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浪花】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浪花】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散文)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发表时间:2025-03-18 15:25:30

有幸浏览了江西省博物馆,至今仍对其中的几件珍贵藏品念念不忘。
  
   ◎海昏侯马蹄金、麟趾金
   海昏侯刘贺,在历史上是昏君被废的典型,废黜他的就是名垂青史的霍光。不过,这件事史上是有争议的。
   刘贺,是霍光将他扶上帝位的,但仅仅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就宣布了他的一千多条罪状,将他废黜。短短一个月不到,做了一千多起荒唐事,这刘贺是真能作,废黜他一点都不冤。事实上,刘贺被废,他也认了。他承认自己不对,但是只问了霍光一句话:这么多天来,你这个朝廷重臣,为何一句劝诫都没有,只是在搜集我的证据?
   这句话让霍光颜面扫地,也说明刘贺不傻。
   争议就在这里:一般史书还是认为霍光是匡扶社稷的名臣,但有人就认为他只是个权臣,只是为自己利益考虑,像皇上无道到这个程度,他不是不知道,却一句提醒一句劝诫都没有,确实不像为国为民的忠臣所为。所以说,刘贺还是以自己的聪明出了口恶气。
   后来宣帝即位,这是个好皇帝。他看在宗室的面子上,将刘贺封为海昏侯。看吧,废帝,昏侯,这两个封号注定刘贺在历史上已经定性,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在封地吃喝玩乐,从他墓中陪葬品之多就可以看出他的骄奢淫逸。仅黄金而言,他的墓葬出土的黄金就比其他所有已挖掘汉墓中出土的总和还多。当然,历史已经远去,他无意中以另一种方式留给了我们诸多珍宝,为民族文化传承做了贡献。当年,海昏侯墓的发掘,也是国家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至今好像还在清点复原墓中的文物。
   海昏侯墓的金器非常多,马蹄金、麟趾金这两种金器,又极具祥瑞气息。当年汉武帝从西域寻得汗血宝马,又天降麒麟,同时在山东挖到金矿,大汉盛世如此祥瑞连连,汉武帝一高兴,就将黄金铸成马蹄、麟趾形状,遍赏大臣。这真有点纪念金币的意思。其实,说起来,在古代常提到的金,实际上是铜,铜倒是有大用处,无论铸造兵器或农具都需要。反而真的黄金,除了铸造一些富丽堂皇的装饰品,其他倒真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汉文帝就不提倡重视金银。正因为此,在汉武帝的眼中,黄金的大量出现,只是祥瑞,并没多少实用价值,所以铸成纪念金币也就可以理解了。
   专家们讲解,黄金是真的很珍贵。主要原因有:1、黄金很难寻找。像铁,可以用磁力发现;铅,可以称重发现;铜,可以通电发现,但黄金,即便在现代,也没有什么有效的科学寻找器具,只能靠人力四处探究,用脚去寻找。2、黄金产量很低。一吨算是金矿的矿石,可能只发掘到两克左右的黄金,真的就米粒大,这已经就具有开采价值了。难怪古人感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难怪黄金为什么价格如此昂贵了。在当今时代,很多高科技产品上需要黄金,黄金早就不只是装饰品了,所以中国的黄金寻矿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就是为了让中国不至于在这个方面被别人卡住发展的脖子。可喜的是,我国已经连续十七年黄金出产量居世界第一。
   参观博物馆,看到那么多金光灿灿的金银器,不自觉的会感到古人生活的奢侈。海昏侯墓葬的发掘,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现代的寻金人看到墓葬的藏品时,震惊了——古代君王看到的是金器的精美,是金壁辉煌的绚丽,而他们看到的却是寻金工人的不易,冶金工人的辛苦。那么多黄金,需要多少金矿石,需要多少寻金人和淘金人多少年的心血!
