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在】一个人和一座城(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在】一个人和一座城(赏析) ——读杜牧《赠别》二首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0发表时间:2025-03-28 14:23:45

扬州在大唐的地位,有如今日的上海。商贾云集,荟萃天下财富;风流咸聚,依偎文人墨客。大唐的扬州,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销金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温柔乡,是集聚了种种诱惑和梦想的人间天堂。大唐文人,与扬州必然结下众多不解之缘。而其中最著名,与扬州缘分最深,留下相关诗词也最多的,是杜牧。
   杜牧在扬州真实的生活,其实不过三年。他时任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后来转任京官。但就是这短短的三年,让他对扬州始终念念不忘,留下了很多纪念扬州的诗篇。当时杜牧是帅小伙,又是出身名门,宰相之孙,还是青年才俊,年纪轻轻高中进士,又因《阿房宫赋》名满天下,所以春风得意少年得志,说是人中之龙毫不为过。文人雅士,自会流连青楼妓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不但不违法,不违反道德观念,而且是文人们用来增加风流谈资的轶事雅趣。所以,青春年华的杜牧,有名有钱有才有貌,自然乐意将时光岁月消磨在扬州的风流场所,在与这些歌姬舞女的交往中渡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当然,古代的文人和歌姬并不只是鱼水之欢,很多都是惺惺相惜抱有真情的,杜牧自然也不例外。从他的诗词中看的出来,他对其中某位女子是有真感情的,舍不得离开这个女子,当然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和一些不明原因,他不能真的将这些女子留在身边,所以这也就成为他永远的美好记忆。因为一个人,他爱上了扬州这座城,扬州城也因为他的诗才而不朽。
   杜牧的《赠别》是他要离开扬州时,写给自己心爱的女子的赠别之作。也就是说,事实上他将永远离开这位女子了,是告别之作。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两首是有联系的,第一首写了自己所爱的人,第二首是写的送别的场景,两首都饱含了自己对对方的情深义重。
   第一首:第一句写了女子的年轻美貌。聘聘袅袅是写女子体态,写女子身形的柔美,举手投足间似乎都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十三余是说年龄,是虚指,未必真是十三岁。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十三岁还是个孩子,但在那个时代,女子十五及笄就成年可以嫁人了,所以十三岁算是成熟女子很正常,古代扬州以前还有过所谓的“扬州瘦马”,就是有妓馆专门培养年纪那么大甚至更小的穷苦女孩为官宦或富豪服务。第二句是名句,因为这句诗,诞生了一个描写女子青春年华的最好词语:豆蔻年华。作者用了两个美好的事物比喻女子美好的年华:首先是二月初,二月初正是春天即将来临,百花即将盛开,比喻女子的人生也将绽放出华美的光彩,奏响辉煌的乐章。第二个比喻更进一步,二月初的豆蔻花,也是即将盛开的鲜花。为什么用豆蔻花比喻这个年龄的女孩,一是因为古人习惯摘下含苞欲放的豆蔻花,所以用豆蔻表示少女,代指含苞待放;二是因为豆蔻的花蕊是两片对立,暗指成双成对,象征美好的爱情。也就是说,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的年龄。第三句的春风十里也已经成了成语,这不是说真实的春风刮了十里,而是形容扬州的繁华,连绵十里都是酒楼妓馆,都是让人们怀春潇洒快活的好地方。后代的姜夔就直接用春风十里借代繁华的扬州。第四句就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出处。美人卷珠帘,阅尽春风十里所有的青楼美女,还是都不如这个豆蔻少女,就是说这个少女艳压群芳冠绝扬州。为什么?当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然是我对这个女子的绵绵情义,让我觉得她就是扬州城最美的女子。美丽的城市,美丽的少女,美丽的爱情,就这样在杜牧笔下诞生并流传千年,让扬州成了富庶的代名词,成了美女如云的梦幻所在,成了优美爱情的发源地。
   第二首:第一句,多情总似无情,这是反写。真的,只有亲自经历过爱情,经历过离别,经历过感伤的人,才会知道,真正的多情,真正的深爱,为了不让对方伤心,所以并不会表现出恋恋不舍,反而会表现的很平淡。与心上人离别,自然是情意绵绵的时刻,但我不想让对方烦恼,所以表现的就是很平淡很普通,也就是无情。第二句,对酒话别,我想和对方笑笑,不要感到那么悲伤,但就是笑不出来,是对第一句的反写的又一次反写,是否定之否定。所以,诗句是直接写的悲伤,但这种悲伤不是普通的悲伤,而是想装平淡而装不下去的悲伤,想咽泪装欢而咽不下去的眼泪。这种写法比平铺直叙显然高明多了,情感也更加真挚。后面一联是写蜡烛,是我们分别时喝酒聊天使用的蜡烛。蜡烛有心,连它都知道是情人分别,所以一直流泪不止。这是巧妙的比喻,蜡烛在烧,蜡油在滴,本来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在悲伤的人看来,就是在不停的流眼泪,其实这是我们内心情感的外化。虽然我们表面上只是想笑而笑不出来,表面上是无情普通的道别,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直在流泪,我们的感伤一直没有停止。而且,蜡烛一直流泪到天明,说明蜡烛一夜都在燃烧,也就是说我们也是一夜未睡,那自然是舍不得分手,自然是为了珍惜我们能够相处的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睡觉多浪费时间,我们有喝不完的酒,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义,还有蜡烛替我们流不完的泪。这种对爱情的极致刻画,颇有李商隐的特色。
   小李杜,但是小杜却似老李,擅长七绝,清新旷达;而小李却似老杜,擅长七律,沉郁感伤。这两首七绝,并不是杜牧名气最大的作品,但却是情深义重,感人肺腑。因为一个人爱上了一个城,杜牧的赠别,既是给自己喜爱的人道别,又是给自己喜爱的城道别,从此扬州成了杜牧的一个美梦,永远魂牵梦萦割舍不去的美梦。对这个女子的辜负,变成了对这座美丽城市的辜负,让杜牧感到了对不起,感到了自己的薄幸,从而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叹。事实上,如果真的没有感情,如果真的薄幸,杜牧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感慨。杜牧和扬州互相见证,互相成就,千载而下,我们的内心深处,又有哪个人,哪个城会让我们终身铭记呢?
   一首五律,记友人扬州聚会:呼朋引侣齐,重聚在竹西。温婉犹如旧,风姿更胜昔。盈盈含笑语,款款步轻移。 把酒高歌后,深情自忘机。

共 24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需荣老师的这部作品是读杜牧《赠别》作品有感而发。文中细腻刨析了杜牧两首离别伤感的诗句,故事是从诗人与一位女子在青楼相遇相知,逐渐产生了深厚爱意,现实是残酷的,不得不面对的离别字字句句都是不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无奈的辜负。多年后,诗人与心爱女子曾经相识的扬州,变为诗人笔下永远的梦,一生一世的眷恋。人去楼空,留给美人一场凄美结局。文笔细腻,感谢作者赐稿,推广阅读,【浪花诗语编辑.巧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3-28 15:53:59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见证】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