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山因“药王”名(散文)

精品 【东篱】山因“药王”名(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87.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9发表时间:2025-03-20 06:58:50
摘要:可能,一个数年求医的患者,登临紫金山,朝拜那些药王,会有深刻的感受。


   五百里龙腾虎跃的燕山山脉,宛若一幅硕大的山水画卷,迤逦而至于滦州,其势渐微,在滦州境内,大概只有青龙山、研山盛名,其他的山都是海拔不高,就像燕山吐出的土坷垃。“山不在高”,刘禹锡说,“有仙则名”。但滦州的山,少仙而多历史,历史也散发着仙气,自遥远的古代而来,如“首阳山”,因响彻了三千年“孤竹国”风而名震。我喜欢这片深藏历史的沃土,曾停车在国道一侧捧起泥土——我想嗅出历史的味道。我不是作秀,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致敬国土。
   我本是直奔滦州古城,在其北,与一座不高的山撞个满怀。山名“紫金山”,又名“文笔山”,目测,海拔不足百米,只能算山中侏儒,不能以其峻拔入目。但整座山被“药王”所占,称“药王庙”,是山也是庙,登山入庙吧,我想沾沾药香。唯有此香不以芬芳而弥散,却以深入骨髓之力而医疾。
   史书记载,老子出关,“紫气东来”,是否因此而得名“紫金山”,可能有些渊源吧。至于“文笔”,中国以此名山的很多,大约取崇奉文脉之意。中国文化,可注入江湖,也可戴于一山。真的是,面山而非面山,仿佛是让我打开中华文化的册页,山氤香气。
  
   二
   医隐山林托迹远,仁昭今古惠民深。
   这是药王庙山门的楹联。黑木金字,肃穆庄重。这副楹联,很有品味。托迹,相当于我们普通人说的“寄身”,很有漂泊感。遁处山林,寄身方外,看似无为,却在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在这对偶的词语表达中,精彩呈现,真值得深思。远与近,深与浅,隐与显,昭与昧,我们的古人就是在这些观念中,有了人生的选择。我们的古人,就是在这样看似两个极端中,把握自己,创造了深厚的人生文化。无限的外延,从不会迷失他们的选择。面前这座山,也因此有了文化和哲学的价值。
   门内两侧壁上各一幅简笔画,是采药图。一目了然地告诉我,我们的医学起于山野,采自草木。没有细致端详画中人是哪位药王,但让我想到了李时珍采药尝草的经历,一部《本草纲目》,应该藏在两幅壁画的后面。
   山根两侧,各建一庙,分别是扁鹊和华佗的塑像。这是中医药的开山鼻祖,鞠躬礼敬吧。他们所居空间极狭,但他们已经留在了其后的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心中,时间终于打败了空间。
   未悉数“寻圣台阶”级数,一段陡峭之路,足以让我发生联想。这条台阶直达山巅的“三皇殿”,第一感觉就是登峰造极。药王庙供奉了13位中国古代的药王,这些台阶完全可以说是他们铺设的,登山采药,是每一位药王的经历。
  
   三
   被称为“药王鼻祖”的是神农氏,他的精神和贡献只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尝百草”。他著有《神农本草经》,给我们提供了“药食同源”的医学理论,至今还在沿用。想起我居住的那条街边就有一家美容机构,主打的是“食疗美容”的理念,今人依然在受惠于古老的医学。这是另辟蹊径,不在化妆品上兜圈子。神农氏距今大约5-6千年,被后世喻为“农业之神”和“药王”。后来,道家关注,并以药学理论为基础,发展道教理论。道教追求炼丹成仙,主张内外兼修。我赞叹这个教义选择与药学结合,而并非追求虚幻。就像儒教,一开始就是和教育教学结合,从未脱离架空。道教一开始崇信巫术、炼丹,此路不通,他们也转而寻药百草。这代表着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的尝试。