   当然,我觉得,寻金肯定是越来越难,因为寻金的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古代因为黄金多,可能寻金还容易些。不管怎么说,这么多黄金的出现,还是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的体现,还是让我们感觉,此生有幸成为华夏子民。
  
   ◎伏鸟双尾青铜虎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赣博的镇馆之宝,发掘于新干墓葬。新干墓位于江西,是商朝时代的墓葬,发掘出的青铜器数量之多,物品之精美,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后来专家将新干墓与妇好墓、三星堆并称,都是中国青铜器最高水平的代表。
   新干墓的发掘,打破了以往中原文明只在黄河流域的传说,为中华古文明版图增添了厚厚一笔。
   新干墓的青铜器,动物造型较多,尤以虎为最,与虎造型有关的青铜器有五十六件,占总青铜器数目的八分之一。因而,专家推断这个部落应该是以虎为图腾。这也证明,古代江西地区,肯定是有老虎存在的,这里的百姓是见过老虎的,并为老虎的勇猛强悍所折服,从而以虎为神,视为部落崇拜的图腾。可以佐证的,是江西很多地名中都带有虎字。专家们在古籍中发现了妇好时期,商朝曾经征讨过南方一个叫虎方的部落,从而猜测在江西的这个部落就是虎方。一切都对上了,考古验证了古籍,从而让古籍成了信史。
   新干墓藏品之丰富,推测应该是虎方首领的墓葬。这一切都说明,商朝文化之繁荣,不仅在文化核心地区的黄河流域拥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哪怕是当时边鄙地区的虎方,同样拥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再推而广之,焉知当时没有其他地区,同样有着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虎方的青铜器,有几个特点:1、大型器物较多,出现了中国青铜器的好几个“王”:如这个青铜器,是中国最大的青铜虎,是虎王。此外,还有钺王、甗王等等,都是在各自种类中最大的器型;2、器物种类繁多,有农具、礼器、兵器、生活用具,居然还有乐器,可见当时虎方的生活状态和文明程度,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了。3、最为重要的,虎方青铜器带有中原青铜器和三星堆青铜器过度的色彩,最为典型的是双面神人青铜面具,有点凸目,又不像三星堆的纵目,兼有两种文化的特色,说明虎方的工匠们,吸收了两地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说明虎方的文化,应该和中原文化和三星堆文化都有过交流融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三星堆文明,是和外界有着交流的中华古文明。
   这个青铜虎,被孩子们戏称为“小鸟虎”,一个威风凛凛的猛兽居然有了萌萌的感觉。青铜虎确实威风凛凛,四脚着地,似乎就要跃出扑食猎物,加上硕大的体型,不怒而威。很奇怪的就是在它身上的小鸟,一个小不点在巨无霸身上,偏偏不会让人忽略反而很让人瞩目。也许,虎方人借鸟的自由灵动,希望老虎不仅能做地上的王,还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翱翔于天空,甚至天上地下都可称王?如果这样理解,那这个青铜器只可能存在于王墓。当然,也可能,虎方感受到中原王朝的压力,他们又想从战略上藐视这个王朝,所以浇铸了这个青铜器,小鸟寓指欺压自己的中原商王朝?
   虎方部落已化为尘土,这一切都是猜测,虎与鸟究竟代表什么意义,不可能有正确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都对,自己理解吧。
   新干商墓的旁边,还发掘出了城郭遗址,进一步证明了这里曾经是部落王城。新干青铜器的精美,让人们称赞这个地方是南方的青铜器王国。这个王国的青铜文化,有很多和中原青铜文化相似的地方,说明两地肯定有着密切的交流,又反证了古籍中商王征讨虎方的可能性。
   一个古墓的发掘,就是一段中国史书的印证,是一段中国文化的补充。
   中华文明,因文物和史书而不朽。
  
   ◎元青花釉里红楼格式人物谷仓
   说到江西的国宝,怎能不提景德镇的瓷器,那可是皇室的珍藏,故宫的宝贝,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技艺。果然,赣博推出的这个国宝,就是瓷器,而且是瓷器中的王者,是首批不允许出国的唯一的元青花。赣博还专门为这一个瓷器设置了一个展厅。瓷器是谷仓,或者说是人物谷仓,因为这件作品不仅是谷仓,还有众多的人物。谷仓是楼阁式,一层是谷仓,二层是戏台。烧制工艺运用了元青花和釉里红等工艺。文物造型硕大,各种技法浑然一体,烧制难度可想而知。当初看各种釉彩大瓶时,就觉得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那是清朝,而这个瓷器,同样使用了各种烧制工艺,温度控制要求不一,而且是在元朝,烧制技术还未成熟,难度可比大瓶高多了。瓷器上还有各种精细的雕琢,有着庞大的器型,总之烧制这样一个瓷器,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就这样成功了。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工艺水平之高,从那个时代起,就让人不敢相信。
