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的好友楚东人(散文)
一
楚东人不是没有缺点,但他是一个好人,一个让我尊敬和值得学习的好人。他是我的好友,好到我可以托付。他在我心中活成了一本书的样子,是我的人生经典。
楚东人是我师范上学时的学弟,后来成了同事,再后来,楚东人凭借自己的出色工作,被赏识而走进了政府机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可以笃定地说:楚东人确实是一个大好人,我不能不感激他。
十年前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周末,突遇特殊情况,急需要现金,可手头又十分拮据,想到银行贷款却要等到周一上班才能办理,等不及!我手捧茶杯坐在椅子上,头脑却像打开的电脑一样飞速运转着:怎么办?怎么办?对,就找他!找楚东人!我和楚东人私交甚笃,大事小事经常会到一起商量,相互帮着想想办法。但借钱的事情却是头一次遇到。借还是不借呢?借了,我们俩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但楚东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手头万一紧张,周转不过来呢?我真的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情同手足的好兄弟。犹豫再三,毅然决定——借!春寒料峭,又是周末,楚东人平时工作非常辛苦,那一刻应该还在休息。我虽有些迟疑,但还是打开手机,拨通了号码。
哥,什么事?
要多少?
行,我现在就去取。
快人快语,通话仅仅一两分钟的时间。半小时后,我开车如约来到楚东人居住的小区门口。没想到,楚东人已经用报纸包裹着三万元现金在等着我了。
多少人,因为一提借钱,必须找各种理由回绝。我明白,借钱常常是会借出仇恨的,即使再好的朋友,可能因为一个“借”字而变成路人甲乙,关键是掏出钱借给别人的一方,必须面对这样的人情世故。或许,楚东人了解我,我不会成为他的“路人”,或者“解人之困”的想法就是他行事的原则,其他的这些后果,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那一刻,楚东人头发耸竖(十年前骑电动车没要求戴头盔),脸冻得红红的,似乎还没来得及清洗干净。哦,我理解了,救急如救火,他心中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根本不能在乎形貌了。抱住,紧紧地。一句话没有,都在紧紧的拥抱里。
二
对待朋友,楚东人真的是无可挑剔。转身来到长辈们的面前,楚东人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孝子。
楚东人的三叔终身未娶,年岁大了以后孤身一人住在村里闲置的两间空房子里。几个侄儿侄女都很孝顺,隔三差五都会去看望三叔。楚东人更是一有时间就来到三叔的身边,嘘寒问暖,帮着洗衣做饭。
棘手的事情来了,楚东人所在的村子赶上了拆迁的大潮,三叔过渡期如何安置成了村领导最为头疼的事情。一天上午,书记牵头召开了专题会议。参会人员有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有楚东人和几个堂兄弟。书记话语不多,一开口就抛出了难题,希望兄弟几人能想出办法尽快解决三叔过渡期的居住问题。几个堂兄弟或是低头不语,或是面露难色。确实是个大问题,几个兄弟都已年过半百,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间,家里又多了一个老人。自己吃苦也就罢了,可家里其他人会愿意吗?会议室沉默了足有十分钟左右,最后,书记把目光定在了楚东人的脸上。
书记,我年龄最小,我想听听几个老哥的意见。
那一刻,三叔真的成了烫手的山芋。几个堂兄弟仍然没有人吱声。
楚东人,还是你说说吧。书记打破了屋里沉闷的、能让人窒息的空气。
书记,在座的几个兄弟都已经六十左右了,我年纪最小,应当多吃苦。再说了,如果轮流着照应三叔,搬来搬去的,也不方便,过渡期内,三叔就住在我家吧。不知道你们几个兄弟有没有意见?
楚东人的语气风轻云淡,可他的话语真像一缕清风,瞬间就吹走了在场所有人脸上的愁云。
两天后,三叔笑容满面地搬进了楚东人的家门。一年半后,三叔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楚东人的小区,搬进了新居。两年后,三叔因病去世,又是在楚东人的竭力操办下,妥善处理了三叔离开后留下的所有事情。一个孤寡老人的身后事看似简单,但楚东人的三叔就不一样了。三叔在村领导的照顾下,拆迁后拿了一套八九十平方的安置房。三叔去世后房产如何处理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俗话说,在利益的天平上,人性往往会成为最轻的砝码。但楚东人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切问题安排妥当后,他曾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兄弟几家和睦相处最为重要,我吃点亏能算什么呢?
三
和风知道细雨的味道,细雨也知道和风的轻柔。我算不上和风,也算不上细雨。但我深谙楚东人的人品,所以我和他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了。
楚东人现在是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督察科科长,文字材料、现场督察忙得他经常是脚不沾地,足下生风。闲谈之际却很少发现楚东人有嫌烦叫累,满腹牢骚的时候。一个晚上我和楚东人两人小聚,按照惯例,两个人一瓶酒喝完后一定会绕着荷湖公园走上一圈,谈谈心,散散酒。那一天,就在我们俩刚要起身离开餐馆的时候,楚东人的手机响了。是领导来电,安排楚东人晚上加班写一份汇报材料,第二天早上就要上报区政府。
领导这时候安排你工作,还让不让你休息了?我想帮他发泄一番,解解此时的郁闷。
遇到突击性的工作,人家领导总得要安排,可以理解的。
你就不能把这些文字材料交给办公室副主任去写吗?
人家年纪轻,工作忙,家里还有一个刚刚三四岁的小孩子。我这个老大哥当然得带着人家一起干吧。
在他身上,我理解了什么是“设身处地”,一个人总是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只能说是脑子活络,但在担当面前,就是一种姿态了。
我借着日光灯仔细看了看楚东人。因为喝了酒,他脸色微红,但说话十分自然,没有一点点造作的样子。也是啊,我是他兄弟,在我面前装出清高,别人谁能看得到呢?楚东人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在世故面前往往是假的样子。
正月中旬,一位好友安排吃年酒。饭前,我和楚东人的同事牛科长闲谈中提到了楚东人。牛科长工作严谨认真,很受同事们的好评。她说:和楚东人共事多年,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但是我发现,楚东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也有缺点,就是把别人的事真当成事……
从不在背后议论人,竟然成了楚东人最大的优点?我愣住了。楚东人身上的优点很多,但我却从没考虑过他最为突出的优点。今天竟然被牛科长一语中的,给总结了出来。那一刻,我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我们经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人呢?有了别人的一点点小道消息便吐沫横飞,到处宣扬,深害怕自己的声音会被别人盖住了似的。这样的“小喇叭”倒像秋天的落叶,随处可见的吧。
楚东人,中等身高,微胖,戴着一副六七百度的近视眼镜,刚刚五十出头的年纪,白发已经稀稀拉拉地出现在他的鬓角、头顶和其他的边边角角。
一个人静下来,常思好友楚东人,主要是看自己和他的差距。第一件事是借钱,太多的借钱最后都成了冤家,生怕“路窄”,但我们的感情日笃。世界上有些事,不都是一个样子发展下来,不然小说就无法写了,但朋友楚东人的故事不是小说,他的事,比小说精彩真实。
楚东人是一个普通人,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在心里却时常会发出感叹:楚东人,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