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家的味道(散文)
一
那年,我五六岁的样子,刚刚有了记忆。秋收后,队里分了粮食,母亲将分到的麦子磨了面粉,准备包饺子吃。
我在家门口的树下玩耍,捡地上飘落的树叶。树叶是黄色的,我身上的布褂子也是黄色的。因此,我觉得黄色是最好看的颜色。母亲喊我回家吃饭,我扔掉手里的树叶跑回家。
家里,矮木桌上放着几碗刚出锅的水饺,还冒着热气。我爬上土炕,抓起筷子狼吞虎咽吃起来——那样子,怎么也不像那么小的年龄该有的。父亲怜爱地看着我,将他碗里的几个水饺拨到我碗里,母亲赶忙阻止父亲的做法,还说:小孩子不能吃太多。可碗里的水饺没装满,能数得出个数——一年里,吃水饺的次数也能数得过来。
又一个春天里,我们搬新家了。我长大了一岁,像个小大人,手里挎着篮子,里面放着碗筷。原来的房子是借住村里的——临街,房间小,没有院落,出了门就是街道。新房子宽敞明亮,有着长长的院落,我可以自由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春风和暖,土地松软,小草已冒头。父亲脱去厚棉衣,站在院子里,手里抡着铁锹,开始平整土地,将碎石瓦块一点点清理出来,再仔细地将土块拍碎,使每寸土地变得平整均匀。做好畦埂后,在里面划出一条条等距离的浅沟,手里捻着蔬菜种子,均匀地撒进浅沟里。再覆上一层浅土,过不了几天,种子就会发芽,钻出地面……
我每天都会蹲在畦埂旁看上一会儿,盼着种子快点发芽。母亲说,等韭菜长出来,包饺子吃。在一个小孩子的心里,没有比饺子更好吃的东西,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入秋后,割下当年最后一茬韭菜,然后,在畦里铺上一层细沙做养护。等到明年三月间,韭菜苗忙不迭地纷纷钻出地面,紫色的根,绿色的叶子,隔得老远,就能闻到它特有的香气,看得人心里欢喜。最后一茬韭菜,舍不得全部吃掉,便在院子里挖上一个浅坑,将韭菜整齐地码放在里面,覆上一层细沙,就像盖了一层被子。等过年时,挖出来吃,鲜美的味道一点不差。有了韭菜做馅料,年三十的饺子一定可口鲜美。
母亲在这个冬天里显得格外忙碌,常常出门就是一天,见不到人影,好像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父亲不会做饭,父女几个显得恓惶,丢了魂儿一样。平日里很少走动的奶奶,颠了小脚来家里,帮我们做饭吃。从奶奶和父亲愁云密布的脸上,以及两个人小声的谈话里,我感觉有什么要紧事情要发生。
眼见快过年了,村里人家开始备年货。每年这时候,母亲会吩咐父亲,挖出埋在院里的韭菜,准备年三十包饺子吃。再去集市上买些年货,日子虽艰难,一家人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没有母亲的吩咐,父亲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屋里屋外地打转,显得心神不宁。好在,母亲终于完成了那件重要的事情,留在家里开始忙活过年。父亲的脸色依然不好看,好像有许多心事压在心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年三十照例是韭菜馅的饺子,刚出锅的饺子冒着热气,韭菜特有的香气弥漫在屋子里——只闻这味道,就让人食欲大开。母亲匆匆忙忙吃了饺子,放下碗又坐到缝纫机前。这些日子她一直在外跑,我们过年的新衣服还没做好。母亲个性要强,就算熬个通宵,也要把衣服赶出来,第二天一早让我和妹妹穿上,美美地去给城里的外婆拜年……
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转眼间又到了春耕时节。
每年这时候,母亲会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地里干活。我虽然年岁小,却知道自己家有几块口粮田,而今,村里收回了母亲、我和妹妹的口粮田,全家人只剩下父亲一个人的口粮田。
这时我才明白,去年冬天母亲为何事奔波,父亲为何愁眉不展,和奶奶两个人说悄悄话。一个人的口粮田,养活一家人,显然是不够的。母亲是知青,没能回城,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将我和妹妹的农村户口改为城镇户口,希望我们长大后能做个城里人。户口的改变,在父亲觉得,不仅是失去土地,更害怕失去我们。父亲的内心是孤独与纠结,担心与忧愁交织在一起,而这些,又哪里是我们小孩子能懂得的。
每个月,父亲都会去一次城里的粮店,买一些糙米回来。我们这里多是旱田,适合生长小麦、玉米、花生和豆类,很少种植水稻,因而,大米显得稀有些。糙米口感差,价格上便宜一些。父亲每次进城,母亲都会站在门口的树下,一次次朝远处张望,直到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才放心地走回屋里,忙着给父亲热饭吃。
仅靠父亲的口粮田,是不够全家人吃的。父亲在村外垦荒,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手上的老茧厚了几层,才将荒地变良田,全家人不再为吃粮发愁。父亲不再去城里买糙米,糙米饭的味道着实一般,我还是喜欢吃水饺。
三
那个树下捡落叶的女孩长大了,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了。
远方是什么呢?是新奇,是希望,是美好,是梦想开始的地方。父母没出过远门,不知道远方有多远。他们在为即将远行的孩子担忧,为那几千元的学费而发愁。和母亲商量后,父亲去了城里,找小姨和舅舅借学费。
八月里的天气,燥热还没退去,树上的蝉鸣声,从早到晚无休无止。母亲站在树下,像从前等父亲从城里买米回来,望眼欲穿,蝉鸣声让她显得烦躁。父亲回来了,将自行车放在院子里,闷头进了屋子。母亲默默跟在后面,两个人在里面小声地说着话,从未流过泪的父亲,眼睛有些发红。小姨和舅舅的日子也不好过,学费没借到,父亲的心里不是滋味。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再苦再难的日子,父亲都没低过头,可这一次却让父亲无能为力。
村里人知道我要去远方上学,给我凑齐了学费。他们的日子也不富裕,乡邻们善良质朴的情感使他们并不求回报,只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情。
在我离家之前的那个晚上,父亲在菜园里割了韭菜,买了肉。母亲忙了一下午,包了好多水饺。水饺出锅了,韭菜馅特有的香气飘满屋子。母亲的絮叨比这水饺的个数还要多,父亲不爱说话。看我碗里的水饺见了底,端起一盘水饺,不停地往我碗里拨。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往我碗里拨水饺,我的眼睛不由红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父母就起了床,为我准备行囊,反复检查是否遗漏什么。我踏上了前往远方的路,背后是父母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装满了家的温暖与父母的期望。在异乡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我都会想起那个充满韭菜香气的家,想起父母那满是期许的眼神,这些都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在外读书的三年里,每次给家里写信,总不忘说到韭菜馅的水饺。母亲回信说,等我放假就能吃到家里的饺子,保证让我吃个够。好不容易盼到放假,我归心似箭,恨不得像小鸟一样插上翅膀飞回家。我不再是那个馋嘴的小丫头,可回到家里,在父母的眼里,我还是当年的那个爱吃水饺的小女儿。
岁月如梭,转眼间多年过去,我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而那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家,也经历了无数风雨变迁。但无论走到哪里,那份对家的眷恋,对父母的感激,始终不会改变。每当逢年过节,无论多么忙碌,我都要回到那个树下捡落叶的地方,与家人团聚,共享一盘洋溢着温暖与爱的韭菜馅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