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江山世代永固(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江山世代永固(小说)


作者:梅林臻 秀才,140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0发表时间:2025-03-15 17:45:05
摘要:【原创首发】凶残的马步芳反动势力为邀功请赏,庆贺攻城胜利,将董军长头颅割下,悬挂城门示众,还装箱运送到宁夏准备向南京政府炫耀战绩。 董军长牺牲后,红军将士悲痛难言,纷纷挥泪吊唁;噩耗上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悲痛万分,难以接受这个痛彻心扉的坏消息,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追悼大会,深切缅怀我党我军的这位优秀指挥员。

【江山·见证】【心灵】江山世代永固(小说)
   巍巍祁连山下,潺潺黑河水畔,有一座风景秀美的西域古城,她静静地矗立在河西走廊的中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烈日的余辉下闾阎扑地,雍容华贵中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阡陌纵横的街巷在彩旗招展中旖旎缱绻,通衢广邑中展露着西域风情的勃勃生机;络绎不绝的车流像条蜿蜒盘旋的游龙,霓虹闪烁中漫布着人间烟火。
   如果不走进那座庄严肃穆的西路军烈士陵园,人们或许很难忆记起穿越历史长河的硝烟迷漫,更不会凝神触情徜徉华夏文明的赤诚悲壮。
   时代发展的脚步赶超着大美河山的浮沉缄默,美好幸福的追逐憧憬着未来生活的万千期许,淳朴善良的人们在用别样的忠诚担当战天斗地,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用辛劳不易的默默奉献讲述着悲壮泣苦的云烟往事。
   这就是西域边陲古城高台,它曾是汉唐遗风遗韵的发祥地,出土于骆驼城遗址、许三湾城墓群的壁画砖彩、木器版画、简牍丝绸见证着华夏的文明;它曾是民间杂技竟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秦腔獠牙特技表演、通背捶、八虎棍、黄河灯阵、高台铁芯子等民俗文化展现着古城的风情。
   在这座满藏历史厚重与现代文明的时尚街区,坐落在高台县城东南角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像一座镶嵌在白山黑水间的恢宏灯塔,静谧中略带着沧桑,繁华中满布着悲情。庄严高耸的红西路军纪念碑肃穆沉寂,通天拔地气吞寰宇,如一柄锋芒毕现的利剑,尽显着降妖战魔的担当;苍松翠柏簇拥,青砖黛瓦垒砌,让碑身正面最上方的中国共产党党徽花岗岩浮雕突兀灵动,熠熠生辉,映照着由红三十军政委、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的“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十五个鎏金大字慷慨激悦,雍容遒劲中浸透着风骨悲壮。
   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困苦地行走在这片熟悉而又悲情的土地上,张解放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滚烫炙热的泪珠像幕幕湍急咆哮的飞瀑,翻涌外溢无法控制,更像股股混沌迷离的沙尘,堵塞侵袭视线迷离模糊,几尽眩晕,频频驻足,若不是工作人员搀扶,那天悬地转的悲凄亦如同收神撤魄般,要将张解放摔落在这光洁平整的纪念广场。
   步履蹒跚,行动迟缓,伴随着低沉凄凉的哀乐,张解放一步一趋地踉踉跄跄地向纪念碑走去,那看似平整宽广的纪念广场就如同深沟涧壑满布,亦恰似刀锋剑林难行,颠簸颤抖的身形夹杂着滴滴滚落的泪花在残阳夕照中更显沧桑憔悴,从张解放抽泣哀嚎的痛伤中亦能够感触得到这位耄耋老人的内心煎熬。
   行进至纪念碑基座不远的地方,张解放骤停肃立,眼噙热泪仰望着纪念碑无语凝噎,端详良久,泪目圆睁,青筋暴露的皮肤从脖颈到发梢鼓胀涌塞,像一位位攻城略地的兵士激情洋溢,又像是一个个游离失落的孤魂悲恸难安,紧闭着抖动的双唇挺立凝望,就好似威严悲怆的痛苦表情之下有万千喧泄将要爆发,若不是老人刚强硬撑,倾刻间就会山雨欲来,山洪俱袭。
  