相比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5世纪,以及西方所有宗教虚构“上帝”之说,中国的药学与道教,已经开拓了宗教探索的先河。文明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着“古老”的内涵,脚踏台阶,我有着一步百年的感觉,心生一股自豪。一路向上的台阶,永远是中华文明走出的路况。台阶两侧的汉白玉栏杆,镶嵌了这条文明之路,就像在一件珍品上垂着的流苏。我觉得这是滦州人对文明的完美态度,我伸手抚摸,一股药香好像被我打开……
   真的不能把那些黄芪、苍术、杜仲等中药只是看作一个个普通的草药名字,每一种草药,都是经过探索而得,例如“杜仲”,据说还是一个叫杜仲的人“服之得道”而给名,任何一种草药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哦,我手上扯着一把伸向栏杆的尚未生绿开花的藤蔓,一山的草仿佛变成了药草。
   那些药王,个个都是明星。滦州人的药王庙,就是他们追星的见证。登顶,我遇到一位参拜孙思邈的人,他说自己是医生,路过这里。行医者自有偶像,他于红尘之中,保持一份信仰,令我崇敬。这孙思邈的确与滦州有着难解之缘,于是自唐以后1400余年,人们神化了这位药王,说他“坐虎针龙”,与沙场上“驰马横刀”的英雄无异。最好是在这里怀念一个人,因为他和滦州有关。孙思邈是山西耀县人,属五台山一带,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曾经浪迹滦州,入莲台寺,修道行医,至今寺内还建药王殿,专奉孙思邈像,寺内还存他的孤本《推背图》著作。他提出的“大医精诚”,至今还是从医者的座右铭。宋徽宗封他为“妙应真人”,推崇他的道场。
  
   四
   紫金山巅是宏大的三皇殿,这处药王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其后几经修复和重建,基本上无改本貌。明代中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典雅气派。重檐飞翘,俯瞰翠色,上衔游云。红墙绿瓦,画栋雕梁,尤其是彩绘,精致不俗,颇具明代皇家建筑特征与气势。殿外设香炉,香火袅袅,道气氤氲。一池清水,数蟾半露。这让我一下子就弥补了我对蟾蜍的无知。中国文化认为,蟾蜍具有驱邪避害的功能,夜晚,蟾蜍启口,可吞月亮,具有超凡之力。中华文化起初就来自物象启迪,“由象启发”,从而诞生哲学与寓意。
   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如果只是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未免笼统。伏羲独创九针与外治法,神农更直接开采草药的先例,黄帝著有《黄帝内经》,开创了系统化医学理论。中华民族的繁衍,一开始就受到疾病的困扰,这些历史人物,选择了“济世救民”的道路,其功可昭日月。三皇殿殿楣高悬“悬壶济世”的匾额,将中国医学的方向,一直指引至今而不衰,而不歪。
   一座城,延续传统,给药王设庙,我觉得这是信仰的坚持和重拾,敬天命,远鬼神,尊药王,民生的信仰,是多元的,且有着时代的痕迹。秦代的《日书》就敬畏日神对农业生产的福佑,当我们把握了“光合作用”,农业生产不再成为我们心忧意虑的时候,我们才有了满足更高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信仰。
   就像我找到江山文学这块园地,便把“文学推力”作为创作的信仰。十万文学信徒,相聚“江山”,以笔耕不辍的态度,见证着自己的信仰。在一个文学式微的时代,还以笔耕生活的态度,坚持着文学的方向,我常常被自己感动,也被江山人的精神感动。药王,是生命的信仰;文学是热爱生活的信仰。
  
   五
