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理发{散文}
一个正月没有理发,感觉头发长得很长了。那么长的头发在骑行中往往都会被风吹得很凌乱。今晚就被家人取笑为“支愣着羽毛的公鸡”,于是我决定今晚就去理。
其实,在农历二月二的那天我就取理发了。当时我在我们小街上转了几家理发店,看到店里都坐满了顾客。那时我在最里面的一家看到人最少打问了一下,老板说是还有一个小孩,可是当我等了十分钟后,小孩之前却又冒出了一个大人。我知道那个老板娘是在忽悠我呢,便推辞说晚饭还没有吃要先回去吃饭了。当时那个老板娘竟然说,那不要紧,她们也没吃,等会儿和她们一起吃!当时我真是晕死了,现在还有这样挽留顾客的?吓得我赶紧从那家出来,头也不理了,直接回家……
今天晚上依旧去小街上理发。虽说我现在住到了城里,可是思维依旧还是农民。为啥这么说?因为我的消费观念依旧是个农民的观念,那就是凡事消费就首先考虑价格,太贵的咱不去。
就像理发,我们小区附近理发的价格真是三六九等,贵的有三十元理一次平头的,还有二十的,还有办卡的一次划到十五元的,最便宜的就是小区北边的这条小街上,那是我们乡镇价格十元理一次。
说起平时理发,我都是在去单位的路上果林场菜场的那一家理。虽然也是十元钱一次,但是女老板理得特别地认真,一个平头都能推老半天,对着镜子是左端详右察看的。都说剃头三天丑,可是在那里剃完了却觉得蛮好看的。倒底是理得发好看,还是老板娘好看?这个不能枉议。
今天的头发太长了,我实在等不及再到那里了,于是就只能还去小街。在小街入口处的两家,顾客盈门,店铺里坐满了男男女女。那都是等候理发的人,要是在那里排队都不知道今晚能不能挨上。于是我继续往里走,到了丝度那家,只有一个顾客,那个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先前我曾在他家理过一次,老板手艺还行,价格可是特别地便宜——八元,可能是刚来开门市打得特惠。现在价格上调了,也和其他家一样。我就看人少不用等,便推门走了进去。
老板见有客进来,朝我点了下头继续忙,我则在一边等候。那个顾客要求还蛮高的,理完了发,又要刮脸,一会儿又说边上推短了,一会儿又说脸刮得疼了。老板那是全力侍侯,只到他满意为止。结账时收了二十元。想想也是,人家顾客干嘛不提要求?就那么点工夫,老板就赚了二十元,钱可也不是这么好赚的。有几个像我这样不太要好,每次理发都是要求马马虎虎……
老板先是给我洗了头,洗的时候我就感觉水都进了我耳朵了,我赶紧让他把水放小点。洗毕坐到椅子上开始,剃了一会儿,老板问我两侧是要光的,还是要留发,是要大推子推,还是要小推子推。呵,一听老板这发理得名堂多上档次,难怪价格要从八元调至十块呢!
读到此处,读者老爷们要发问了,你怎么就那么关心价格呢!?是啊!我当然关心价格了,因为我出身贫苦,知道钞票来得不易啊!我秉持得是“宁叫有时思无时,莫让无时思有时”的生活理念。前后花了十几分钟吧,我的理发就结束了。我也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说了声:“还行,谢谢!”
从理发店出来后我想,理发虽然是毫末技艺,但只要服务态度认真,讲究手艺,依然是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