   二
   “老军长,老战友,我来看你们啦……”,突然,随着一声山崩地裂般的怒吼,情绪无法自抑的张解放失声嚎啕,巨大的声响在宽垠的广场上空回荡,那种肝肠寸断的缭绕,飞奔碑身,穿越松柏,冲向云霄,以排山倒海之势漫布四野,飘向遥远的天际!
   仿佛时空倒转,光阴重归般,伴随着穷尽心神的哀伤哽噎,张解放纵驰着焦灼悲怆的思绪沉沉地游弋追忆,无尽地悲凄留恋于那不堪回首的峥嵘岁月。
   “指挥部,指挥部,我部路遇湘粤敌军猛烈夹击,腹背受敌,请求火力支援……”正在机房值守的张解放突然收到前方吃紧的电报,不敢有丝毫懈怠,迅即将电报呈奉给在一旁托腮凝视作战地图的董军长。
   “命令第十三师第三十七、三十八团迅速组织兵力营救,务必保证三十四师安全渡江!”已经五天没有合眼的董军长看到张解放送来的加急电报,眉头紧收,神情肃然,十分急切地手指地图,快速有序地安排部署救援命令。
   尽管是深夜,屋外依旧飞机轰鸣,枪炮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大爆炸声夹杂着狼烟遍地的哀嚎哭吠响彻屋脊,那穿堂绕梁的刺耳声和“嘀哒嘀哒”的急促发报声迷漫在临时搭建的作战室内,给这个本就繁忙的指挥中枢凭添一种异样的紧张慌乱。
   但,神情威严的董军长仍旧是那样的沉稳练达,又是那样的睿智沉稳,消瘦苍白的脸颊上本有的辛劳疲惫全部转化为凝神专注的未雨绸缪,那红肿淤青且满布血丝的眼眸中灵光游走,曙光满藏,遍布着智慧力量。桌边由张解放端放的野菜地瓜汤依旧冒着腾腾热气,催促董军长多次,也没有见心中敬畏的老领导进食。
   “军长,都两天没有进食了,抓紧把这碗菜汤喝了吧!”发完电报的张解放再一次关切地催促道。
   “吃不下啊!红五军团的战友们都是我从宁都起义战场上带回来的,尤其是我那宝贝师长陈树湘,这是我们红五军团的优秀人才,打仗殿后不能没有他啊!”稍稍侧目回望了张解放一下,董军长迅即将目光回撤到略显褶皱的巨幅作战地图上,略有沉思地回应道。
   张解放不再吱声,凝视着这位大爱藏胸的老领导,心中充满着无限的钦佩敬仰。
   在军中,董军长的威名和事迹早就震惊四野,传遍内外,好多遐迩远扬的传奇传闻都像是怪异莫测的神话故事,不断通过战友们的口耳相传,化蝶成茧,演绎成励志功成的军心激励。
   这位战功卓著的董军长,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跟父亲习武,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称号。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并任国民联军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三十六师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军长任改编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二十六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二十六路军被拉上战场,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
  
   三
   面对反动无能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董军长痛绝失望,多次会议上阐述立场,划清界限,并拒绝蒋介石下达的“围剿”苏区红军的作战命令。面对优渥的物质待遇和国民党高额奉禄不曾动心,怀揣救国图强的民族大义,毅然决然发动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和赵博生、季振同、黄中岳等一起,率第二十六路军1.7万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军长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红五军团总指挥。
   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成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这次起义不仅在国民党营垒内部产生了巨大震动,给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而且增强了红军力量,红一方面军由第一次反“围剿”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6万多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起了重要作用。
   思绪跟随着董军长的传奇经历跌宕起伏,敬仰伴同着董军长的家国情怀升腾高涨,张解放兴奋难抑,激动满怀,边盯守着值机台,边观望着董军长的背影愣神发呆。
   “嘀铃铃,嘀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段游弋奔驰的思绪,张解放收整心绪,迅速接握起电话。
   “指挥部,三十四师脚山铺一带遇袭,救援受阻,正顽强抵抗,目前联系中断,师长李树湘下落不明。”听到救援受阻的消息,张解放有些茫然,匆匆俯身向董军长报告。
   “十三师,十三师,命令你部继续沟通联系,组织专门力量营救突围,一定要最大限度保护抢救三十四师有生力量。”接过报告的董军长心情十分凝重,不愿意闻听这样的结果,立即回播电话命令道。
   暮色渐退,曙光乍现。面对疯狂围剿的国民党反动派不择手段的围追堵截,红军将士誓死不屈,直面数十倍的装备精良之敌,浴血奋战,顽强战斗,经过连续三昼夜的奋力抵抗,总算护卫中央红军总部渡过长江,一路北上殿后,用英勇无畏的凛然气节守护保卫着中央红军的指挥中枢。
   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董军长身先士卒,亲临近战,率部在南雄、水口吁增援红一、红五军团,手持大刀亲临一线,击溃国民党军队的突袭猛攻;北上宜黄、东安,进军赣东、闽西的黎川、建宁、泰宁,次次战役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长征史上无法复制的传神奇迹,在中央苏区隆重纪念宁都起义胜利一周年时,毛泽东主席赞赏盛夸,称他是卓越的指挥员,常胜将军,并将象征最高荣誉的红旗勋章别在董军长胸前。
  