   山不必高,三皇以及那些为人尊敬的药王,只相聚占据了这座紫金山,但在中华民族免受疾患之苦的路上,一直不倒,不矮。反而是,寸土加高,以“济世救民”的精神垒起的山峰,怎么能以海拔来丈量呢。我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人总要信点什么”,这是给我们人生的最好提醒。作家三毛在他的作品说提到:“我们总要信任些什么,譬如春天,譬如缘分,譬如一颗善良的心。”不管怎么样,相信美好,也是信仰,所有的历经,最好应该是在信仰下的体验和追求。
   滦州药王庙,距我老家1000多公里,我不知为何到此,或许闻药香而至吧。这几年,我常常在自驾的路上,我成了游客,不必刻意去往某处,总有风景相遇。这次是从北京昌平的蒙医医院跑到这里,我是慕名“王布和”这个名字而往的,他的一位蒙医,来北京坐诊,他是蒙医传承人,全国十大优秀乡村医生之一。我常常把他和孙思邈联系起来,他是把蒙医和中医结合起来的人,他的信仰是“扳倒疾病”,是大医精诚的缩影。王,是他给自己的汉族姓氏,布和,在蒙语里是“结实”的意思,他行医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的生命结实壮硕。他的药采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也是蒙汉在这个时代共同的“药王”。我外行,只是一个患者,无法评价他,但他一心为病患着想,凡是年逾70岁,首次取药费用减半。大医精诚,我难以评价其“精”,但感受了其诚。针灸、药浴、按摩、拔罐,这些疗法,已经难分出自哪个民族。天佑苍生,总有药王。当下的中国,太多的名医药王,他们繁荣着医药事业,岂是一处药王庙装得下他们的事迹。
   真的羡慕那些一生无疾无虞的人,药王,只能成为一道道人文风景,供奉着,欣赏着,作为护佑民生的图腾和神灵。吃五谷杂粮的愿不得病,卖药的愿药生虫。心念药王,善待疾病,药王庙,紫金山,是滦州人对生命的表白,也是他们热爱生命的见证。
   站在三皇殿前,我突然想起一段典故。1958年毛泽东视察河北安国县,站在安国的药王庙前问县长焦家驹——药王庙的药王姓什么?焦家驹无言以对,答不上来。
   我想,毛泽东所问,并非是要了解“药王”,而是提醒这位地方执政官员,祛病禳灾,关心民生疾苦,也是官员的责任。
  
   六
   我查了一下,滦州每年的农历4.28要在药王庙举办庙会,这个日子是唐医药王孙思邈的诞辰日,他们要供奉那些在历史上有过“药王”之称的名医——太师岐伯、太乙雷公、张仲景、葛洪、李时珍……当然,滦州药王庙里的13位药王也赫然在列。
   沿着“寻圣台阶”返回。这里的“圣”是“药圣”。至圣、亚圣、文圣、武圣、书圣、医圣、工圣、诗圣、词圣……只要是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创造了最高成就,人们就毫不吝啬地给他冠以“圣”字。这才是中国人历史上的“圣诞”。当然,按照文化学者梁启超的说法,认为“中国圣人有两个半”,条件很苛刻了,他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我觉得就“药圣”而言,能够帮助生民“立命”者都可入圣。
   紫金山啊,山不在高,为王而立,为圣而立,但愿紫金氤紫气,漫溢华夏。山虽不高不大,能够列位其上的,其出身可以是凡夫俗子,其功应该是药界称王。
   天下安定,始终是我们心中的理想社会目标。天下无贼,仰仗着每个人道德水准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天下无疾,需要更多的白衣天使和药王。真希望滦州紫金山的药王庙成为一座药王博物馆,此后,有更多的药王位列其上,永载史册。愿人人永年安康,又希望药王不再出现,药草生虫。矛盾吗?怪我胡思乱想了。
   再观药王庙山门的那副楹联,“惠民”两个字,好像瞬间被放大。所谓的“大医精诚”,原来就是怀着“惠及民生”之心。
   对于我来说,惠民,就是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好。推而广之,遇到每一座山都尊重,无论怎么矮,总是比我高。
   忘了交待一件事。下山时,我采一株紫金山上草,不知草名,也不是什么药草。我是想给自己一点暗示,一个患者,相信药草,不失医治信心,就是对生命的信仰。致敬药王,致敬一个对生命充满信仰的自己!
