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黑泽明《八月狂想曲》(赏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个夏天,日本长崎某处乡间。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四个子孙,这些小孩是在奶奶家过暑假的。随着故事展开,我们得知奶奶有一个早年移民美国夏威夷已经离散多年的兄弟,富翁兄弟来信邀请奶奶一家前往夏威夷以好兄妹相认。老太太的两个儿女由此做起了傍上富家亲戚从而改变人生际遇的美梦,四个子孙也因为这一趟极有可能成行的出国旅行而变得兴奋不已,这一大家子人于是就努力说服老太太能答应下来这趟受邀之旅。但面对如此好事,老太太却并没表现出多少高兴的样子。故事很快给出了缘由,原来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的那颗原子弹曾直接导致老太太的兄弟丈夫等一众亲朋好友的死亡。所以老太太此时的复杂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美国这个曾夺去她众多亲人生命的国度显然不会让她有什么好感,而向她发出亲情召唤的兄弟现在却又身在美国已是美国公民,去还是不去显然让老太太颇感为难,于是她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自然也使得一家人的这趟受邀之旅因此而变得不确定起来。
这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八十岁高龄时的一部作品,在他漫长导演生涯那为数众多的作品里,这部作品并不算太重要。但因为一种很特殊的原因,我却十分有兴趣来说说他的这部作品。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挺简单(说实话我个人觉得黑泽明的电影作品故事都挺简单的),同时黑泽明意图通过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也相当明确。这显然是一部反战电影,电影通过对这一家人所遭遇的这种特殊境况的描述从而向世人展现了战争(特别是核爆)给日本人民所带来的长期创伤,这部电影显然是为了表明创作者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那些受难者的同情。对于一个不了解历史或已经遗忘了历史的普通观众而言,这样的一部电影或许真有可能让人为之动容。但我相信这样的观众肯定不会太多,毕竟哪怕世人只要对那段历史有一丁点的了解,这部电影所意图表达的东西从感情上来讲显然没办法让人感同身受。这部电影所采用的视角显然有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怀疑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也有重大的问题。都说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却有国界,虽说任何人都难免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及相对应的历史局限性,但一位如此高龄且受人敬重的著名导演却用这样一种回避历史真相的片面做法来呈现历史,这不但令人汗颜,甚至更令人脊背发凉,我实在想像不出他是出于无心还是骨子里本就是如此。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态度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个施暴者不但没有一丁点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反省却反而只是一味地向世人述说着自己的不幸。虽说任何的战争都无可避免地会造成其中任何一方无数的家破人亡,战争双方的人民作为受害者都值得世人同情。但众所周知的是,当年的那场战争,日本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发起者,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侵略者。这部电影不但只字不提亚洲其它国家人民的创伤,而且也根本不对自己当年的罪行进行任何有诚意的反思而俨然摆出一副无辜受害者的姿态试图博求世人的同情。我相信从感情上来讲这显然无法令人接受,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电影甚至会有可能令后世那些不知情者由此而误读历史。
我们常说不要把艺术政治化,但面对这样一部本身就带着明显政治立场的电影我们又怎么可能不谈政治呢?这样一部明显回避史实甚至意图误导后人的电影必须得有人站出来指出它的问题所在。
而且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怀疑黑泽明拍这样一部电影会没有夹带一点自我脱罪的私心,毕竟要让一个人主动认罪(哪怕是认错)都是一件挺难的事。但像黑泽明这样刻意回避史实只述其苦不究其因的做法再怎么说都令人反感,这显然不是一个有良知的著名导演该做的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与黑泽明差不多同时代的日本著名导演小林正树在这方面就无疑让人心生敬意,有兴趣的观众不妨去看看他的《厚壁房间》以及时近十小时的鸿篇巨制《何以为人》和那部类记录片风格的《东京审判》,这才是一个有良知的导演拍出来的伟大作品,这些作品真的可以说是全面而深刻地把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以及制度的丑陋等等完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小林正树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对于历史事实真正意义上悲天悯人的责任感显然是黑泽明所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