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把农耕理想放在黑土地上(散文)

精品 【东篱】把农耕理想放在黑土地上(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8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8发表时间:2025-03-09 08:09:12
摘要:乘大巴,一路向北,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遇见肥沃的黑土地,同伴老张兴奋起来,跟我说他的农耕理想,美好的憧憬,这是多么难得的风景。这段故事快一年了,我舍不得放下,记下这充满梦想的旅途精彩吧。


   我始终忘不了去年夏初和我的老乡老张大哥同坐大巴前往内蒙古的一途。没有遇到故事,但不乏精彩。
   老张大哥,当过兵,出过海,种过地,盖过房,当过村干部,他定位自己说,干得有点杂,但是一辈子的老农。所以,他一路上就盯住了内蒙古的土地。这份感情,源自身份,更来自他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递给他一个苹果,他摆摆手;奉上一支烟,他叮嘱草原防火;塞给他一根火腿肠,他拒绝,说,受不了那个味……
   我生气地问,你喜欢什么味?他笑笑,很神秘的样子。
   车拐弯进入科尔沁的代钦塔拉,一展无垠的黑土地里,数台农具在耕地,他急切地招呼司机“停车”,抢着冲进地里,捧起一抔黑土,闻了又闻。拉过我说,我一闻就知这块地长什么好!
   真是无语。“没有火腿肠”的味儿?我要逗他。
   “黑土地属于东北的,内蒙古的土地怎么也这么黑黝黝?”我也捧起黑土,起身扬起,黝黑的土粒,随微风从指缝漏下,一股深藏一冬一春的发酵了的土香味儿,顿时弥漫开来。
   “要不要装一袋带回家?”我撇开了他的提问,直接想说他内心的欲望。他笑了笑说“不过瘾!这不更勾起我的贪……”这个“贪”,从老张口中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令人喜欢的褒义词。
   我抱住老张的肩膀,指向东北方向告诉他:“这里是内蒙古兴安盟,丰富的植被,从东北那边蔓延过来,经过亿万年的涵养,才到了科尔沁,成了如今的样子。每形成一厘米黑土层,需要200-400年的漫长时间……”
   老张说,当年公社的农技员讲课,如果请的是我就好了。我好在恶补了关于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不然,我一个字也说不出了。
   “不懂土地的人,不可深交!”他直截了当,“不过,你懂我。”好在他给了我一个台阶。
   是啊,一路上,我们一直研究山东潍坊的平原土地为什么不种花生,无棣、沾化的大枣为什么也喜欢平原泊地,唐山万亩滩涂为什么不赶快播种袁隆平研究的盐碱地水稻,承德山区的地块那么小,真为留守的老农犯愁……
   这些话题,最符合老张大哥的专业,好在我也种地务农三两年,不然,不配和他说土地。
  
   二
   初夏的科尔沁草原,朦胧的绿色就像漫起了一层绿烟,那绿是浅浅的,就像绿颜料被水稀释,在画板上打了一个隐约的底色,是那种不经意的样子,有点草率,也是铺张,让人觉得出一种款款的流动感。举目四望,山包抱着一片片黑土地,黑土地亲吻着山包,山和土地,都在成长,就像婴儿身上长出的绒绒的毛,眼睛打上去都生怕看疼了它们。十里八里也难见一个嘎查(村屯),和那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邵雍《山村咏怀》)的疏密有致感迥然不同,那么空旷,那么辽远,好像特意腾出这么大的黑土地块,诱引着我们的眼和心。
   老张说,如果把我们老家的村子,隔一个迁一个安插在这里就好了。我问,你舍得离开乡土远走三千里到这里重新建屋安家,垦荒种地?老张说,过去不愿意,现在想。因为都是祖国的土地,哪里都能得到国家的关心,对边地,国家更有扶植照顾政策。
   心已经不安分了。我说你家的农具怎么对付得了内蒙古这么广袤的土地?他说成立专业合作社,耕地的,播种的,收割的……这个不用犯愁。这是老张的“大农业”,早年他当过生产队队长,心中的那种梦想,遇到这片黑土,一下子就获得了展现的空间。