  
   2025年3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触景生情,感由心生,我想这是一个为文者能够源源不断地写作并且写好的基本要素。读怀才老师的文,处处可见。怀才老师说,这几年常常在自驾的路上,不必刻意去往某处,总有风景相遇,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淡然。我想,正是有了这种淡然的心态,风景才会扑面而来,紫金山、药王庙,就这样与作者因缘际会了。作者笔下,紫金山因药王庙而闻名,药王庙是中国药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一幅楹联,作者从文化谈起,阐述了文化和哲学的价值,以及文化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随后重点阐述了几位被我们奉为神明的“药王”“药圣”。神农尝百草的事迹人人皆知,他著有《神农本草经》,提供了“药食同源”的医学理论,至今还在沿用。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至今还是从医者的座右铭。记得去年去湘西,那边庙里不供别的药王,唯独供孙思邈,就是“坐虎针龙”的神化形象。另外还有伏羲独创九针与外治法,黄帝著有《黄帝内经》,开创了系统化医学理论。由中医药文化入手,但作者并不仅仅谈文化,文章多处体现了文化的升华。如以药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延伸的道教文明,如“济世救民”“悬壶济世”等信仰的力量。我赞同怀才老师的话:药王,是生命的信仰;文学,是热爱生活的信仰。常常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者笔下的蒙医“王布和”,他的信仰是“扳倒疾病”,这大概就是蒙汉医药文化结合的希望吧!这篇文章文化底蕴丰厚,且具有极高的哲学思辨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品鉴。【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0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5-03-20 07:00:31
  读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博大精深和崇高神圣,这是来自于中国医药文化的强烈震撼。但也挺失落,是对当下“济世救民”“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等传统信仰缺失的失落。还好,当下还有“王布和”这样令人尊敬的医者,让人心中希望常在。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08:28:25
  谢谢佳华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悬壶济世,不应该只是一个与医生有关的符号,应该成为始终坚持的道德标准和最好最高的境界。写这个题材,一是药王庙和我壮歌满怀,二是我一直在求医的路上,我走进去是一种必然,感谢祖国的医学呵护了我,这是真心话。对这个题材比较陌生,进药王庙我了解了一些,例如蟾蜍的认识,认识了13位药王,起码我知道了历史上的一些名字,同时,我对三皇的人生有了一些理解,遥握,问候春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一切安好!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20 07:17:05
  读怀才老师之文,触景生情,感由心生。其自驾途中的淡然,让紫金山、药王庙与之相遇。从中医药文化到信仰升华,如蒙医“王布和”,尽显文化魅力与信仰力量。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08:31:52
  为人医,是大德,守德才是为医的根本。那些药王,无不有着崇高的生命信仰,这是令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遇见皆是美好,药王庙我是第一次进入,可能与我患病的经历有关吧。算是初涉药学,了解个大概,药学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且在我们起源之初,占据很大的位置。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点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0 07:50:22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其实主指中草药文化。紫金山这个药王庙,供奉着药王孙思邈,是对他对中华医药贡献的最大褒奖。文章后又写及王布和,老师亲眼所见,其“扳倒疾病”的信仰令人感佩。据说其医功不错,称其位现代药王当之无愧。老师的文章题材宽泛,众多领域均有涉及,且文采依旧,感悟超群,大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08:41:33
  是啊,正如韩老师点评所言,中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华医学也起源于药草,药王是开启中华医学的先锋人物,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孙思邈在滦州有着足迹,滦州人视为他们的幸福和福音,孙思邈是一个在医学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虽不能列药王之首,但足以光耀千秋。蒙医,也是中华医学的一部分,如今,各族都在努力丰富祖国的医学,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很可喜。王布和虽没有人把他列入药王,但来自科尔沁大草原的草药,的确救治了一些危重病患,他的贡献不能抹杀。医学这个题材,我很陌生,从小只看到我母亲总是去中医拿回一大包一大包的草药,在院子里点火煎药,所以,我觉得中医药是必须发扬光大的东西,不可否定。但愿天下无病,草药生虫。谢谢韩老师的美评,远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3-20 09:30:36
  读文,大开了眼界,了解了博大精深中医文化和信奉“药王”的虔诚情境。“药王庙”就医学信仰的见证。的确,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王布和“扳倒疾病”的信仰着实令人感佩,让人看到了希望!好文拜读学习,问好社长!祝春祺!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09:48:15
