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浪花·在】如释重负(外四首)(现代诗)

编辑推荐 【浪花·在】如释重负(外四首)(现代诗)


作者:伍培阳 秀才,114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发表时间:2025-03-08 10:24:26

一、如释重负
  
   麻雀,噌噌
   从树上飞走
   枝头鼓动小翅膀,大喜悦
   欢送,告别
  
   “它们已不再需要
   伪装成叶子了”
   檐下,三叔望了一会
   如释重负似地
   转身,回到堂屋
  
   二、三岁的翠翠
  
   吧嗒,掉下一朵
   吧嗒,掉下一朵
  
   三岁的翠翠
   站在丝瓜藤下哭
   她太矮,不能把花朵
   送回花蒂
   檐下的三婶
   嘀咕:这孩子……
  
   三、它也饿了么
  
   天空的云
   响起咕噜声
   它也饿了么
   棚山岭踮起脚尖眺望
   ——晌午了
  
   炊烟缕缕
   牵引着回家的路
  
   四、一朵云依偎湖背岭上
  
   一朵云依偎湖背岭上
   它也会疲倦吗
   他仰头望着
   困惑,迷惘
  
   “看见爷爷回来没”
   “没呢”
   灶屋的奶奶牢骚起来
   “出金子了出银子了
   下午一点多
   还呆在那一亩三分地里”
  
   五、枣树下
  
   啪,一声
   啪,又一声
   枣树下,大伯放下族谱
   拿起蒲扇,仰头看着枝丫
   自言自语——
   总会有些人和物
   熬不到自己的晚年

共 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伍老师的诗歌围绕乡村生活、家庭关系、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等主题,每首诗都有对平凡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总结。《如释重负》可能隐喻某种负担的解除,表达了三叔解脱后的轻松。《三岁的翠翠》描绘了翠翠童年的无助感以及与成人世界的隔阂。《它也饿了么》表现乡村生活的简单和对归家的渴望。《一朵云依偎湖背岭上》反映农村劳作的辛苦和家庭中的等待与牵挂。《枣树下》蒲扇和枣树的意象带有传统和岁月的痕迹,流露出人生一丝浅淡的愁绪。好诗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3-08 10:26:25
  生活即诗歌,在伍老师的指尖体现,欢迎再次赐稿浪花!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3-08 10:28:34
  唯有细腻的心思,才能描绘出如此细腻的诗歌,为伍老师点赞!
3 楼        文友:伍培阳        2025-03-08 11:43:45
  一季阑珊老师中午好!谢谢!我一直在写乡村乡土。也许这分执著终有一天会写不下去,因为太不好写了。
4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5-03-09 10:13:30
  每次阅读伍培阳老师的诗歌,总是似乎能看到池塘边上小草叶子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整个乡村的安详与美丽。伍老师的每一首诗歌都是用生命的视角,在观察着乡土文化的本质与传承,或赞美、或感叹、或惋惜、或追忆。《如释重负》,生活的重负每每都在肩上,又在某一刻放下,生活如此,生命也如此。《三岁的翠翠》,孩子的内心,就是一颗佛心,只有爱,没有功利。《它也饿了么》,简朴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简单,它总是遵循着生命的基本需求。《一朵云依偎湖背岭上》,爷爷对土地的眷恋,对土地的爱,是本能上对传统农耕的不舍。《枣树下》,家族的延续,就是生命本能的延续,社会的现实变革与冲击,城市的发展与乡愁的,是一种无奈、惋惜与追忆。感谢投稿【浪花】,【浪花】有你真精彩!
5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5-03-09 10:33:10
  马斯洛理论提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是一个理论,该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无论是绘画、舞蹈、音乐、文学创作这些艺术创作,都是人在高层次的一种需求。曲高和寡,每一件作品都是创作者内心世界通过某一载体的现实反映。这些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背后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在在创作道路上,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没有鲜花,会给作者带来一种孤独感。只有战胜这种孤独感,才可以达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高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楼        文友:伍培阳        2025-03-09 19:19:01
  谢谢总编点评,鼓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