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那个星期天》,写作典范(随笔)
多年以前,就知道史铁生,身残志坚,一篇《秋天的怀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个星期天》是他的另一篇作品,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曾经读过多次,教过数次,只是当时惘然,如今随着阅历不同,能力不同,再读再教《那个星期天》,想法已大相径庭。
小学语文书中的作品,因人而异,我偏爱《盼》《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的情感皆十分细腻,通过一系列方法写出人物心情,让人身临其境,并自叹不如。既然差之甚远,那就虚心好学,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心情,学习表达的技巧。
每每读到这篇文章,我总想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用成人的笔触写童年,手到擒来,易如反掌。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写了“我”在星期天,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求而不得,心情从兴奋到失落,直到绝望。这,与《盼》刚好相反,一个盼到,一个没有盼到,但写法何其相似。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心情,史铁生将此融入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开篇总起全文,“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是时间的流逝,更是漫长的等待。“昏暗”的何止是天色,更是人物心情,暗示最终愿望无法圆满。这样的例子在文中比比皆是,“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作者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希望一点点破灭,孤独与惆怅的心情彰显无疑。
寓情于景是写作的重要利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物并非无事呻吟,而是有所寓指。正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物描写可以与人物心情一致,也可以与之相反,一为正衬,二为反托。“枯藤老树昏鸭”就是正衬,“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反托。“阳光明媚,花朵绽放,鸟儿唱着动听的歌谣”,既能在后面写“我捧着100分的试卷,蹦蹦跳跳地回家”,也能接“书包里揉皱的60分孤苦伶仃,我的心泪如雨下”,都行。
课堂上,我让学生拿笔,在草稿纸上运用“寓情于景”写段文字。学生优秀,写完后纷纷举手,“花儿盛开,在微微的风中跳起婀娜的舞蹈,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为我的生日庆贺”,“蚊子嗡嗡飞舞,垃圾堆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正如我郁闷的心情”……
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分不清什么是景物。其实,只要是观察到了物体都可以成为景物,花草虫鱼,天空、太阳、云朵都是。观察,是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摸到的,也就是“五感”。人也可以成为景物。卞之琳先生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不就成了人家眼中的风景了吗?
我举起手中的书问:“书是景物,但看书呢?”答案,不是,看书变成一件事;云彩是景物,看云彩就变成事情。《那个星期天》第四自然段中,写了几件事表现“我”在等待中的无聊,试图挨过时光。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开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就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人物心情。
小时候,母亲跟父亲吵架。为了表达内心的愤怒,母亲常常摔碗砸盆,哪怕第二天重新去买,心疼要命,还是狠狠掼下手中的碗;一只母鸡“咯咯咯”,生了一只蛋,像往常一样来讨吃,母亲一脚飞起,将它踹出三米远;我坐在那儿一动未动,也招来她的一顿骂……
这不就是运用此法吗?学生再度开动小脑壳,陆续发言,“太无聊了,手不停地抠着墙皮,渐渐抠出一个洞”“他惹了我,我狠狠地撕掉手中的书”“我拿着书卷成话筒,跑到讲台桌旁唱起歌儿,尽管五音不全,依旧沉醉其中”……
学生的表现,令人竖起大拇指。
史铁生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写法高明,不愧为名作家。《那个星期天》为了更好表现“我”内心的期待,他还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所谓内心独白,其实就是心理描写。当然,心理描写并非一定要用“想”字,或是冒号。没有这两样,毫无影响。
“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都突出“我”的焦急或无奈。
写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大量的内心独白,从而表现人物心情。我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弄明白,如学生态度不端正,我总想:“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一点也不懂事,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好好地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对得起将来!”学生举手发言,答案出人意料,我心中感叹:“这样的孩子真是可遇不可求,学习成绩好,态度又端正,肯定是人中龙凤,令人敬佩啊!”学生的作业没做,我又思绪万分:“唉,家长回家也不知道检查一下,就这么不管不顾孩子。你若不管,孩子自觉性差,到时落后他人一截,怎么办”……
也许,我想的都跟学生有关,但更贴合现实,谁叫我是老师呢?同样,学生再度实践,皆表现优秀。
当然,《那个星期天》还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这些在太多课文中都得到很好运用,不再详细解读。
读一篇文章,不仅是诵读,更需品读,用嘴读,用心读,用思维去读,并加以“举一反三”。如此,才能真正获益匪浅!
下课铃声响起,我合上课本,跟学生告别,踩着轻快的步伐离开,闻着春天的花香,清风拂面,阳光照在大地,金黄耀眼,一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