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迈克尔·哈内克《班尼的录像带》(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迈克尔·哈内克《班尼的录像带》(赏析)


作者:裴三 白丁,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发表时间:2025-03-19 08:49:06

迈克尔·哈内克的电影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有《爱》《白丝带》《巴黎浮世绘》《钢琴教师》以及这部刚看完的《班尼的录像带》,这些电影中个人认为最出色的无疑还是他2012年的那部《爱》,这部电影讲得是一对迟暮老人间的爱与尊严,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哈内克完全就是通过一种克制冷静的描述把这对老人最后的人生刻画得入木三分。
   时间上来讲,这部《班尼的录像带》要比《爱》早了二十年,《班尼的录像带》是哈内克五十岁时的作品,而拍这部《爱》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二十年的人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意味着一种内在的沉淀,而这一点从哈内克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从尖锐趋向平和。我们从这部《班尼的录像带》上能明显看到一种冷峻甚至是残酷的尖锐,而到了《爱》这部电影,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表面冷峻之下的一种温情。
   对于一个作者型导演来说,他的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会投射在他的作品上。按照我们中国人对年龄的称谓,照理说五十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但没想到天命之年的哈内克呈献给我们的居然会是如此一部尖锐冰冷不带一丝温情的作品。哈内克的作品向来以手术刀般的精准手法剖析社会而著称,而他的这部《班尼的录像带》所展示的则完全是一种无理由无根源的暴力和面对暴力的绝对冷漠。
   这部《班尼的录像带》聚焦的是一个少年的人生,这个名叫班尼的少年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班尼家境优渥,表面看起来温顺文静并不怎么叛逆,但从他与父母以及同学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来这个少年表面的温顺之下实际上却有着一种近乎可怕的冷漠。班尼最大的爱好是各种各样的录像带,他不但看,而且还自己拍,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碟带和录像设备,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摄像机对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房间进行着拍摄。
   即使通过影片前半段的呈现我们对这个少年已经略有了解,但当毫无人性的暴力突然而至时我们还是会感到猝不及防,我们根本难以理解这个少年突然间毫无缘由的残暴行为。当然,更令我们无法理解的是这起暴力事件之后整个事态的演变发展。
   某日班尼把一个音像店门口遇见的同龄少女带回自己的房间,他给女孩看自己拍的杀猪的录像,然后向女孩展示从父亲的农场偷来的那个杀猪工具(这个工具我是搜了半天才找到的相关资料,没弄错的话这个工具学名应该叫炮钉枪,它的作用原理有点类似于木匠用的气钉枪,它同样需要装填类似钉子的子弹,这个工具的整个外形就和老式手电筒差不多)。两个人接着就玩起了这个危险的工具,无所防备(一般正常人这种情况下显然也不太会有所防备)的女孩开玩笑一般示意班尼用这把枪打她。玩笑瞬间变成残忍的事实,班尼居然真的对着女孩开枪并把她给杀了(场景交代没弄错的话一共用了三枪,女孩中间哀求过,但班尼根本不为所动)。这本来已是毫无常理可言的行为,但杀人之后班尼的反应更是不在我们正常的理解范围内,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居然若无其事一般清理干净现场然后像平常一样出门了。
   如果说这起事件本身已经让人足够惊骇的话,那故事后面的发展则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在这里继续交代剧情显然已经毫无必要,这部电影所展现的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内容实在令人产生太多的疑问:
   1、班尼为什么会毫无理由地开枪,中途也根本不见他有任何收手的意图,而且杀人后他居然还能表现得如此镇定,这显然不是一个十四五岁少年该有的正常行为举止。
   2、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班尼居然会主动把录下来的杀人全过程给父母看,而且从他当时的反应来看他这样做显然并不是在向父母寻求帮助或坦白。
   3、班尼父母的反应同样也令人不寒而栗,知情后这对夫妻坐在客厅商量着应对措施,他们居然根本没有想到第一时间去报警,他们甚至都没有问责班尼,这对同样冷血的父母最后想出的对策就是由母亲带着班尼外出旅游而父亲则利用这段时间负责处理尸体消灭证据。
   4、班尼偷炮钉枪这种危险工具换成正常的父母肯定会对他有所怀疑,毕竟这把炮钉枪是他和父母一起去过农场后不见的,而且农场的人也明确跟他父亲说起过这事,但他的父母对他却还是根本不闻不问。
   5、班尼最后的自首也明显毫无动机可言,我们根本看不出他因为这件事而身心受到折磨,他的行为根本不像是良心发现后的悔改。
   这些疑问说实话我根本无从回答,而影片本身似乎也并不想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中那些不时出现的电视画面,随处可见的战争、暴力以及无脑的娱乐秀,这些电视画面的内容就如我们日常之所见,这样的内容也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是哈内克为这部影片作的注解。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畸形社媒的影响,于是部分人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就成了一种必然,父母如此,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说有迹可循或有因可溯的犯罪只是偶发的个案,那这种毫无缘由的犯罪以及犯罪后的毫无负罪感我们就只能把它归因于扭曲的社会环境长期影响之下的个人麻木。
   这部影片让我想到近年来越来越有点走火入魔的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那部《此房是我造》,该片中的男主角同样也如恶魔一般毫无缘由兴之所至的随意杀人,而且杀人后也完全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略显不同的是这部片子中的男人已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而且他的变态行为明显是受了第一个搭车的女受害者的激发,后面一次次的侥幸逃脱才让他最终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与之相比,哈内克的这部作品显然让人更为不寒而栗。
  

共 21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是对迈克尔·哈内克导演的电影《班尼的录像带》的赏析。这是一部尖锐冰冷不带一丝温情的作品,哈内克的作品向来以手术刀般的精准手法剖析社会而著称,而他的这部《班尼的录像带》所展示的则完全是一种无理由无根源的暴力和面对暴力的绝对冷漠。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少年班尼将一个同龄少女带回自己的房间,俩人玩起了班尼从其父亲农场偷来的那个杀猪工具(炮钉枪),女孩开玩笑一般示意班尼用这把枪打她,不料班尼居然真的对着女孩连开三枪,纵使女孩中途哀求,也不为所动,最终把她给杀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把自己的杀人过程拍了下来,制成录像带,放给自己的父母看。父母不但不责怪,还帮他毁尸灭迹,逃脱罪责。对这部影片的“不寒而栗”,作者产生了五个疑问,而这部影片本身似乎也并不想给出明确的答案。经过层层分析,作者以睿智的眼光,找出了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的根由:“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中那些不时出现的电视画面,随处可见的战争、暴力以及无脑的娱乐秀,这些电视画面的内容就如我们日常之所见,这样的内容也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是哈内克为这部影片作的注解。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畸形社媒的影响,于是部分人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就成了一种必然,父母如此,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说有迹可循或有因可溯的犯罪只是偶发的个案,那这种毫无缘由的犯罪以及犯罪后的毫无负罪感我们就只能把它归因于扭曲的社会环境长期影响之下的个人麻木。”结合影片内容,这种分析深刻,一针见血,富有见地。由此不禁让人想起轰动全国的河北邯郸三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共同杀害无辜少年王子耀的血腥事件。两者实质如出一辙,发人深省。为作者观影后深刻的思索点赞!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19 08:49:3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19 08:50:04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裴三        2025-03-19 15:35:18
  感谢耐心点评!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3-19 22:02:53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