   老张谈到年轻人走出家乡,留下了父母,情感受着折磨。他说,这样的规划一旦变成现实,年轻人就会回到家乡创业的,因为人们永远相信土地。
   再说,像你写文章,动不动就搬来乡愁。老张在大巴车听过我的一篇有声文章,是江山文学主播的声播,于是给我下套子了。他继续说,那些年,在福建当兵,的确想家,没上升到乡愁,只能怪年轻。如果搬到内蒙古,我们就遥望三千里外的胶东老家,那份乡愁比你在烟台读书时的乡愁,更远更浓更有份量了。哦?乡愁还能称得出份量?是啊,为了更好的生活梦想,为了开垦北疆,我们更好地把饭碗装满,这样的乡愁真的是有份量。他特别提到“把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的手里”这句话,端着空碗,等人施舍,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他说到三年自然灾害,饿着肚子也没有向人讨一口饭,尽管那段历史不堪回忆,但那种骨气值得记取。当年,他去当兵,境界开始不是不高,想去部队吃上一个软乎乎的大馒头,但吃饱了后,必须懂得自己的责任……
   老张给乡愁下了一个定义——乡愁,就是记得住自己为什么走出来。哪怕是想改变生活,或者是想让生活体面一些,也是乡愁。命运可能是个诡异的游戏,有时候将一个人拉到黑暗的角落,一旦记起了乡愁,乡愁就会左右着走偏了的命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拥有乡愁,走出来的人才有,但一定是懂得自己走出来的意义。没有乡愁的人,情感是缺失的,99%的人都有,哪怕只是离家三五日,也有,因为他可能想到了我要改变什么,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份美好的赐予。有的人走出来,走回去,只是奔波,没有乡愁。
  
   三
   老张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小麦,他说自己还没有面朝黑土背朝天的体验呢。黑色的土地,金色的麦粒,他懂得这样的色彩逻辑,他跟我提出一个问题,黑土地能不能产金色的小麦?我说高寒高原的经纬度的关系,这里只产玉米和大豆……
   他说,黑土地种黑豆黑葡萄?他在选种,农耕理想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发芽了。从色彩上选择种植的物种显然不合适,玉米是金黄的,怎么就会喜欢生长在内蒙古的黑土地里,无法解释。但他走不出这个肥透透的“黑”字,甚至想到将胶东的红薯栽到这里的黑土中,会成为“黑薯”……他是自己的神农氏,在探索着生活物种的“起源”。
   他从草原边上发现了已经枯黄的狗尾巴草,在微冷的风中摇晃着,他说,只要有狗尾巴草的地方,就什么都能种。我真的不能用我肚子里的一点农业知识来打碎他的农耕理想啊!我想起在江山文学有一个叫“满山红叶”的作者的一篇文章里说他的父亲在大连就试种了春麦,我想到了科尔沁的美食牛肉馅饼,就是用的科尔沁的孝庄皇粮黑小麦做的……我不能用不可能来堵住老张的农耕之路。在有理想的人心中,一切皆有可能。
   他说,老百姓手里有点钱,国家给新移民的村建起房屋,老百姓个人出一点,剩下的事,交给迁移到这里的人去做,领导来这里转一圈,表示关怀,劲头就起来了。围起家园,燃起炊烟,分上十亩八亩黑田,养上20头牛40头羊,让曾经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历史……
   我说,那么多的牛羊看得过来?老张笑道,你写的文章里说内蒙古这里的农户都是在春秋两季把牛羊交给“牧者”放养,交个放养费就可以,必须买上“牧险”,万事大吉……
   老张亢奋了。手上做出点数钞票的动作,眼睛看着我说,夫妻两个坐在炕头上数到半夜,数到手疼……他的农耕理想已经变成了不可否定的现实了。
   是啊,在我的心中,“风吹草低见牛羊”,那只是诗句,是用来读的,用来欣赏的,是用来畅想阴山脚下曾经的葳蕤牧场。老张的理想里,是牛羊满栏,是生活的寄托。
  
   四
   老张让我讲内蒙古的气候,我说三伏天宿在内蒙古的草原蒙古包,没有蚊蝇乱舞,夜晚一只蚊子也没有。这不是传闻,我曾经就住在哲里木镇边上靠近一大片玉米地的民宿里,打开窗子,窗子上没有纱网。他得出一个结论——病虫害会少得可怜。这是农耕最好的条件。真想不到,我只想到气候对住宿的好,老张从老农的角度,想的是播种种地。我觉得我的境界局促了。
