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雁行三塔(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雁行三塔(散文)


作者:平生守砚 童生,77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发表时间:2025-03-30 21:14:25

雁行三塔是箕城地表上海拔最高的建筑。它坐落在太岳山脉的凤山之巅,因其排列形似空中飞行的雁阵,而得名。
   它初建于唐代中期,明代弘治年又重建,虽历经几百年战火和雷电的袭扰,依然顽强耸立着。
   民间也有把雁行三塔称为箕城的风水塔,三塔分别代表风、雨、云,预示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和谐共生。
   三塔身高均约28米,塔型为八角五层阁楼式实心砖塔。每层双煞飞檐,为砖雕枋木斗拱结构,勾滴瓦垄,彩色飞翅,仰莲刹座,为砖雕艺术的登峰造极,尽显古人之智慧。直1937年箕城沦陷,日本兵在清剿驻凤山八路军抗日武装时,一发大口径山炮炮弹,击穿三塔中间的“雨”塔,把塔身拦腰斩断,从此,雁行三塔如同奋飞中被射落中雁的雁阵,显得单薄而失衡,使商贾云集、号称有中国的华尔街之称、全省金融商业领头雁的箕城,没了动力,走向衰落。
   我最早登上雁行塔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刚从豫到晋入伍新训结束不久,被抽调到团教导队搞侦察专业培训。教导队就坐落在凤山北麓的脚下。
   一天早晨,主管教官因前天晚上个别战友违犯作息时间,大发雷霆,把惯例的早操改为爬雁行塔,并告诫最后十名登塔者,在烈日下罚站军姿两小时。
   教官一声哨响,大家慌不择路,原地生生顺着约75度的陡坡直线往上攀爬,谁都知道烈日下两个小时纹丝不动站军姿的厉害,所以120人的队伍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个个披荆斩棘,耳旁只听到解放鞋与山体沙石“唰唰唰”地摩擦声。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当我像耕地的老牛一样喘着粗气到达山顶时,教官已悠闲得背靠塔身,抖着小腿在清点着人数。我一阵紧张,但随即就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当我回头望向山下的一刹那,分明看见山坡至少还有五六十人在低头厥腚,呼哧呼哧往上攀登。
   朝暾初上,晨阳透过云层的罅隙洒在凤山之巅,把山头、塔、我们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情悠然而生,这是我从大平原到达山区,人生第一次站在山巅之上。
   环顾四周,鸟瞰北方,箕城若隐若现。此时的箕城正被一片黑色的浓烟笼罩着,数不清的大烟囱正不知疲倦的向上吐着直冲云霄的黑烟。它们聚集在箕城上空,相互撞击摩擦,包容吞噬,形成一个酷暑似巨大黑蘑菇一样的悬浮物,仿佛随时就会吞并整个箕城。
   这时,部队已经全部登顶,教官把最后登顶的十名战友都在花名册上标注确认,等待下山后找时间兑现两个小时的军姿罚站。之后,让大家围在塔身四周,给我们讲解雁行塔的由来。
   他说,雁行塔其实是三座塔,1937年日本兵在攻打凤山八路军根据地时,一发口径为150毫米的重型山炮炮弹,正击中三塔中的中塔塔身,把塔身拦腰炸为两段。他们占领山头后,就利用炸毁的塔砖,修建了两座地堡,塔南一座,塔北一座,形成背靠背的依托之势。
   这时我们才发现塔的前后的确有两座像倒扣的铁锅一样隆起的地形,却找不到入口。
   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在塔东侧的崖壁上,找到一个较隐蔽的小涵洞,这是通往地堡的唯一通道。
   第二次登塔始于2013年,那是儿子参加高考的前一天。为了让他考前有个好心情,更好的发挥出成绩,当我陪同他确认完考场座位后,向他提议到周边的大自然里放松一下身心,他脱口而出,到凤山吧,凤山的雁行塔由两塔变为三塔了。一副想要探清究竟的表情。
   儿子是个天文爱好者,从小对宇宙天体有极高兴趣,夜晚天空那些最能眨眼睛的亮星,他几乎都能识别并叫出其名。五年级那年,他不再满足课本上的天文知识,恳求我给他买一架高倍天文望远镜,他要观察天体星际间的运行变化,并承诺,如满足了他的愿望,他保证把学习成绩提高到全班三名以内。这是个值得投资的项目,我与他击掌盟誓。
   望远镜就架在我家向阳的阳台上,除去天体,凤山的景象也一览无余。
   我们驾车绕过“酎泉春水”,从后山的盘山公路直达山顶。这时的雁行塔的确比我第一次登塔时变了模样。
   教官给我们描述的两塔中间的“雨”塔已拔地而起,只是建塔的脚手架还没拆除,仍有工人们像蜘蛛一样附着在塔身上精雕细琢,力求和左右两塔神形兼备,浑然一体。而且在塔的向阳面还建了一排十几米长的亭榭,想必是供游人遮阳挡雨,稍坐休息。塔前塔后的两座地堡也已捣毁填埋,山顶的活动面积比一前大了两倍,已嫣然成为一个小广场了。