   四
   面对艰苦异常的苏区环境,董军长没有悲观绝望,而是与官兵们同吃同住,清廉自律,严格要求,从不以军团长自居。为解决供养补给,他主动将从旧军队中积蓄起来的几千元大洋无偿捐献给党。毛泽东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感动,亲自到红五军团,找到董军长并告诉他,“对党的忠诚我们都能看到,也看得清清楚楚,你过去节约下来的钱就不要全部上缴,寄一些给家里,留下一点给自己用。”董军长却说:“革命了,我把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毛泽东主席紧紧握住董军长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赞赏道:“我们的革命是艰苦些,要钱没钱,要粮没粮,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觉悟起来的人为革命捐资助红啊!”
   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营造西北浓烈的抗战局面,找通国际路线,作出先取宁夏,后取甘西的战略部署。1936年10月,红五军团西渡黄河,与红三十军、红九军共同组建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建立河西根据地,适时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董军长所部依旧担任后卫,占据永昌、山丹,全力对抗装备精良的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骑兵部队。
   1936年底,董军长率部西进,先攻打临泽县城,守城敌军闻听董军长威名,纷纷缴械逃窜,临泽一役大获全胜,既鼓舞军心士兵,也给盘踞多年的马步芳、马步清反动势力沉重打击。
   部队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俗有“锁钥咽喉”之称的高台县城,逮捕大恶霸王天佑、卢怀植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兆德。批斗大会上,董军长兴致高昂,热情洋溢地号召群众组织起来闹革命,求解放,支援红军。会后,分发卢怀植的当铺,打开恶霸粮仓放粮,帮助人民群众组建抗日政府,成立贫协委员会,动员当地青年成立抗日义勇军,将愿意改编的民团编入红五军团。
   正当高台人民欢心雀跃,热烈庆贺来之不易地幸福成果之时,马步芳派马彪、马禄、韩起功等五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和炮兵团、民团等约两万人围困高台,切断红五军与临泽县城的联系补给,并以一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张掖县)的红军主力,企图消灭红五军团。
   1937年1月12日,敌人调集8倍于守城红军的兵力,接连不断地向高台城发起猛烈攻击。先是用炮火轰击城墙,并用燃烧弹袭扰守城红军;打开缺口后,抬着云梯直扑猛攻,挥舞马刀砍杀,调集机枪扫射,守城红军把守缺口,英勇与来犯敌军拼刺刀阻击,反复冲杀,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高台城墙高不到两丈,下宽上窄,由土夯垒筑而成,很难组织火力掩护。经过数夜激战,人困马乏,弹药严重不足,战斗力损伤贻尽,形势越来越凶险严重。
   危急时刻,女同志、炊事员饲养员和机关人员都爬上城头迎战;没有子弹,就用大刀枪刺拼杀,有的红军战士还用石头砸,用双手抓,用牙齿咬,用尽气力与敌军殊死搏斗,一些英勇的红军战士甚至以命相搏,抱着冲锋突袭的敌人滚落城下同归于尽。
  
