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伊藤诗织《黑箱日记》(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伊藤诗织《黑箱日记》(赏析)


作者:裴三 白丁,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发表时间:2025-03-08 20:02:56

女同胞的节日,却要来说一部与之相关但却让人异常沉重的片子。这是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个人执导的纪录片,影片记录了她本人2015年遭遇性侵后不断上诉并最终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经历。很多人应该对这部片子有所了解,2018年英国BBC公司曾以此为背景出过一部名叫《日本之耻》的纪录片,这两部片子关注的是同一事件,只不过取材视角略有不同而已。
   这起事件的具体过程我这里就不作详述,简单来说无非就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在求职过程中遭到不良高层男子性侵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事件可能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发生,但这样的事件绝大部分可能因为当事人的沉默而无人知晓,另外小部分曝光出来的最多也就变成一个事过不留痕的地区新闻,而连当地媒体都没兴趣报道的最后难免变成只有身边几个亲朋好友知道的隐密之事。而能像伊藤诗织这起事件这样差不多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的则实属少见,这显然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伊藤诗织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位敢于面对媒体镜头以本人真名告发性侵事件的女性。可想而知这种事情无论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对一位女性来说无疑都需要巨大的勇气,通常情况下,有此遭遇的女性很少会有人主动站出来,毕竟这样的行为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是丢脸之举,而且这种事情一旦公开对日后生活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显然更会让人望而却步。但伊藤诗织不但是勇敢地站了出来,而且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还以巨大的直面生活的勇气一路坚持了下来。她为此抛头露面召开记者发布会,还“自曝其丑”将自己的遭遇写成书《黑箱:日本之耻》。面对世人的种种非议和冷眼,面对权力的各种阻挠压制甚至是威胁,当然还有国内媒体的封杀或集体失语,伊藤诗织始终都没有退却放弃过,正是她自己这种不屈不挠的坚持最终才使得这起事件有了转机的可能。
   2、对方特殊的身份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成了一个对伊藤诗织有利的条件。对方是日本东京电视台华盛顿分社的社长,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好友,他被人称之为安倍的御用记者,不但安倍的个人传记由他执笔,而且2022年安倍遭枪击身亡时也是他第一个报道死讯的人。可以说此人在日本新闻界也算得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这种特殊的身份地位无疑更容易成为媒体及舆论的关注焦点,与之相应的这起事件也就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试想一下如果对方只是个无名之辈的话,那这种多如牛毛的事件显然不太可能会引来如此大的关注。
   3、媒体的推动在这件事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伊藤诗织自己主动召开发布会和后来的出书还是BBC那部随之跟进的纪录片,这些都对这起事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起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也可以说恰逢其时,当时正值全球“Metoo”运动(2017年10月爆发的反性侵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起事件自然机缘巧合地被当成了其中的一个焦点。如果没有这些前提的话,估计像BBC这种世界知名媒体根本就没兴趣报道这起事件。
   当然,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更应该看到另外层面的一些东西:
   1、这起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背景状况让我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在现代与落后之间存在着荒诞的割裂。影片背景交代日本与此相关的性侵法已有110年的历史,这当然不是溢美之词,这话的意思是日本与此相关的法律已经有110年没有任何的改进,2015年适用的法律还是110年前明治时代的产物。日本现行的有关性侵害的法律还是完全基于男性利益基础之上,长久以来女性一直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充满性意味的国家,在这个国家违背妇女意志发生的性关系居然并不能直接认定为性侵害,而且日本长期以来在两性关系上甚至根本就没有性同意这种说法。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日本强奸事件的受害者中仅有4%的人选择报警,而多达75%的人则选择了沉默,同一个统计数据还表明日本成年女性每15人中就有1人遭遇强奸或者强制性交。此外根据2013年一项关于全球强奸案件的调查数据显示,以每10万人为单位,此类案件数美国是35.9件,英国是36.4件,日本是1.1件,而在这个统计中经常被我们拿来当作笑话看待的印度是2.6件。这个数据显然不是在说有没有发生强奸案,这个数据指的是受害者有没有事后报案。以上这些真实数据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与日本这样一个现代国家联系起来,但数据显然不会说谎。而且就在伊藤诗织案得到判决的前一天,一份《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日本在全球153个国家中仅排在第121位。
   2、这起事件最终的判决就社会层面而言显然算得上成功,毕竟受这起事件的影响和推动日本110年来首次修改了强奸法,不但把最低刑期从三年改到了五年,而且更是破天荒地成立了支持性犯罪受害者的基金会。但对伊藤诗织个人而言,这个最终判决所带来的那点迟来的正义显然太不值得一提了。只不过区区332万日元(相当于16万左右的人民币)的赔偿,而且这仅仅只是一个民事判罚而已,这起事件根本就没有上升到应有的刑事判罚的高度。这样的判罚你能说伊藤诗织讨回了应有的公道吗?这样的判罚你会觉得对方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吗?显然没几个人会觉得这是公平公正的判罚。
   3、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这部影片为什么会取《黑箱日记》这个名字。借用影片中负责伊藤案件的那位检察官的话来说:事件发生在私密空间之内,是一个“黑箱”。这个所谓的黑箱是政治权力、司法机构、媒体舆论及社会观念共同制造的产物,被关进黑箱里的东西显然不想让人看到,更别说是让人去揭露它了。想想这起案件中途不得不被迫从刑事案件转为民事诉讼,想想明明有了对对方的逮捕令但执行途中却被高层指使强令停止,想想对方后来那些厚颜无耻的反诉,当然还有那个看起来还算有点良知的检察官借着醉酒不经意说出来的那些明显带有调戏之意的话,可以说这样的黑箱早已有之,要想把它打破谈何容易。
   4、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真正有良知的好人,最明显的就是事发当时正好值班的那位酒店保安。事发时在酒店门口当意识不清的伊藤诗织被对方拖出来时这位保安就曾试图报警,只不过当时他被酒店方给阻止了。而且最后如果不是他主动联系伊藤诗织作为重要证人站出来替她作证,这起事件的解决恐怕并不一定会就此迎来转机。当伊藤诗织在电话中感谢他并替他的这一个人决定表达担忧之情时,这位保安的回答完全展现出了一个普通人真正的社会良知:
   我愿意做任何事去帮助你,你可以提我的名字,没什么比你的遭遇更重要,我没什么可担心的尽管说出我的名字吧,即使酒店想阻止我我也愿意作证,就像我之前说的,对性暴力的惩罚太轻了,我一直觉得这样不对,我也从来没想过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我希望你能为我那天正好在工作感到高兴,我自己也很高兴。
   2015年发生的事情,一直拖到2019年12月18日东京法院才宣判伊藤胜诉,但随着对方提出上诉案件再度陷入僵持,最终这起事件直到2022年7月8日,也就是安倍枪击死亡的同一天(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巧合),日本最高法院才最终裁定伊藤诗织胜诉并驳回了对方的上诉,这场官司对伊藤诗织来说才算是真正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从25岁到33岁,伊藤诗织曾有一次自杀未遂并三次写下遗书,而出于担心遭黑手迫害她更是曾留下“如果有一天我死了,看上去像自杀,请一定要立案调查,因为这绝不是我的选择与归宿”这样的字条。当她站出来面对媒体镜头自曝姓名举报后更是被众多国民网暴被贴上各种恶毒的标签,连她家人的照片也被到处传播导致无法过正常的平静生活。一个女人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就这样被耗费掉了,而且法律上的判决显然并不意味着身心创伤的恢复,她以后所要面对的生活显然是常人无法想像的。这样的抗争如果有意义的话,那牺牲也实在是太大了,这种事情想想就令人深感痛心。但我们同时更应该感到痛心的是众多有着伊藤诗织类似遭遇的女性显然并没有她这般幸运,更多的人不是就此自毁就是从此再也无法从这片阴影中走出来。这是社会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显然还会一次次上演,犯罪者并不会就此消失,而为犯罪者提供庇护的黑箱显然也还会长久存在。
  

共 32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是对伊滕诗织导演的纪录片《黑箱日记》电影的赏析。这部纪录片是伊腾诗织根据自身被性侵经历所写的《黑箱日记》一书拍成的。讲述了2015年,伊滕诗织遭遇性侵后不断上诉并经过长达7年的官司折磨,最终取得了“民告官”的胜利的事件。作者就影片讲述的这一纪实事件,展开闸述,除了对事件来龙去脉予以介绍外,还对实施性侵者的非同一般的身份、被性侵者的心理状态及“黑箱日记”之名以及性侵事件的危害、不可根除的原因等,都进行了针砭时弊的分析,作者对这一事件吃得透,分析得精准,观点鲜明,富有真知灼见,令人敬佩!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08 20:03:25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08 20:03:54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