   我绕过三塔,来到北边的崖壁,鸟瞰箕城,虽仍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里,但箕城的整体轮廓已清晰可见。只是此时的箕城已今非昔比,面积比二十年前大了几倍,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已拔地而起,虽然仍有零星的大烟囱在偷偷吐着黑烟,但已如行将就木的老者,在作最后的苟延残喘,这是政府对环保意识加强的结果。
   第三次登雁行三塔是2024年清明。那天正好是个调休3天小长假,按照祖辈“清明前后不远行”的忌讳,爱人提议到就近周边来个爬山踏青赏春。说凤山的雁行三塔建成后她还没上去过,听她们同事讲,政府近几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对凤山加大了治理投资开发力度,已列为市级森林公园,为箕城人民锻炼修身好去处。
   车载导航把我们引到凤山脚下,在凤山和大佛山分界的峡谷里停了下来。
   我们跟随游人,穿过峡谷停车场,抬头远望,山峦如黛,近水含烟,一些多年断流的山泉小溪竟都神奇般地开始出水流淌。
   转过一个岬角小山包,迎面是一个直径约100米的深潭。潭水幽蓝清澈,四周山体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都倒影在潭水中,让你一时间分不清哪是真的山、真的树、真的天、真的云,如梦似幻,如入仙境。尤其那些开满山坡倒影在潭里、红的似火,粉得如霞的山桃花,使人不觉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我们越过水潭,顺着人工开凿的山脊台阶一路向上,穿过多个雕梁画栋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用时约90分钟,到达山顶——雁行三塔。
   登高望远,箕城尽收眼底。
   此时的箕城和十年相比又是一番新景象,它如同一幅壮观的立体沙盘,展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以往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逐取经济利益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玛钢锻打铸造,已经灰飞烟灭,取而代之是环保清洁低碳能源,虽偶尔也有袅袅白烟升起,倒像是为碧蓝的天空点缀的丝丝轻纱。
   雁行三塔真是箕城的风水之塔,幸运之塔。自从“雨”塔矗立恢复之后,箕城犹如再次展翅高飞的雁阵,有了一日千里的变化。
   2014年大西高铁,琪城高铁西站正式投入运营。
   2019年,国务院正式发文将箕城定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整个华北地区第二个高新农业示范区。
   同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箕城撤县改区。
   2020年,郑太高铁、箕城东站正式投入运营。一个小县城同时拥有两个高铁站,一个普火站,在全国的县城里,也属凤毛麟角。
   2023年,箕城高新农业示范区所生产的八大类9个品种的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天,开展空间诱变搭载实验。
   2024年,箕城被纳入省城经济发展圈,省城城际环城高铁,也即将落户箕城。
   我是个无神论者,也始终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圭臬,但雁行三塔的前世今生,劫后重生,让我们见证了在它庇佑下箕城的往日辉煌和今日腾飞。
   凤凰涅槃,如今的雁行三塔,已如扶摇直上鲲鹏展翅永不停歇的雁阵,它必将再次庇佑和见证箕城的新辉煌。
  

共 29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主题鲜明深刻,以雁行三塔为线索,串联起箕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展现了箕城从过去遭受破坏走向衰落,到如今在环保理念下实现经济腾飞的过程,表达了对箕城发展变化的赞美,以及对未来持续辉煌的期许。文中描述了雁行三塔始建、重建以及在战争中被破坏等历史事件,并将自己三次登上雁行三塔的个人经历穿插其中,通过叙述描写、所见所闻,使读者能清晰感受到城市的变迁,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一些古诗句的引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1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3-30 21:16:39
  历史与现实交织,见证一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场景描写细腻,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