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希望】楼底社文化深度和挖掘(赏析)
吴林风老师的第一本新书,《楼底社那一抹风情》,她是一个优秀的乡镇基层成长起来的妇女干部,她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字清新亮丽,用新视野、新思想,在她的细腻的笔触下,作者围绕中国乡村史志的文化地标来进行创作,视觉基点从社会(一个村社)侧重故土家园、楼底社区域、风土人情,深入挖掘乡村风貌、民俗、风情、典故,用自己独到的构思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徐徐拉开,他用自己手中笔尽情抒写乡村振兴的山河之美,当下农村的巨大变化,为一个村庄代言,坚守乡村文化学者的觉悟与担当,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用这样的中国乡村史志教材,鼓舞世人,以文化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值得一读。
楼底社家乡的老宅子,是她一个家族的象征,也承载着儿时的记忆,世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散发浓浓的人间烟火,书中叙说的楼底社的流水席,充满着闽南人的烟火气息,流水席师傅其做法与技艺,高人一筹,由十八道菜组成的精致的流水席,它是楼底社人对天地的敬畏,是吉祥的渴望,对亲朋嘉宾的热诚。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用清新的文字,叙说着“嫁仔姆。做大人,人情世事”等等,把闽南语的“河洛话”的贴切表达,演绎着“亲情、友情、乡情”的乡梦村庄呈现在读者眼前。过往的许多孩提时代的如爆米花、上海糖、她从小儿时的捉迷藏、“救国”、乡土记忆;农耕时代原乡生活里如字号:
“永德号、生川号”等文化符号,楼底社农耕时代的家家户户饲养养“咸水鸭”给鸭子“做号”传统习俗。这种独特闽南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的记中慢慢退去淡淡的记忆,这一抹记忆,通过《楼底社的那一抹情》深情记录也一一呈现给读者。她那广泛的收集、挖掘和深情记录如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卷,可以从中捡来当作珍宝,难以忘忆,她讲到自己文学的心路成长过程。“书虫”读书人要想成为一个作家是日积月累,从量质到质变的创作过程分享给读者,是励志的故事,满满正能量,拜读其大作,因而感动人们。
《楼底社的那一抹风情》有关一个小村庄,她越觉得自己写不完,越觉得它变得辽阔、广博。写着写着,她还发现自己和小村庄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它不仅是生养自己的地方,也是自己文化故乡。吴林风如是说:“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有故乡的人。”让我们在阅读,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获得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启示。
散文大家丰子恺:“你若为爱,生活的哪里都可爱”。文学的道路没有尽头,创作的脚步永远向前,乡梦村庄广阔天地,只要现实还存在,灵感就有不竭的源泉,祝愿:吴林风书写出更有深度、力度、高度的作品。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张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