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春天】一位老奶奶的命运(散文)

精品 【金文·春天】一位老奶奶的命运(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28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4发表时间:2025-02-27 18:59:52

小时候,我跟着姥姥住在老家。我家东边有一家邻居两口子,按辈分男的我应该叫他老爷爷,女的我应该喊她老奶奶。那时候这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只有三十岁左右,老爷爷非常聪明有智慧,当年曾经在村里有这样的口头禅赞美这位老爷爷的脑子好用:村长加会计,不如某某会算计;会计加村长,不如某某名声响。某某就是指这位老爷爷。从这句口头禅就可以看出这位老爷爷青壮年时期的头脑和能力。这位老奶奶那时候年轻漂亮,是个过日子的好手,村里人都说她,不论值钱不值钱的东西,只要她想要的她家都会有。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男孩。男孩比我小一岁,我们也经常在一起玩。那时候老爷爷家的房子是村里最气派的,不仅是红砖墙,蓝色小瓦一直到顶,而且在房顶上对称装饰了几只白灰鸽子,几只鸽子的正中间是一面铁质的红旗。远远看去,特别气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到处闹地震,我们家乡也在防洪抗震。那时候我只有八九岁,根本不懂得害怕,相反,心里倒有一个坏念头,心里想着,等到地震把老爷爷家的房子震倒了,我去捡那面铁质的小红旗。现在回忆起来,我那时候的邪念是多么无知荒唐而又罪恶啊!老爷爷和老奶奶那时候勤劳能干,家里啥都不缺,老爷爷还是生产队里的棉花技术员,更是非常吃香。在那个缺吃少穿的时代,他家很早就有了当时最为结实耐用的交通工具架子车。在吃饭的时候,他家的生活要比一般家庭要好一些,他家里的菜也更丰盛一些。那时候所谓的丰盛,就是可以吃上西瓜酱豆和腌咸菜之类的,而一般家庭则连这些菜也没有,油盐酱醋都缺少,吃个辣子就馍都很高兴。那个时候,生产队里所有的东西都分配,一家人一年到头分不到二斤油,吃不上两顿肉。
   在他家的西边还有一个院子,里面长满了槐树和野生的菜。老爷爷有时候给我开玩笑,问我:“你现在上几年级了?”我回答:“一年级。”他就故意说:“七年级?七年级的算术能算到100不能?”我就会面红耳赤地说:“谁说七年级了?我说的是一年级!”老爷爷就会故意问:“一年级?那你会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我就说:“会!”他就伸出两只手的10个手指头让我数10加10等于几?我还没有数完,他就会藏起两个拇指,问:“这是多少?”等我急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就会得意地笑起来。我姥姥看见的时候,就会责怪这位老爷爷(因为我姥姥比他年龄大):“你别逗他了,他心眼实。你给他个棒槌他就会当针!”这位老爷爷就会笑着,一摇一摆地走了。有一次,这位老爷爷在他家西边院子里爬一棵老槐树,爬到半截的时候,他停下来,两腿盼着树干,两条胳膊张开,问我:“你能不能上来?”我那时候爬树还是非常利索的,就说能。他说你能不能像我这样手不扶树盘腿停在半空中,我说不能。他就爽朗而得意地笑开了。
   老爷爷和老奶奶家那个院子里长满了灰灰菜和扫帚苗菜,他们两口子经常让我和姥姥去拔,我和姥姥一般不要人家的东西也不去拔,有时候老奶奶就会把拔出来的菜给我们一些。
   他们家正房院子里常年有一个大缸,里面腌的咸菜非常好吃,我有时候就会让他家儿子(按辈分我应该给他叫爷爷的,但小时候我们都叫他名字)给我偷拿一根腌好的胡萝卜或者其他的咸菜。他家里还藏有很多古书,可惜那时候社会提倡知识无用,不仅谁也不重视,而且还要批判,因此那些书都被他儿子撕掉叠成四角的纸牌,和小朋友在一起打着玩输掉了。我也赢过他很多纸牌,拆开后才知道那是《水浒传》的一部分。
   他们家本来生活得顺风顺水,可是在老爷爷三十五岁那一年,突然有一天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送到县医院一检查,县医院的医生说看不了,只有到大城市去看。回到村里,全村的人商量后,决定到上海去给他看病。因为上海有我家一个大伯在上海当处长,可以照顾一下。那时候农村人劳动一天的公分不值一毛钱,哪里有钱看这样的大病。于是队长召集全村人有多少拿多少,全村人凑够了200块钱,派了两个人去上海给这个老爷爷看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回到了老家。这位老爷爷的眼睛从此就失去了光明。听大人们说,是因为这位老爷爷脑子里长了个瘤子,要割掉瘤子,眼睛就会看不见。不割掉瘤子,瘤子会越长越大,不仅眼睛看不见,而且会要他的命。
   老爷爷眼睛看不见了,也不能劳动了。老奶奶那时候正是青壮年,一个人照顾着老爷爷,还要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她就非常不容易了。她既要参加劳动,还要照顾孩子,还得侍候丈夫。由于当年我年龄小,不理解这位老奶奶的苦处,并没有感觉到老奶奶多么艰难,现在回忆起来,真的不容易啊!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好多年都没有回来。有一次我回到故乡的时候,那位老爷爷还健在,看上去身体也健康。他听见我的声音,还能辨认出来。我买了一些东西去看他,他的头脑依然和过去一样清醒。只是因为十几年眼睛看不见,内心也经历了无数的苦痛,变得不再那么开朗,也不再给我开玩笑了。
   这位老爷爷在这位老奶奶的照顾下,眼睛失明后又活了十八年,去世了。这位老奶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劳累和辛酸,虽然风韵犹存,但明显地变老了。
   老爷爷去世后,老奶奶以为可以轻松一些,谁知道自己的三女儿在结婚生下一双儿女后,又得了癫痫病。有时候哭,有时候笑,有时候在屋里吃喝拉撒。老奶奶为了照顾这位三女儿,经常往三女儿那里去,住到三女儿家里,不仅要买些礼物,还要给三女儿家一些钱。这时候他儿子已经结婚有了两个孩子,儿媳妇心里就有些不愿意。时间一长,免不了儿媳妇指桑骂槐地指责老奶奶。老奶奶既要照顾自己的孙子,还要照顾自己的三女儿,因此这个老奶奶的心里一定会有更多的酸楚。只是面对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情越来越冷漠的社会,她有苦无处诉,有泪只能往自己肚里流。
   她的这个三女儿一病就是十几年,花了很多钱,也没有看好病,最后也去世了。自从老奶奶的三女儿去世后,这位老奶奶看上去苍老了很多。很多时候,苦难不在谁的身上,谁就不会觉得疼啊;只有身处苦难之中,才会流出痛苦的泪水,才知道苦难多么伤人。
   老奶奶的伤疤还没有完全痊愈。在她的三女儿去世大约三五年的光景,老奶奶唯一的儿子,只有四十八岁就突然去世了!老奶奶一生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走了一个三女儿,唯一的一个小时候是个宝贝疙瘩长大后是老奶奶的命根子的儿子也走了!老奶奶就是一个铁打的人,她的心也碎了!
   在他儿子去世的那一年,老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经历了这三次打击,头发全部白完了,脸上的皱纹很多,眼神里已经看不到活力,时常眼睛里含着眼泪。村里和她年龄相仿的人越来越少,她很少有个说话的人。她大半辈子要强,一生却遭到这样的磨难,她的内心真的有许多许多的不甘!难道这就是老奶奶的命运?
   在我回故乡去看望这位老奶奶的时候,这位老奶奶本来是一个话匣子,能说会道,非常健谈,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竟然慢慢地变得沉默寡言了。有一次春节期间,我去给这位老奶奶送饺子和大馍,这位老奶奶竟然感觉我很陌生。直到我说出我的名字,她才很吃惊地认出我来。我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面无表情泪眼婆娑的老奶奶,想起我小时候这位老奶奶身材挺拔充满青春活力的样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判若两人!
   老奶奶还在絮絮叨叨地给我说话,我的内心里却回忆着当年的许多往事,内心对她充满同情,却又无法说出如何安慰这位老奶奶的话。老奶奶将我送了好远,我回过头去,老奶奶还在她儿子家的大门口站着,远远地望着我。
   春意料峭的寒风吹乱了老奶奶稀稀落落的白发,也吹落了我忍不住百感交集的泪水。
  