   他兴奋起来,绘制了一幅农耕理想图——
   屋后栽上果树,建成“桃花源”。我曾告诉他,我们在科右中旗的路边买到小苹果,另一个名字叫“鸡心果”,是胶东苹果的孙子模样,但很酸甜,口感很好,我不能用胶东苹果在这里不能成活的结论否定他的花果满园的理想。
   在草原的边上,栽上沙棘果。他听我说过沙棘果是果中皇后,富含多种维生素,那样,就用不着吃保健品了。我调侃他想把保健品行业给压下去,他说,变成沙棘果加工,这叫产业转型。
   他告诉我,种地那阵,公社派下一个新品种,种下就期待着不一样的长势和收成,所有的惊喜和兴奋,可以持续一春一夏到深秋。就像大花生变成“一窝猴”(小粒红皮花生),冬天给出外的亲戚邮寄,都能想到接到邮件的又惊又喜。
   在黑土地上建几个十亩大棚。我不敢用低温寒冷来给他的理想降温。我想到在青海湖都能养殖海鱼,内陆的海也成了太平洋。寿光经验完全可以搬到科尔沁来,他这几年在院子里就搞过小菜棚,摸索出了经验,完全有信心把理想放在大草原上复活。
   让老张还有忧虑的是没有集贸大市场。我说物流业的发展,现在时兴的是物流仓储。他觉得应该叫“牧贸大集”合适。在胶东,很多东北人迁来,扭秧歌成了娱乐看点。有了内蒙古的牧贸大集,我们把胶东的石岛大鼓搬来,让草原的马头琴来伴奏……
   鼓乐是可以伴奏的,没有不可能。如此还愁两地的人不能融洽,何愁民族团结不能实现。
   老张时年73了,把一个古稀的老人放在大草原黑土地,居然复活了一颗心,诞生了一个农耕梦想。如果仔细琢磨,有着太多的不现实,会遇到重重困难,但理想的光芒已经辐射到这么远的地方,我也陶醉在他的农耕光芒里,不肯碎梦而出。诗和远方,如果没有生活的预言,诗句会干瘪,远方也会没有色彩。
   快一年未见老张的面了,电话问安,他告诉我一切都好,就是我们一路上的那些梦想,常常在睡不着的时候出现,那些图景,就像活起来,跟着还是兴奋。
   草原很大,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容易让人产生梦想,黑黝黝的土地,本来就是诞生农耕梦想的温床。我这样安慰他。
   老张也感慨,兵荒马乱,想的是逃命。赶上好时代,想的是农耕家园。看电视听专家说,如果失眠就不要强迫自己睡了,失眠个三五晚上,也不打紧,好在有我们的“黑土之旅”,重温几遍都是新鲜的。
   我还告诉他,等过小龙年(蛇年)的时候,送一个礼物给他——老张童话。农耕的童话适合每个热爱土地的人阅读,童话并不是一个专门给儿童看的体裁,它更适合有梦想的人。
  
   2025年3月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我”与张大哥同坐一辆车前往内蒙古的旅途为线索展开描写,歌颂了张大哥对土地的一片无限热爱之情。文章首先介绍了张大哥的人生经历,他给自己定位是一辈子老农,就已经说明了他对土地的情意。当车拐弯进入科尔沁的代钦塔拉时,作者连续用了“抢”、“捧”、“闻”、“贪”等几个动词,将张大哥对黑土地的深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懂土地的人,不可深交”这是张大哥的交友理念,好在作者也种过地,否则作者都觉得不配与老张说话。文章接着介绍了科尔沁土地的辽阔、土地的颜色,老张见到土地就喜不自禁,觉得只要有狗尾草的地方就什么都能种,以至于都想把老家的村子安插过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老张还联想到“我”时常写有关乡愁的文,如果把家搬到内蒙古,那就是乡愁中更乡愁了。文章层层递进,老张觉得“把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的手里”,这是一份应该担起的责任,“我”是感慨万千。老张让“我”讲了内蒙古的气候后,便绘制了一幅理想的农耕理想图,说明了他对土地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里的。