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浪花】明清古镇——堡子里(散文)
张家口有一座著名城门——大境门, 曾经浩浩荡荡的商队从大境门出发,翻越广阔草原,漠漠戈壁,走向冰寒腹地,穿越欧亚大陆。张库茶马大道,便是这条蜿蜒无限的商道,以非凡的商业触角,写就万里草原贸易的辉煌。 张家口的内城堡子里,现保存着600年前的古建筑,是过去张家口的城中城,也被称为武城,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堡子里作为长城关口的一座武备防御城堡,巍巍矗立在边关重地,扼守幽燕门户,流转着悠悠岁月的风情,蕴藉着城堡军事和民居生活的余韵。漫步古老的街巷,让人时时穿越历史,回到金戈铁马的烽烟深处,看到那个“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边关军马交汇之地。北方的烽烟时时在这里燃起,军民武备强悍,顽强生存,虽然生活在军事重地,也没忽略吃穿住行,文化礼仪,戏耍歌舞,人间烟火,生生不息,脉脉传承。
到16世纪嘉靖年间,堡子里扩建称为张家口,开通商贸业务,武城变为商城。堡子里大肆建造了商埠,晋商票号,寺庙,戏台,以及将军府邸,达官贵人居所,所以建筑大多气势雄宏。古建筑座座巍峨,形制俊丽,古色古香,文昌阁,玉皇阁,抡才书院,镇朔楼,清远楼,定将军府,永瑞银号,宏茂票号,镖局,千佛寺、孔庙、奶奶庙、清真寺、魁星楼……张家口成为明清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城市,让我们得以在这里流连漫步,观赏回味……
文昌阁“长相”奇特,这是城堡中心的地标性建筑,拥有三层飞檐斗拱,登顶可以俯瞰全城风貌。上面楼台庙宇,下边是砖石结构的十字拱券通道,贯通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因其四通八达又被老百姓称为“四门洞”。它的四个门洞,每一面都有名字,南面叫“文昌阁”,北面叫“钟楼”,东面叫“鼓楼”,西面叫“山楼”。每天的晨钟暮鼓提醒着来往人群,张家口张开胸怀,广纳人才,四面八方通衢大道,将创造滚滚财源,成就盛世。这里是文昌大帝的楼阁,是文士学子顶礼膜拜的殿堂;这里是军事武备的边关,也是文化昌盛的福地。华夏文明的传承,早已超越了时空地域,边角箫鼓伴随着文脉熠熠;文化昌明,成就着张家口的文明史话。
“四门洞”向四个方向敞开,从这里出发,通向东南西北四条大道,辐射向张家口的整个市区,连通四座城门。预示着张家口的四方来财,它具有开放的胸怀,也有内敛的凝聚力。事实也证明,建城200年后的张家口,变成了一座商贸重镇,开设了通向东北内蒙外蒙俄罗斯欧洲的商业通道,繁荣兴盛400年,成为北方开埠通商的重要旱码头,为明清两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文昌阁的十字券拱通道向上望,穹顶中央镶嵌着道教文化的八卦图巨大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图案。石板四周有暗寓着佛教文化的倒莲花宝座,佛道文化在同一建筑上交融,门洞四壁雕刻着花卉图案,脚下是以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的对称图形。四门洞造型奇特,构思巧妙,是一座奇幻而独特的建筑,驻足四望,让人耳目一新。