共 30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而质朴的笔触,讲述了一位老奶奶坎坷多难的一生,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性在苦难中的坚韧,读来令人唏嘘感慨。文章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我”的视角,将老奶奶的故事徐徐道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老奶奶家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 ,这些描述为后文的悲剧埋下了强烈的反差伏笔。命运的转折始于老爷爷三十五岁那年突然失明。这场大病不仅改变了老爷爷的人生,也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此后,老奶奶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照顾丈夫和五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苦难并未放过这个家庭。三女儿患上癫痫病,多年医治无效最终离世;唯一的儿子在四十八岁时突然去世,这接连的打击让老奶奶的人生彻底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儿媳妇的不满和指桑骂槐,更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展现了在生活压力下,亲情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在情感表达上,作者并未刻意渲染悲伤,而是通过平静的叙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老奶奶命运的悲惨。这篇文章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过去农村生活的艰苦,人们在疾病、贫困面前的无力,以及命运的无常。同时,也歌颂了老奶奶在苦难中顽强生活的精神,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她始终没有被打倒,这种坚韧令人动容。值得推荐阅读,建议申报精品。【金文编辑:东夷三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2-27 19:01:03
  全村人凑钱去上海看病,却未能挽回老爷爷的视力,这一情节既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和人们面对疾病的无奈,也体现了乡村邻里之间质朴的情谊。
2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2-27 19:01:41
  致敬老师!欢迎各位品读!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2-28 07:35:24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的敬业编辑,祝福老师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2-28 07:36:54
  但愿每个人的命运都能远离苦难!
5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03-04 20:16:10
  经典的散文总是那么接地气,我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
回复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3-05 14:54:45
  谢谢老师,祝福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