。百年岁月地慢慢冶炼,是一颗躁动的心自我反思、痛定思痛的过程。也正因如此,才让孙悟空即使在团队面临“散伙”之时也要继续坚持下去。只有定心,才能在漫漫旅途中坚守自我。
西行,旨在修心。孙悟空一个筋斗正好是到灵山的距离,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灵山再远也只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一念间。一念可成佛,一念亦可成魔。师徒五人在取经途中“打怪升级”,不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吗?真正的灵山,其实就在我们心中;真正的困难,正是如何战胜“异心”。孙悟空大战六耳猕猴,打死六耳猕猴的正是孙悟空自己。其实哪里有六耳猕猴啊,它的本质不正是孙悟空的“异心”吗?只有消除异心,诚心正意,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前行。而到了西行之路的最后,当孙悟空恳求如来佛祖摘去头上的紧箍咒,却发现无物可摘。正是修心之途中,悟空战胜了白己。真正束缚我们的不是外界因素,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这漫漫取经路,何尝不是一场求索真我的修心之旅?
人生漫漫,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修行者,都在人生这场心的旅途中寻求心灵的净化和提升。一个人,若在经历世事考验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心中也早已成佛。
愿我们在人生修行中能克制欲望,战胜自我,修炼内心,遇见更好的自己。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