   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谷仓巧妙的把二楼设计成戏台,应该有这个寓意。毕竟,人温饱了自然会有文化娱乐的需求。瓷器是出土于当地一个凌姓人家的墓中,也许墓主人热衷于戏曲,所以加了戏台。墓中埋葬谷仓,自然是祈祷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丰衣足食,还带有祈祷先人能够保佑后辈免受冻馁之苦的意思。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如果人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会怎么样?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文章列举了古时大灾之时,各地地主富商的表现,让人惊讶的是,他们都表现出了善心,很少有为富不仁的状况。以前也听老人说过,其实很多地主和佃农关系还是很好的,平时也能够互相帮助的,颇有点《红楼梦》中贾府和下人之间的感觉。说到底,富人都不傻,农民遭了荒,如果饿到极致,甚至卖儿卖女易子而食,那种情况下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你胆敢囤积居奇,那么抢粮是常规操作,人都快死了,还管什么仁义道德和物主所有权,连现代法律都规定了紧急避险,更不要说古代那些快饿死的穷人。光脚的自然不怕穿鞋的,横竖都是死,先抢了再说。地主家再有武装,也挡不住那么多穷人,所以众怒难犯,还不如主动赈灾。除非像《1942》电影中那样,一个地区,不管地主还是农民,都没了粮,都没了活路,都走上了逃亡的道路,那是真正的大灾荒,什么吃树根、吃观音土、易子而食之类的事件才会发生,是真正的人间地狱。不管如何,古人总是把粮食看成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底不慌,墓中埋着粮仓是最直接最真诚的祈愿。
   提及粮仓,就会想到丰衣足食,就会想到袁隆平。袁老的功绩无需说了,他的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中国已经连续二十年丰收,中国人不但能够吃饱,而且已经吃好。袁老给我们的感动,远不止于科研成就。他年到九十仍不服老,仍亲自到田间地头考察,仍亲自一笔一划写着论文。更为了不起的,他拥有着世界眼光,将我们的杂交技术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人民都能产出更多粮食。想想越王勾践送给吴王炒熟的种子造成吴国的大饥荒,袁老的胸襟远超古人,令人赞叹不已。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这才是大国气韵,大国风范。
   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是世界一绝,编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感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几百年传承一个技艺,并且都领先于世界的,只有景德镇做到了。景德镇对陶瓷的研究,已经做到了极致,不但研究陶瓷烧制工艺的改进,甚至研究地下的古陶瓷废品,我真想不通研究有什么意义,只能叹服他们研究陶瓷已经是面面俱到。景德镇有陶瓷大学,还招博士生,居然还有外国来的学生,可见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影响了世界陶瓷技术的发展。
   景德镇工艺先进的另一个表现是细化。他们将制瓷工艺细化为七十二道程序,匠人们一生只做一个程序。一般我们会说,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肯定是专家了,比如一辈子只做陶瓷,就肯定是制瓷大师了,但景德镇更厉害,你不是只做陶瓷,而是只做陶瓷中的一个工序,比如培土,终年累月,你的水平可想而知。真的,管理要细化,操作要细化,才能够出技术,出成绩,出效果,可我们现代的管理体制,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就那么点人,怎么可能做到千般工作样样精通?当然是事情做不好,于是乖乖接受上级专家领导的批评,可批评归批评,批评完还是干不好,因为没办法干好。如何让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专业化,恐怕还要深思。
   元青花的美轮美奂,彰显了景德镇陶瓷工艺的不凡,彰显了中国普通百姓对风调雨顺生活的向往。景德镇的陶瓷,以前只是工艺品或生活器具,但现在已经进入了高科技领域,甚至火箭上都有陶瓷制品。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必将激发出新的活力,让中国制造在世界、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共 4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师知识渊博,给我们介绍过很多珍品国家宝藏。它们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今天跟随老师的脚步,看到了江西省博物馆的精彩,见证大国历史,悠久文化。◎海昏侯马蹄金、麟趾金的描写插入了历史典故,使后人对文物的探寻有很大作用,体现了历史时期的社会意义。◎伏鸟双尾青铜虎造型可爱,兼俱了文化与艺术的交融。◎元青花釉里红楼格式人物谷仓则突出了江西瓷器精制。其间延伸至袁隆平生平巨大贡献,使读者共鸣至深。本文选取的文物都有代表性,寓历史文化艺术之美,使读者神游其中,感受文物之美,感叹国之强大,汲取厚重精华,传承悠久国风。欣赏佳作推荐共阅。【浪花诗语编辑·望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8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25-03-18 15:26:04
  感谢赐稿,敬祝创作快乐。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