   五
   面对凶险残暴马家军的疯狂围剿,董军长准备组织力量突围,但就在此时,接到政委黄超派人送来的信笺,说总部命令,一定要守住高台城,打通国际运输线。
   军令如山,董军长马上组织营以上干部在高台城东的天主教堂召开动员大会,命令将士人在阵地在,誓死与高台共存亡。
   八天八夜的浴血奋战,守城战士始终信念如磐,不畏强敌,用瓦块、石头同敌军厮杀对抗,一次次阻击敌人攻击。但,危机时刻,收编民团中的一些士兵倒戈反水,偷偷将城门打开,一时间,疯狂肆虐的敌人如潮水般涌入,红军将士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董军长带着警卫员、司号长边打边退,从东门以北的城墙逃脱。
   面对恶狼般涌来的敌军,董军长拖着负伤的左腿,半跪着手握双枪阻击敌人,掩护战友安全撤离,最终弹尽粮绝,壮烈殉职。
   凶残的马步芳反动势力为邀功请赏,庆贺攻城胜利,将董军长头颅割下,悬挂城门示众,还装箱运送到宁夏准备向南京政府炫耀战绩。
   董军长牺牲后,红军将士悲痛难言,纷纷挥泪吊唁;噩耗上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悲痛万分,难以接受这个痛彻心扉的坏消息,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追悼大会,深切缅怀我党我军的这位优秀指挥员。
   斯人已逝,万古流芳。英雄的董军长在举国悲恸的哀思痛别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的英名就如同光辉日月般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用一种无声伟岸的赤胆忠诚激励鞭策着红军将士继往开来,继续为解放新中国、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前赴后继。

共 63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述西路军英雄事迹的小说作品。作品以西路军老战士张解放拜谒西路军烈士陵园为题,从描写祁连山下大美风光入手,引出了西路军杰出将领董挔振堂的英雄事迹,将读者带到了如火如荼的往昔岁月中。作品讲述了黃振堂充满传奇色彩和悲状情怀的一生,从宁都起义的毅然抉择,到长征途中的浴血奋战,再到高台之战的壮烈牺牲,他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的忠诚与担当。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西路军精神的生动体现。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3-15 17:46:23
  拜读梅老师精彩作品。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5 19:53:46
  谢谢老师辛勤编辑和精美赞赏,周末祝安,祝老师快乐永远!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3-15 17:47:59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5 19:52:40
  谢谢老师关注支持,祝您安康常伴,幸福永远!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3-15 17:48:47
  恭祝创作丰收,多出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5 19:51:55
  谢谢老师鼓励,祝您周末快乐!
4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5 23:47:10
  西路军是执行中央命令的英雄部队,也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曲悲歌。去年深秋我去额济纳看胡杨林,曾途经高台,因赶路错过了。今读老师大作,亦是弥补。好小说,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6 05:45:35
  谢谢岚亮老师的精彩赞评,感谢您周末费心润笔审阅。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凄苦的苦难抗争史,从他们建军之初就意味着更多的不测,冯玉祥下野后被国民党改编,后安排剿共,后京都起义加入红军,一路上从二万多人殿后,充当铁流卫士,在高台血战中不足三千人,师长们没有一个幸免,尤其是三十四师更为泣苦。再次至谢战友老师的精彩赞评,祝您周末安康!
回复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4 18:18:00
  谢谢岚亮老师的精彩赞评和关爱鼓励,创作的幸福快乐莫过于得到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和鞭策鼓励,老师悉心审阅和认真严谨,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向老师学习,向老师致敬。愿老师安康乃馨,幸福常伴,创作丰盈!
5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3-16 16:14:51
  拜读梅老师佳作,深感震撼!文笔隽永,功力浑厚,场面描绘波澜壮阔,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若没有过深的文学功底和精深的史学造诣是写不出如此出类拔萃的经典之作的!欣赏学习了!谢谢梅老师的优秀小说!
回复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7 10:15:34
  谢谢老师的精美赞评,先祝老师周一快乐,幸福美满。感恩江山平台,感谢通过文字与老师互动相见。愿老师每一天都快乐开心,幸福永驻。愿老师通过江山平台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回复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4 18:18:26
  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和关爱鼓励,创作的幸福快乐莫过于得到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和鞭策鼓励,老师悉心审阅和认真严谨,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向老师学习,向老师致敬。愿老师安康乃馨,幸福常伴,创作丰盈!
6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3-22 16:45:08
  精彩的文字把我们带回了那硝烟弥漫的岁月!读完之后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哪有什么今天的岁月静好!铭记英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4 18:19:18
  十分感谢老师的关注赞评,向老师学习!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和关爱鼓励,创作的幸福快乐莫过于得到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和鞭策鼓励,老师悉心审阅和认真严谨,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向老师学习,向老师致敬。愿老师安康乃馨,幸福常伴,创作丰盈!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31 22:13:04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2 09:04:24
  感谢老师的关注光临,有老师的鼓励真好。愿老师在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帮助指导,也希望老师多多指正指教。愿老师安康常伴,幸福常随,开心创作每一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