张家口是晋商的发源地,晋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是从张家口的张库大道这条茶马古道的运营开始发达起来的。晋商灵活的经商手段,高智商的头脑,以及诚实守信的情怀,使得晋商在张家口叱咤风云400年,成为中国著名的商业团队,为北方的商业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也成就了他们富甲一方的大商团,最终衣锦还乡,声名显赫,在山西老家留下一座座高头大宅院,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这里有许多晋商票号(大盛魁、宏茂票号等)、镖局、商贾大院,晋剧戏楼舞台,因为发了财的晋商要听戏,要娱乐,建高大的戏楼便必不可少,从此晋剧成为张家口的重要戏剧。发展到今天,晋剧竟然成为张家口的唯一剧团,张家口地区的人都爱听唱晋剧,甚至我们的小县城每年过会都要请来晋剧团演唱七天,坐在戏台下的老人们依然是人山人海,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大概是几十年来种在他们心中的戏剧味蕾,根深蒂固,成为了灵魂伴侣,逐梦迷粉。
穿过古老街巷,拾级而上,爬上五十二级台阶,登上巍峨气派的玉皇阁。玉皇阁位于堡子里北城墙上,始建于明万历九年,是堡子里最高的建筑。玉皇阁不仅是一个宗教祭祀场所,还是重要的军事瞭望台。这里供奉着玉皇大帝,庙里壁画精美,图文彩绘抢眼,走进大殿,万千善男信女虔诚跪拜。边城曾是险象奔突的关狭,挑战着生命的极限,人们便把冥冥之中的安排交给神佛,祈求神主保佑将士、家人平安。站在高处俯瞰张垣大地,让人不由生出对众神的敬仰,对苍茫天地的敬畏。玉皇阁的飞檐铁铃随风轻响,北漠黄沙飞撒劲啸,千年的刀兵厮杀,烽火战乱,铁蹄声声,似在耳边回响,云烟总归散尽,一切都成遗梦。
曾经的寺庙道观昌盛,信众芸芸,香火旺盛,千佛寺、孔庙、奶奶庙、五道庙、城隍庙、龙王庙、宣化清真寺……如今庙宇依然保存,但拜佛的梵音寥落,只剩了历史的沉重,和后人的回眸怅望。
抡才书院是清代“张家口第一大学”,廊柱斑驳间感受书卷气,绿瓦红檐下飘动墨香情。书院为察哈尔督统穆图善、万全知县尹开先邀集满汉绅商捐资兴建,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动议到建成,历时三年。书院面世时,穆图善正远赴福州上任,也不忘为书院写来长长的碑文,镌刻在高大的石碑之上,作为永久的纪念。具《万全县志》记载,书院“以宏造就,一时寒畯籍以登进者不计其数”。尹开先注重地方文化,每逢书院大考,必认真甄别,格外奖励。书院引来显宦名流、学界大儒登台讲学,扶植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张家口是多民族混居地,历史上作为武装边城,民风凶悍,文化松弛,后开通了几百年商旅之途,城市建设,官府重吏,都急需人才。抡才书院的开设,培养了大量干才,使的北方这座重镇,更加具有文武兼备的运道,张家口的发展因而声势力榜,前途无限。
飞檐拱瓦,砖雕木刻,高门大院,庭院深深,砖石街道悠长而清浅不平,枯草茅丛在灰暗的屋瓦上御风摇曳。从朽木剥落的门扉窥探影壁雕梁,锈迹斑斑的门环上读出逝去的光阴:康熙茶楼、常家大院、大泉涌皮坊、大玉川茶庄、祥发永账局、大德成钱庄、日升昌票号……声势如宏,无限风光,隆隆车马之声远去,盛景从此定格,风尘缘来凝聚,一切辉煌映照的过往,让人感慨万千。
旧城巷默默承载历史,三两行人静静行走,少有的车辆轻声行驶,生怕惊动了这里的古意和静谧,东门大街、鼓楼大街、五道底街、棋盘街,安仁里、一人巷、二道巷、书院巷……兵署,官衙,商号,民宅……还有南营房,北营房,南箭道,北箭道,箭房等街区,上蒙古营,下蒙古营,教场坡,日寇的新营房……
古城静默了600年,他陪伴着一代一代的人们在这里走过,这里留下他们或激昂或沉静的人生,见证过他们的鲜衣怒马,也隐藏过他们的潦倒心酸,街巷不言不语,亘古久长。
下雪了,一场飘飘悠悠的大雪,降落到古老的瓦顶街巷里,黑白斑驳间,我行走在历史的苍茫中。悠长的古巷,座座古朴的四合院,让人内心充满幽情,生出重重眷恋。这座古城延续了600年,它还将永远传续下去,必将焕发青春活力,走向更加宏阔的未来。(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