  或许我是患者,对药王庙有着特别的观感吧,我觉得中华文明的起源来自医药,是务实的文明形态。滦州人能够聚集13位药王,立庙纪念,可见其滦州人的情怀,这是文化,一定会让人觉得滦州的温暖。谢谢吴老师拨冗为小文留墨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20 10:23:42
  药王,以“悬壶济世”为信仰,作者以相信生命为信仰。一个个医神药圣从远古走来,他们慈祥温和而有力量,他们拯救一个个深受疾病折磨的生命。他们的悲悯善良感人肺腑,他们是天选之子,上苍赋予他们神圣而伟大的使命,他们任重道远,不辱使命。作者由药王庙联想到江山文学的创作者,其至真至诚至爱之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令人动容。非常精妙的力作,古意悠悠,情韵漫漶,极富感染力。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春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10:30:51
  谢谢罗老师拨冗为怀才小文留墨鼓励,非常共鸣。时光遴选了这些一袖的人物,他们护佑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到如今的繁荣和辉煌,药王庙就是不忘他们而设,我觉得走进去,是有价值的,让我崇拜那些人物。信仰从来不是一个口号,从这些药王身上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什么大口号,是把信仰理想寄托在一根根药草上。我总记得江山文学人都是有信仰的人,热爱文学,不断挖掘生活的深度,感受生活的美,这是值得后人也好好回忆的往事。让我们从药王的世界寻找精神的力量吧。远握,期待罗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岚亮        2025-03-20 12:51:35
  古有曹植,七步可成诗。今有兄长,触目皆文章。一趟滦州行,居然写出一个系列来了,真是佩服。一座小小的山,因冠药王名,凭添了药气,仙气。想必从此以后,它会因大哥的笔,变得更加文气、香气。拜读佳作,大赞!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15:17:57
  谬赞了,岚亮老师。谢谢你的点评,总是给我力量。辛苦了。逛了药王庙,总要留下一点记录,所以就整理出来了。滦州行,还有一篇写滦州的“水”,在北方的古城,极难见到水,凡是也水的都是最好的山水古城。我有点感觉。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山都有故事,就像我老家的砚山,还有我曾经劳作的故事,所以,读山一定不会枯燥乏味。笔墨粗糙,难以传世,也没这个想法,只是感觉写作的愉快吧。就像岚亮老师一直笔耕不辍,令我敬佩,尤其是文采斐然,我都羡慕不得了。远握,问候岚亮老师春祺,谨祝创作快乐,就像期待你的佳作!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3-20 15:27:51
  惭愧的很,作为滦州人,我只知道药王山,还没参观过,更不知道药王孙思邈到过滦州。看过滦州很多传说,也没提过,是滦州文化届的一个缺憾,没想到被您一个外人补起来了。医者仁心,您是求医者,也是医者,替滦州塑造、修补文化上的骨架,血肉。文章博古通今,收放自如,根基深厚,回味悠长。清明回家我将登上紫金山,打印若干份文章,放在药王庙。今日已经转发朋友圈和亲友群。问候老师春祺,再谢为滦州发声!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15:40:36
  也正是天方老师的家乡,我有幸一往观看精彩,应该感谢的是天方老师在文章中写的滦州的风景人文吸引了我。我也是药王庙看到这些的,滦州人对自己的历史,从一座紫金山一个药王庙就可以看出,是最有历史情怀的人们。作为一个风景的流浪者,可能看到的都觉得新颖,所以关注就多。滦州有着丰富众多的历史文化故事,打开任何一章,都是精彩叠现,不是专门研究,也不大可能了如指掌的。作为游者,我是被滦州的文化感染了,意不在修补,而在于接受博大的问候的熏染。打印?有点过了啊,几乎没有多少人喜欢看的,现在人们喜欢视频抖音,文字的传播力是很强,但也受限。为难天方老师了。谢谢天方老师转发小文,为滦州加油,那是必须的!远握,我天方老师春祺,很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简柔        2025-03-20 16:08:47
  一座药王庙,让小小的紫金山变得高大。怀才老师的文笔似一把古朴精致的雕刀,雕出了药王庙的魂魄,雕出了紫金山的精神。从此,滦州,让我变得熟悉,从此,记住了紫金山,还有那一个个古代的药王和现代的药王。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0 16:34:47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只是我们往往忽略过去了,像简柔老师那样,深情描摹九宫山,让我感到那是一处绝世的桃花源。紫金山,真不高,有了药王在上,站得就高远了,这是我的感觉。秃笔一支,哪敢称雕刻刀,总也打不破移步换景,努力感受每一处风景吧,缅怀那些药王的精神遗存。我也是第一次这样稍微熟悉了滦州,得感谢我们社团的天方夜谭,淡墨花开和郑德友老师,可能也是因为他们在滦州,我去了。高山我这文笔也不敢着墨,好在不高,写点能理解的。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远握,就像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万事胜意!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21 05:50:13
  山不在高,因草药多而出名。老师对医药文化很有一套,大概也是久病成良医吧,这也是福祸相依,让老师的医学方面有了更多的探讨更多的在意。文章哲理深,感悟多,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1 07:57:57
  正如人们说的久病成医,我是患病后对医学有了关注,药王庙撞到了我,我去拜药王,感受中华文化。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点评,祝你安好,期待佳作,一切顺利。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3-23 19:53:16
  头一回听说有“药王庙”,历史上还曾经有十三个“药王”。读老师的文,让人长知识。好文拜读!祝老师春安!敬茶!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3 20:35:24
  我也是第一次走进去,尽管药王庙的名字听说过,但未入其门,只在门外。谢谢塞翁老师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