很美的文章,语言生动,对话精彩,有着恬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清晰明了的层次结构,质朴的遣词造句中带着浓浓的诗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彰显出作者很深的文学功底。文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老张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对他的无限思念之情。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对东篱的默默付出,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09 08:16:58
  张大哥对土地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读老师的文,总是让人受益匪浅,拜读佳作,祝老师开心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08:36:47
  老张的农耕理想,放在大草原上,是我给他的一个安排,苏轼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老张这样的理想也最好安排在草原上,因为那里广袤。三千里相处,有点也不寂寞,围绕土地,我们谈得欢畅。所以才有这篇小文。希望读者喜欢。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09 08:32:56
  “乡愁,就是记得住自己为什么走出来。哪怕是想改变生活,或者是想让生活体面一些,也是乡愁。”就是这样以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亦有自己对乡愁独特的理解。所以“草原很大,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容易让人产生梦想,黑黝黝的土地,本来就是诞生农耕梦想的温床。”这就是希望,更是热爱。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出了老张对土地的热爱,那是融入血液流动的一种积极。好文一睹为快,祝笔丰。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09:03:03
  收到了金刚指老师的微小说了,老师十八般兵器都会使,十分佩服。 老张对乡愁的理解和定义,的确让我觉得新颖,他的解释,通俗,而且有意义,让乡愁变成一股生活追求的力量。农民出身的老张,自然不肯离开对土地的热爱,甚至是遐想,土地是他的语言,可能离开土地,他就不会说话了。土地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梦想的温床,热爱土地,这是这个人世代的情感。我想写出一个老农民在新时代里对土地的感受。谢谢金刚指老师的美评,远握,继续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岚亮        2025-03-09 08:56:33
  真是山谷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老张是大地的儿子,很鲜话。很喜欢他对乡愁的定义:就是记住自己为什么走出来。此话虽然朴素,却一语中的,一个忘了故乡的人,何来乡愁呢。好文,拜读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09:21:08
  每个人对土地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梦想和情感,受制于人的经历。老张,是真的爱土地的农人,他是专家,懂得土地。我是从老张那听到对乡愁的解释,我赞同。之前,我觉得就是一种情感维系,如此想,是肤浅了。乡愁是记得住自己从哪里来,也是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走出来。谢谢岚亮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期待岚亮老师创作不辍,佳作纷呈!
4 楼        文友:苹风向晚        2025-03-09 09:55:40
  老师写得太好了,词穷。乡愁让我们感情深沉厚重,乡野记忆让我们内心永不荒芜,永远万物蓬勃。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10:07:47
  大草原上是野草春风吹又生,是无际的黑土地,老张的乡愁,要安放在那里,这个格局都让我羡慕。谢谢苹风向晚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坚持创作不辍,写出自己的风采。远握。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09 11:41:25
  黑土地,现在国家有力保护法,至少要10000年的时间才形成。老师的农耕理想,通过和老张的对白,一字一句流露出来,最终表达的是浓浓的乡愁。没种过地的人不懂乡愁,的确如此。真心佩服老师捕捉题材的能力,闲谈中一篇厚实大作成型脑中。拜读学习,顺祝身体健康,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12:00:18
  韩老师家在东北,更能了解黑土地,我关于黑土地的那点知识,都是恶补出的一点点,还生怕有误。1万年太久,应该只争朝夕的啊。哈哈!农耕最简单,确有是最丰富的体验,我们太多的感觉可能是辛劳,不挣钱,但真正跟土地有感情的人,这两点很次要。乡愁也只有放在土地上,才站得住,才持久,我如此看。那一路,我觉得就是老张释放他的农耕理想的一路,我们不寂寞,很开心,我受到了感染,至今难忘。谢谢韩老师留墨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09 12:53:28
  把农耕理想扎在黑土地上,这是多么踏实厚重的理想!作者和老张的对话很有意思,老张对黑土地的情感非常炽烈,就像作者对文字的深情。在黑土地上种庄稼,和在屏幕上敲字写文,多么惊人的相似。物质的丰盛和精神的丰盈,互映成趣。俩人一唱一和,围炉夜话式的闲聊,透着闲趣与睿智。对乡愁的理解精辟入心。好文,恬淡,闲适,温馨,极显真性情!盛赞才思,问候怀才老师,春祺美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15:01:02
  罗老师的点评,太精彩了。一唱一和,我们真的就像演双簧一般。你送给我这篇散文的风格是围炉夜话,也不错,是坐车远行不耽搁说话,风景,黑土地就是我们的话题。我们投身文学,就像老张喜欢土地,有着核对的相似性,的确如此,身许文字,心思付给土地,都是很可靠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坚守,就像老张坚守他的土地。谢谢罗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9 13:05:39
  以旅游为切入点,描写内蒙古的黑土地,更是把一个热爱土地的张大哥,对土地对农耕对农业发展有着刻骨地热爱,理想化的眼光,写得出神入化。学习了!遥祝老师生活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9 15:02:17
  农耕,是古老的方式,也是一种情怀。我们离开土地,可能什么都不是呢。唯有土地是可靠的,因为我们的付出,土地从来不会打折回报给我们呀。谢谢森林老师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3-11 22:01:25
  欣赏怀才抱器社长的精美散文,每读老师的文,总像沐浴春风、春雨一样,徜徉其中,十分惬意,读一遍两遍远远不够,韵味无穷。尤其是写草原风情,更能勾起我的回忆,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时候我仿佛自己就是老师笔下的主人公,何其荣幸,感受那份对生活、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农具是草原农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每一件农具就像农民的孩子一样宝贵,草原农耕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农民智慧的结晶。其实,无论是谁都会对黑土地产生“非分之想”,那是一种对故乡的特有的情愫,仿佛一个孤独的孩子在黑土地上画一个母亲,他躺在母亲的怀里熟睡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已。老师把乡愁写得淋漓尽致,精湛的文笔,深邃的思想,把文学素养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带着文学的梦想回归生命的本真,令如枫钦佩和仰慕。向老师学习,问候春安!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2 18:14:38
  谢谢如枫老师拨冗赐评,非常感动,江山相识,是神交,每一次鼓励都让我感动。多次去内蒙古看医求药,一路漫长,除了注视窗外的风景,再无什么兴趣,但遇到老张,那一路,我们有着说不完的农事理想,我从老张的世界里,看到了农民的美德,他们地土地的态度,就像我们对待书本的珍惜,所以,一路上并不寂寞了,开心得很。远握,谨祝如枫老师创作快乐,佳作不断!
9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15 20:00:0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5 20:06:06
  文章有点墨迹的,纪老师磨目了,远握,谨祝创作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